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多种评价指标监测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i_zhangz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床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时,最关键的处理之一便是早期实施液体复苏,对患者微循环进行改善。临床常用乳酸或乳酸清除率来反映患者组织灌注情况,但逐步发现无法对患者组织缺氧状态有全面分析,因此部分学者提出利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等指标对患者病情实施评价;有创性监测手段如脉搏指示连续性排出量监测(PiCCO)亦能对患者容量负荷、心脏收缩力进行实时评估。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评价指标;心输出量
  【中图分类号】R36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371-01
  作为ICU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脓毒性休克具有高死亡率(50%)。而在早期集束化目标治疗措施提出后,对该情况有较好的改善,但相对其他症状,脓毒性休克患者已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部分学者提出将乳酸、P(v-a)CO2等作为休克复苏的检测指标,从而降低病死概率。
  1、概念
  所谓脓毒性休克,是指患者患有严重脓毒血症后,给予其充分液体复苏后,依旧无法纠正患者低血压情况,且会伴随存在组织灌注不良问题。
  2、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多种评价指标监测
  2.1乳酸
  2.1.1应用
  早期脓毒性休克时实施乳酸检测有积极意义。常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乳酸水平,认定为组织缺氧,或氧负债的依据。检测后,患者乳酸>4mmol/L时,病死率会高达80%。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将乳酸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时,是否出现缺氧或病情严重问题。12h乳酸清除率对患者短期生存率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24h乳酸清除率则可以对患者脓毒性休克的生存情况进行有效预测,且可以将患者对乳酸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当乳酸清除率>30%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对乳酸水平的动态监测进行指导。
  2.1.2局限性
  乳酸存在“洗出效应”,即患者若存在较为严重的外周循环障碍时,在组织中会聚集部分乳酸盐,改善循环后,立刻释放入血,会提高血乳酸,该情况也是患者在改善循环缺血后,血压虽正常,但乳酸持续性升高的一项原因。患者乳酸升高不仅与缺氧有一定关系,即使在氧供充分的情况下,丙酮酸脱氢酶会因其他因素导致活性有所抑制,或糖酵解加速后,患者丙酮酸有所提升,致使机体乳酸升高。
  2.2 P(v-a)CO2
  2.2.1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将P(v-a)CO2作为辅助补充指标提出,P(v-a)CO2和心输出量具有一定关系,依据Fick公式可知,PCO2和CCO2在生理状态下呈线性关系。即在心输出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PCO2会因VCO2提升而有所升高,而CO和PCO2呈负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输出量减少后,组织缺血缺氧会致使机体携氧能力下降,机体O2与CO2交换能力亦下降,导致体内蓄积CO2,导致微循环流出的静脉血表现为高碳酸血症,因此静-动脉CO2存在差值。而在缺氧情况下,机体代谢性酸中毒会有所增加。相比血肌酐、乳酸清除率以及氧合指标,使用P(v-a)CO2评价组织灌注不良情况有重要意义。
  另外,有学者研究表明,中心静脉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能判断容量反应性;静脉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 - 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Pv-aCO2/Ca-vO2)作为全身无氧代谢指标,其变化比 Lac 更快,不仅可指导液体复苏,还可预测患者预后。
  2.2.2局限性
  与其他指标一致,在測量P(v-a)CO2时,其指标也会因部分因素而出现影响(NO、七氟醚、异氟醚),致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部分学者分析后发现,P(v-a)CO2无法将患者全身血流灌注状态进行反应,无法反映患者缺氧情况,只能对患者的组织血流量进行分析,即患者出现组织缺氧情况,但血流量正常时,P(v-a)CO2并不会出现显著变化。因此患者即使P(v-a)CO2正常,但CO较高时,依旧无法排除患者是否存在局部血流不足问题。
  2.3 脉搏指示连续性排出量监测(PiCCO)
  2.3.1临床应用
  PiCCO监测采用了热稀释法,血流动力学监测相关性及一致性较好。且PiCCO操作简单、评估时间短,使临床医生更容易应用。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导管放置时不需要胸片定位,不仅适用于成人患者,在小儿脓毒性休克患者中也能良好地使用。与PiCCO比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依赖操作者的个人因素,不同操作者的心功能的测量值变异度较大。
  但有研究发现,采用PiCCO 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治疗重症监护患者可以有效缩短 ICU 的住院天数。PiCCO 监测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可准确及时反映出液体容量变化,确保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科学有效的执行。重症超声技术是一种动态的、可视化的监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危重症患者监测心功能和评估液体容量状态均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重症超声具有实时性和可反复无创性容量监测特点,对重症患者快速、重复进行床旁超声监测,可对血流动态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并及时调整临床诊疗策略,重症超声是目前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实时监测的常用工具。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PiCCO 监测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应用于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的液体复苏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时间,且 PiCCO 联合重症超声组患者的血乳酸含量及液体总输入量明显低于单纯使用PiCCO 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2局限性
  脓毒症新概念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当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时,表现为脓毒性休克,其死亡风险显著升高。机体应对感染时所发生的复杂病理生理反应,单一依靠EGDT对患者远期转归并无改善。根据国际三个大型随机试验结果显示,说明无论是在PiCCO还是在传统监测指标下,单纯的EGDT并不能显著减少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在有效监测下积极的生命体征支持和机体内环境调整的综合性治疗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   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对早期脓毒性休克患者诊断时,不宜采取单一指标,而应采取多种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组织缺氧问题。需注意的是,临床在考虑指标准确性的基础上,还应对可操作性和患者耐受性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李刚, 魏冯宁, 张国强, 等. 被动抬腿试验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31(4):413-417.
