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对兔心肌梗死模型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在定量评价兔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手术组(20例)及假手术组(10例),手术组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两组兔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及峰值位移(D).结果 正常兔心肌组织速度及位移曲线波形规则,Vs值及D值由心底至心尖依次递减;手术组兔心脏心腔增大,EF降低,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收缩速度及位移曲线失去正常规律性,且室间隔心尖段及左室侧壁中间段、心尖段Vs值及D值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前、后兔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其他文献
期刊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可导致多种器官损伤,尤以肾受累显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HFRS患者病程中肾的病理演变.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62例经血清学证实的HFRS患者进行肾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HFRS临床各期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有特异性表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跟踪显像技术评价房室顺序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用超声斑点跟踪显像技术分别检测房室顺序起搏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型(AAI)模式患者10例(A组)、房室顺序起搏双心腔起搏双心腔感知触发和抑制型(DDD)模式患者10例(B组)及正常对照10例(C组)的左心室16个节段的径向位移、速度及应变指标,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所得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结果 三
患儿男,4岁,因反复发热、面色苍白、皮肤淤点1月入院.查体:肝、脾肿大,双肺及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给予VDLP,即长春新碱(VCR),DNR,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泼尼松(Pred)方案化疗,治疗中对化疗药物敏感,体温很快恢复正常,1个月后骨髓象完全缓解,但患儿再次出现持续发热,体温39℃,多次血、便、痰培养均无异常发现。
期刊
目的 了解严重创伤患者颈内静脉截面积及呼吸变异与中心静脉压的关系,为临床应用床旁超声快速评估严重创伤患者的血容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急诊监护室收治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在完全控制通气下以超声测定双侧颈内静脉于吸气末和呼气末的最大和最小截面积,计算静脉的呼吸变异指数.同时记录患者脱开呼吸机时的中心静脉压及机械通气的气道压力.并与27例正常人比较颈内静脉截面积的大小,观察静脉截面积的大小、呼吸变异指数与
患者女,18个月,因腹痛腹胀10d来我院就诊.入院前行超声检查:于右下腹部测及一大小约10.0 cm.×5.9 cm×6.9cm的团状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肿块中之肿块及簇状钙化样强回声,其内测及数条管状无回声区,迂曲走行(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其内血流信号充盈.超声诊断:腹腔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考虑神经母细胞瘤可能性大)。
期刊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占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第二位,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10%[1],是新生儿期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国内对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报道较少[2],本研究总结10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异常声像图表现,探讨产前超声对诊断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价值.
期刊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膨出瘤(ASA)并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ASA并发ASD 17例,所有患者均在X线和术中TTE监测下行封堵治疗,术后TTE跟踪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共放置24个封堵器.封堵器选择的大小与术前判断大小相关性好(r=0.91,P<0.001).术后即
孕妇33岁,孕2产1,孕39周.超声检查显示:胎头双顶径 9.5 cm,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胎儿胸腹部未发现异常;胎心搏动规律,胎儿双下肢、左上肢及左手显示清楚,多切面探测均未能显示右手掌及手指,腕部呈盲端(图1).三维超声显示:右侧前臂粗短,腕部似截肢样,未见手(图2).超声提示:单胎妊娠(头位);胎儿右手缺如.经生后证实。
期刊
本研究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颈、肱、股动脉血管弹性进行检测,以探讨高脂血症对外周大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