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的11C-L-甲基蛋氨酸PET/CT动态显像:观察蛋白质补充对骨骼肌的影响并与L-[环13C6] 苯丙氨酸输注后多次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传统方法是在静脉输注L-[环13C6] 苯丙氨酸(13C6-Phe)后做骨骼肌活组织检查,通过多次活组织检查计算蛋白质合成的分数合成率(FSR)。通过对健康老年女性行11C-L-甲基蛋氨酸(11C-MET) PET/CT动态显像,估算进食后和吸收后的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水平,旨在评价上述2种方法的一致性。

方法

13名老年女性[年龄(73±5)岁]禁食后口服25 g乳清蛋白,1 h后行11C-MET PET/CT动态显像,作图分析动态图像,通过计算Patlak系数Ki估算11C-MET进入股中肌束的量。间隔2周,在相同条件下口服25 g乳清蛋白,1 h后行稳定同位数药物13C6-Phe的输注,并进行股外侧肌活组织检查,计算FSR。

结果

口服乳清蛋白后的Ki值及FSR[(0.009 5±0.001)/min和(0.083±0.008)%/h]比吸收后的高[(0.007 85±0.001)/min和(0.049±0.006)%/h, P<0.05或P<0.001]。Ki和FSR升高的百分数有显著相关性(r=0.79, P=0.015)。

结论

11C-MET PET/CT动态显像可以估算口服蛋白质后的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情况,其结果与传统的有创活组织检查法一致。研究结果表明,11C-MET PET/CT动态显像今后可用于无创地评价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分析不同食团对非梗阻性食管源性吞咽困难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48例非梗阻性食管源性吞咽困难患者和12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液体吞咽、黏胶吞咽、固体吞咽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分析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4 s完整松弛压(4 s IRP)、远端收缩积分(DCI)、远端潜伏期(DL)和收缩中断等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目的观察经彩色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非病毒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肝穿刺病理活检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肝穿刺活检的非病毒性肝病患者,分析患者的病因分布类型、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比较不同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的疾病分布差异,分析两位病理科医师对病理结果诊断的一致性。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82例患者中,男73例(40.1%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远端和胃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PET/CT显像在预报生存(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和组织病理学肿瘤反应上的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可手术切除的21例食管远端腺癌患者和14例胃腺癌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后进行18F-FDG PET/CT显像,随后行手术治疗。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代谢性肿瘤体积,并与肿瘤回归分级和生存情况做相关分析。结果与代谢反应相比,
目的建立一种图像数据投影的方法,即把骨SPECT的图像数据投射到三维容积再现CT图像上,从而获得三维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8例癌症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骨显像。骨SPECT和CT的容积数据进行融合得到二维SPECT/CT图像。经半自动骨图像提取后,骨SPECT的彩色体素数据被投射到相应部位的容积再现CT数据上,由此获得三维SPECT/C
目的在PET神经受体显像研究中,显像剂的动力学特征通过二室模型(2-TCM)来描述,包括总分布容积(VT)、不可置换的分布容积(VND)和结合能力(BPND)在内的结合参数可以通过模型的动力学参数分析来确定。结合参数估算的稳定性取决于放射性配体的动力学特征。为描述这些动力学特征,课题组在先前发表的论文中建立了一种双时相绘图分析法,该方法依据回归曲线早期相和延迟相在x轴上的截距来分别估算VND和VT
目的在灵敏度和分辨率之间寻求平衡是各种类型平行孔准直器(PCs)共有的问题,除此以外,高能PCs(HEPCs)由于孔间隔较厚,其采集的图像还面临孔型伪影(HPA)的问题。研究者对准直器进行新的设计,旨在更好地平衡灵敏度和分辨率,并消除HPA。方法设计一种新的高能扩展型PCs(HEEPCs),在其探头侧孔间隔上加装了梯形小齿,使用蒙特卡罗模型(MCNP5)对该HEEPCs的性能进行评价,并与普通HE
已证实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可显示乳腺癌或黑色素瘤患者是否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由此,对此类患者的处理有了彻底的改变。作为分期方法,SLNB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可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在前哨淋巴结(SLN)未见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中,SLNB可替代区域淋巴结清扫。最近,1项乳腺癌多中心随机试验显示,SLNB组和ALND组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与ALND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