  [2] 方红龙, 陈娟, 罗建, 等. 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9(5):529-532.
  [3] 王伟, 冯庆国, 杨万杰, 等. 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AK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 32(09):1080-1084.
  [4] 罗红敏编译. 外周灌注靶向复苏策略对比乳酸水平靶向复苏策略指导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一项随机临床试验[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031(008):P.1003-1003.
  [5] 林乐清, 梁栋诚, 金光勇,等.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9):726-730.
  [6] 漆波, 杨文斌, 张鹤,等.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在感染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0, v.19(03):44-48.
  [7] 牛杏果, 张思森, 焦宪法, 等. Scv02联合P(cv-a)CO2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10):939-944.
  [8] 原娇娇, 杨晓玲, 袁琪茜,等. 基于脓毒性休克患者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复苏效果的系统评价[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 032(001):56-61.
  [9] 范晶, 张苜, 黄彪, 等. 早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泌尿系统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價值探讨[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0, v.45(05):35-40.
  [10] 王雪婷, 高雪花, 曹雯, 等. 血乳酸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 32(01):39-43.
  [11] Guo Z ,  Yin M ,  Kong J , et 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 and Cardiac Index for Septic Shock[J].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1):121-125.
  [12] 何颖. CRRT辅助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PCT与CRP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014(001):53-54.
  [13] 谭哲君, 梁斐, 梁慧娟,等.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的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015(017):108-110.
  [14] 何云 PiCCO监测与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4):132-135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钦州  535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腹部皮瓣修复治疗手指电烧伤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治疗的手指电烧伤患者,术后均给予护理干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临床疗效、手指关节总活动度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手指关节总活动度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2 方法 
期刊
摘要:肝胆外科护理教学工作具有灵活性强,护理技能教学相对较多的特点,要求临床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肝胆外科护理工作技能。在护理教学当中,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传统教学、小组教学和临床示教等教学策略运用相对较多,不同的教学方式的适用范围不同,笔者在本文中需要结合肝胆外科的教学实际,对肝胆外科护理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护理教学;肝胆外科
期刊
摘要:本文对执行力、个人执行力以及临床护士执行力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当前临床护士执行力研究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及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执行力;临床护士;综述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363-01  1.执行力研究现状  2003年初,查兰和博西迪指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执行力”,并认为人员流程是“执行”
期刊
摘要:目的:将咽拭子采集护理员防控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防控工作中,规范核酸检查标本的采集以及处置、运送过程。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工作方法确定核酸检测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设置核酸检测护理员对核酸咽拭子标本的采集、护士防护、标本的处置及送检等各个环节进行专项追踪与整改。结果:设计查检表调查干预前后各环节错误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01)。结论:咽拭子采集护理员可以很好地在新型冠
期刊
摘要:巨噬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有助于免疫、修复和体内平衡。近几年研究发现,肾脏损伤中巨噬细胞发挥着关键作用。巨噬细胞通过释放炎症因子或直接作用参与肾脏损伤。本文主要围绕不同巨噬细胞亚群在肾脏损伤中的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中狼疮肾脏损伤治疗提供新策略。  关键词:巨噬细胞,修复,再生  【中图分类号】S941.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法在方舱医院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支持。方法:选择本方舱医院于2020年2月-3月间收治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评价中医特色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发热、咽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并血气胸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为(87.5%)、对照组满意度为(5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
期刊
摘要:目前,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盐酸溴己新临床上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的治疗,尤其适用于粘痰咳出的困难者及因痰液广泛阻塞小支气管引起的气急等症。雾化吸入剂具有起效迅速,可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优势。该文对盐酸溴己新雾化吸入制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盐酸溴己新;雾化吸入;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R563.1 【
期刊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包括全身性周围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会出现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促炎细胞因子是一类由非免疫、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类物质,主要功能有细胞生理功能调节,同时在感染、创伤、疼痛中起到重要作用。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支配星形胶纸细胞、组织产生以及神经元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分子,最常见的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循征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吸入性肺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0例老年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组如下:研究组(循征护理,n=10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100),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后吞咽困难者实施循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