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民主之门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旁听人代会及常委会会议、立法听证会、网上视频直播常委会会议……人大工作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在这个过程中,留下许多普通公民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参与,见证了人大走向公开、透明的坚实步伐。
  
  从不可能到可能
  
  2003年8月28日,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在会场二楼西侧,15名佩戴浅蓝色旁听证的公民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一边仔细地听着吕祖善省长所作的关于2003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和下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边还认真地做着记录。
  这是我省公民首次参加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旁听。旁听席上,坐着杭州市一名叫周南成的普通市民。
  自1989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设旁听席这一制度以来,地方各级人大积极尝试,先后在人代会、常委会会议上设立了旁听席。
  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使我省广大人民群众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情况,增强常委会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2003年6月,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建立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的决定。当年8月上旬,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主任会议决定,公民可以旁听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
  消息公布以后,报名要求参加旁听的人络绎不绝。在5天的报名期限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共收到94份申请,其中有工人、农民、学生、国家公务员、律师、个体老板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20岁。
  “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走近人大,真是激动啊。”作为浙江省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实行以来的第一批15名旁听代表之一,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周南成感慨万千。
  他告诉记者,对他们那些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一代人而言,人民代表大会是神圣和神秘的。
  “在参加省人大常委会旁听之前,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怎样开展工作的,他们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我都不了解。即使有这方面的愿望,也没有太多的渠道,顶多就是看看电视、报纸上的新闻而已,感觉离自己远了点。”老周说,虽然自己对时事政治有浓厚的兴趣,也希望能够亲眼看看人代会的“神秘面貌”,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2003年8月15日,刊登在《浙江日报》上的一则消息让老周激动不已。“报纸上说公民可以申请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那个激动啊!”他连用了三个“没想到”来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没想到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会对公众开放,没想到还会在报纸上刊登消息,更没想到的是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报名。”在接受报名的第一天,早上不到5点,老周就骑车来到了省政府大门前排队。“由于去得太早,工作人员都还没有上班呢。”
  “过了几天,接到了工作人员的通知电话。当他们告诉我已入选旁听代表时,我高兴了好一阵子。”他知道,自己的愿望就要成真了。
  
  从新鲜事到平常事
  
  老周还清楚地记得,2003年8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第一场旁听结束之后,自己被现场的媒体围追堵截的情景。
  “当时,记者都把我们这些旁听代表当明星一样对待的。”老周笑着说,“浙江卫视还一直跟到我家,做了一期15分钟的专题片呢。”
  “不过,后来采访我们的记者就少了,我们也‘风光不再’啦,因为这种事情变得多起来了。”
  确实,浙江人大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一直不遗余力。早在1989年,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就邀请83名各界人士参加旁听。2000年7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在杭州举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24位听证人和28位旁听人员发了言,300余人参加了旁听。
  如果说公民旁听制度的建立,是为人民群众开辟了一个走进人大的通道,那么网络直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则是向全社会敞开了民主的大门,进一步增强了人大工作的透明度。2005年7月,“中国•浙江人大”门户网站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首次对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网络视频直播,曾居于“庙堂之高”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普通百姓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
  “在起初的那些年,周围的邻居、朋友都不是很理解我,他们说你去听这个干吗?现在,他们自己也去报名参加了呢。”老周说。
  亲眼所见浙江人大这些年的探索,老周直夸“了不起”、“变化真是大”。“从当初的新鲜事到现在的平常事,说明人大不再是神秘而不可接近的了。通过多种途径,我们知晓人大在做什么、怎么做,对人大在履行立法、监督政府工作等职能方面有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提出来。前两天,我还看到网站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开征集2010年的监督议题。政府、法院、检察院,哪些工作需要加强监督,人大请我们老百姓点题,不简单。”
  现在,参与各种各样的民主政治活动,已成为老周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他的笔记里,老周用笔清清楚楚地记录下自2003年以来参加的各类会议或活动:有浙江省、杭州市两级人大的常委会会议和立法听证会,还有省物价局、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各级行政部门举行的听证会、座谈会。
  “都已经养成习惯了,没事总想去听听。虽说要花去一些时间,但可以看到政府工作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了解一部地方性法规出台的经过,很值得。”老周说。
  
