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分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家庭暴力的危害性、我国当前对家庭暴力救济的现状以及今后对家庭暴力救济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家庭暴力社会支持系统维权机制道德教化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35-01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内部出现的侵犯他人人身、精神和性方面的强暴行为。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2001年4月28日施行的新《婚姻法》已明确“禁止家庭暴力”,并将实施了家庭暴力作为准予离婚的条件之一。可见,家庭暴力已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根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门的统计,我国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90%以上的施暴者为男性。当然也有少数妇女欺凌男人,如千古淫妇潘金莲通奸害夫就是最好的例证。据国务院《中国妇女状况的白皮书》统计,我国每年解体的40万个家庭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在边远农村,家庭暴力更是司空见惯,教训妻子是丈夫的责任、殴打老婆是丈夫的权利。因此,家庭暴力被喻为“家庭毒瘤”。
  家庭暴力基本上是家庭中居于强势地位的成员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实施的。以前受害者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个新的趋势在发展,男性也开始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本文所指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中,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之间的暴力行为。
  针对现阶段我国家庭暴力的救济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家庭暴力的救济。
  (一)自力救济
  要对广大妇女作好普法教育,使其认真对待第一次家庭暴力,要认识到如容忍了一次就会有更多次的家庭暴力,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在遭受暴力时应及时请求居委会社区及相关机构出面协商解决,要尽最大可能保证自己与孩子的人身安全,如遇危险不应再以“家丑不可外扬”来约束自己,要大声求救尽可能让领导听到或寻找机会报警,在受伤后要及时救治,要求医生详细、准确、客观地纪录伤情,为进一步寻求司法鉴定创造条件,最好在第一时间越到派出所,请求他们开出验伤通知书,到指定医院验伤或司法鉴定部门作伤情鉴定,为今后法律救助保留有利的证据。
  (二)社会救济
  在社会救济上我们要充分发挥“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与“正式社会系统”在解决家庭暴力中的作用。所谓“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具体是指与受虐妇女互动的人际网络,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同事或宗教团体,该系统是与受暴妇女最贴近的,对其生活也最了解、最有影响力,如果该系统没有发挥好作用,对妇女负面影响往往更大,如妇女在遭受暴力后,给予她只是劝告说和与“和稀泥”,这不仅不能使受暴妇女摆脱丈夫的暴力,反而使她们学会了对家庭暴力的容忍,然而这种常期的容忍是有限度的,这种容忍在不断沉淀中必然产生仇视及重刑事犯罪可以说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三)司法救济
  司法救助是国家救助形式,具有法律强制力,是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最终救济方式。
  这样看来,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了对家庭暴力的救济途径主要有:
  1.请求离婚。受害者如果能和施暴者达成协议,则依《婚姻法》有关规定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如无法达成协议,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离婚。
  2.提起自诉,要求追究施暴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对家庭暴力的刑事责任无明确规定,但其中可适用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罪名有:伤害罪、虐待罪、遗弃罪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笔者认为,只有公诉机关根据受害人的行为能力与施暴者的侵害程度与情节,强制向法院提起诉讼,与受害人提起自诉两种诉讼相结合,才能确保受害者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完善的立法能够为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提供最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完善的司法能够为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提供最为有力的执行力保障;有效的司法干预机制能够用法律为受害人擎起没有暴力的蓝天。但是“家庭暴力不是一下通过适当的法律干预就可以消除的简单的法律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通过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对待妇女儿童的根本性变化才能消灭。”因此为受害人擎起没有暴力的蓝天,我们仍需做长期艰苦的努力。从更高的意义上讲,加强反家庭暴力的法律研究和司法实践,利用法律的武器遏制家庭暴力,维护家庭的和睦,增进两性成员在家庭内部乃至司法上的平等,必将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家庭暴力是一种社会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惩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安宁、团结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及管理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形成价值的具体记录以及以后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
本文根据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特点,针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在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流体力学
本文分析了当前新形势下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有效举措:加强安全与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拓宽安全教育平台;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健全
高校二级网站是高校网站的主体。本文分析了二级网站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思路:首先,提高院校领导对网站建设的认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信息素养;其
期刊
摘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仁学的人道精神与人格理想、重视现实、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乐观进取、舍我其谁的实践精神等等都曾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仁学”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我们应该充分的参考和借鉴这份珍贵的遗产,把它们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关键词孔子思想体系君子爱人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20-01 
期刊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教学对中职院校的
本文分析了当代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办好成人高校就必须在管理中坚持为学员服务的理念。首先,强化高校成人教育服务意识,端正举办成人高等教学的指导
摘要2005年新公司法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吸引了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极大关注。但遗憾的是,至今学界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本质、理论基础等基本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文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法边界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及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法边界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