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89例胃穿孔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给予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手术前后胃泌素(GAS)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出血量(55.09±15.12)ml少于对照组的(85.35±18.36)ml,住院时间(6.48±1.23)d、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3.54±7.39)h、肠鸣音恢复时间(14.34±3.02)h均短于对照组的(10.18±2.31)d、(52.14±9.62)h、(20.94±4.25)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88.78±17.71)min长于对照组的(68.54±15.7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 d,试验组患者GAS水平分别为(48.53±10.15)、(59.53±11.25)、(62.48±11.17)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0.88±9.65)、(45.88±9.35)、(54.82±10.26)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较开腹手术治疗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可有效改善胃肠动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生物海盗”事件频发,拥有丰富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发展中国家呼吁建立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际制度,以管理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利用和惠益分享行为,保障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提供者权益.《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名古屋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文书的通过,逐渐完善了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国际规则和制度体系,保障了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提供者的权益.
市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是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疗器械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重点讨论淄博市药物警戒中心在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利用省级平台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专项监测和风险信号挖掘,探讨省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合作新模式,为市级监测技术机构高质量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尿激酶溶栓组(120例)与常规治疗组(111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传统治疗,尿激酶溶栓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第3天、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入院第3天、第7天,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入院时,且尿激酶溶栓组入院第3天、第7天NIHSS评分分别为(8.21±0.75)、(4.69±0.65)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