  从凑热闹到期待更多参与
  
  “记得刚开始参加旁听,还有人会问一些与会议无关的事。他们或许是好奇,凑凑热闹。会议开始时还有15个人,到了最后一天,就稀稀拉拉剩下没几个了。”如今回想,老周对当时一些旁听代表的表现有些不认同,“不过,后来就好多了,旁听的人素质、能力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有些大学教师,水平很高的呢。”
  每次参加类似的活动,老周都认认真真准备。他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能就那样听过就算。“比如2003年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草案)》,我刚刚下岗,也了解许多下岗工人面临的生活、工作困境。参加旁听前,我还特地去做了一些调查,将大家关心的问题收集上来。后来,组织旁听代表开座谈会的时候,我就在发言中将意见反映上去了。”
  2006年2月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让老周记忆深刻。“以前老百姓总有一个想法,认为政策法规都是领导说了算,我自己也这样认为。听证会后我才明白,要出台一部法规,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并不是哪个领导说了算的。”
  参加得多了,老周见识也广了:“听说在国外,召开议会时公民想听就能去听。我们什么时候也能这样,那就更好了。”
  如今,老周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在旁听常委会会议,让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常委会组成人员如何为我们老百姓说实话,办实事,但我们发言的机会还是少了点。以后,能否更进一步,让我们这些旁听代表也能面对面地参与交流,让委员也能更多地听听我们的声音?虽然我们水平不高,也只会提一些细节的东西,但这细节的补充,或许也重要呢。”
  人物档案
  周南成,浙江省杭州市人,退休前曾先后工作于杭州萧山红垦农场,浙江银河食品有限公司。多次被评为杭州市优秀志愿者。
  自2003年参加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旁听以来,先后共25次参加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3次参加浙江省、杭州市人大立法听证会。此外,他还多次参加省政协、杭州市各行政职能部门等单位组织的各类听证会、座谈会。
其他文献
在海宁市各镇每年的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都要提出一批建议。闭会后,这些建议的内容、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广大选民并不知晓,即使是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也不完全清楚其他代表所提的建议内容。  渐渐地,代表们提建议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同时,政府职能部门感受不到肩上的压力,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办结率和代表满意率。2003年,袁花镇人代会建议的办结率足足比前一年度下降了25.2个百分点。面对这样的
期刊
11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同时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办理代表建議工作情况的报告。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建议831件,其中交由政府系统办理的798件,已全部按法定期限办理完毕。从办理的结果看,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387件,占48.5%;部分解决或已列入解决计划的320
期刊
2008年10月28日上午,杭州市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在黄龙体育中心东广场举办人大知识进社区广场宣传活动。  2005年,西湖区翠苑街道以人大知识宣讲团进社区讲课、建立专题网站、在社区开辟专用橱窗等方式,宣传人大知识。2006年,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举办现场会的形式,将人大知识进社区这一活动推广到全区74个社区。2007年,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又将这一活动推广到行政村,实现了全區的全覆盖。3年多来,人大知识进
期刊
我平时有徒步健身的习惯,每天晚饭后总要穿上运动鞋绕街过村两三个小时。这一“走”,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有更多机会接触普通选民,了解社情民意。担任象山县人大代表10年来,我先后递交过40多件建议,内容多涉及社会热点难点,反映百姓心声,曾有3件被县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建议。别人经常问起“哪来这么多的建议”,我总指指双脚回答“走出来的”。    穿行闹市区观察停车难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期刊
10月31日下午,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撤销吴云虎、尹建楚、李俊毅3人的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这是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启用刚性监督手段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  根据监督法等法律规定,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手段开展监督,也可以采取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销、撤职、罢免等刚性手段开展监督。鉴于吴云虎等3名审判员因涉嫌受贿罪,均已
期刊
日前,嘉善县新城區的一个道路项目发生重大变更,业主单位曾要求增加投资10075万元,但县政府没有随意增加投资,而是及时组织相关咨询专家对该政府投资项目的设计、概算进行审核、优化,最后这项工程的概算投资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比原方案少了3000万元。这是嘉善县政府落实人大审议意见,积极创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机制后产生的实效之一。  2008年7月,嘉善县人大常委会审议该县200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
期刊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订了宪法,制定了地方组织法,第一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同年12月,浙江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设立常委会。     1979年,是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间节点。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大停止工作,公检法机构被“砸烂”,法制大堤被冲垮,社会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民主法制建设至关重要。而恢复人大工作,成
期刊
奕永庆,余姚市水利局副总工程师,连续3届担任宁波市人大代表。  在余姚农村,许多农民都认识奕永庆,这是因为他们都在应用奕永庆研发的技术。由于造价过高,喷滴灌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停止发展。于是,他潜心研究经济型喷滴灌技术,通过优化设计,应用新材料,研制新设备,使喷灌工程造价从1300元/亩骤降到600元/亩,并把喷滴灌技术极富想象地运用到动物养殖的防疫降温上,让3.8万亩作物、5万平方米养殖
期刊
开展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是监督法规定的人大常委会开展经常性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30年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把执法检查放到常委会工作重要位置,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有效实施,推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正确实施,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省人大常委会开始探索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视察检查工作。1987年,以实施宪法为
期刊
“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领域,在民主政治领域同样如此。近些年来,浙江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多个“第一”被搬上了“地方政府创新”的领奖台,创新之多居全国前列,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海曙:居委会直选成功实施    2003年3月,宁波市海曙区59个社区全部实行居委会直接选举。专家称此次直选“是中国基层民主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根本性标志”,“对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作用不可低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