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药害发生症状与预防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j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作物药害的症状,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总结了避免药害发生的措施以及出现药害的补救措施,为作物安全生长提供指导。
  关键词 作物药害;药害症状;预防措施;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86-02
  Abstract Phytotoxicity symptoms of crop were introduced,its causes were analyzed,and the measures to avoid the phytotoxicity and the remedial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safe crop growth.
  Key words phytotoxicity of crop;phytotoxicity symptoms;prevention measures;remedial measures
  药害指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植物呈各种病态反应,包括一系列非正常生理变化,例如药物导致的植株组织损伤、生长被抑制、植株变态、产量降低、绝产甚至死亡等现象。农作物药害的症状很多,大致包括斑点、黄化、枯萎、畸形、生长停滞、不孕、裂果、脱落等8种主要类型。药害产生的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农药品种、作物种类及环境等3个因素为主要因素。生产上,只要掌握好药害发生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即可有效地避免藥害的发生。
  1 作物发生药害的症状
  1.1 斑点
  呈现斑点症状的作物药害大部分发生在作物的叶片上,也可发生在作物的茎杆或果实表皮上,但比较少见。生产上,以褐斑、黄斑、枯斑、网斑等为常见的斑点症状。作物药害斑点不同于真菌性病害的斑点,主要表现为斑点形态不一样;真菌性病害的斑点形状较一致,具有发病中心。作物药害斑点也不同于生理性病害的斑点,主要表现为分布规律不一样,作物药害斑点不仅在植株分布上无明显的规律性,而且在整个地块的发生程度也各不相同;生理性病害的斑点一般发生普遍,在植株上的表现部位基本相同。
  1.2 黄化
  呈现黄化症状的药害,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农药对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其症状主要在作物植株的茎叶部位上表现出来,尤其表现为叶片黄化。黄化症状轻则仅叶片发黄,重则整株发黄。叶片黄化的症状又可分为2种,即心叶发黄和基叶发黄。药害引起的黄化不同于病毒引起的黄化,病毒引起的黄化其黄叶通常还可呈现翠绿状,且病株呈系统性症状,发病植株与健康植株在田间混生。药害引起的黄化也不同于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药害引起的黄化一般由黄叶变成枯叶,受天气影响显著,如果是晴好天气多,则黄化产生快,如果是阴雨天气多,则黄化产生慢;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主要是受土壤肥力影响,全地块黄苗表现一致。
  1.3 枯萎
  药害产生的枯萎症状一般整株出现枯萎,其不同于植株染病后发生的枯萎症状,药害产生的枯萎症状无发病中心,且大部分发生持续时间比较长,先黄化,后死苗,根茎输导组织没有发生褐变。而植株染病后发生的枯萎症状其形成原因,大部分是植株根茎输导组织被堵塞,被阳光照射后,植株蒸发量变大,水分供应不足而先萎蔫,后失绿死苗,根基导管常发生褐变现象。
  1.4 畸形
  药害产生的畸形大部分以卷叶、丛生、肿根、畸形穗、畸形果等症状在作物的茎叶和根部显现。药害产生的畸形不同于病毒感染导致的畸形,二者在发生范围上存在差异,药害产生的畸形发生相对普遍,发病植株局部显症;而病毒感染导致的畸形发生不是很普遍,常零星发生,发病植株系统性显症,一般发病植株叶片还混有碎绿明脉、皱叶等症状[1]。
  1.5 生长停滞
  主要表现为作物的正常生长受抑制,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其不同于生理病害造成的发僵和缺素症导致的发僵,药害导致的生长停滞大多还产生药斑或其他药害症状;而生理病害造成的发僵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导致的发僵主要影响叶片,叶色发黄或暗绿。
  1.6 不孕
  药害造成的不孕症状在植株营养生长期发生较少,主要是在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合理造成的。药害造成的不孕不同于气候因素引起的不孕,二者在植株整体的不孕范围和有无其他症状上存在差异。药害造成的不孕表现为全株不孕,即使部分结实,但也会伴有其他药害症状;而气候因素引起的不孕基本不会出现全株性不孕现象,而且不存在其他药害症状。
  1.7 劣果
  药害造成的劣果症状主要表现为果实体积变小、果表不正常等现象,主要在植物的果实上显症,通常会降低果实品质,影响果实的食用价值。药害造成的劣果症状不同于病害造成的劣果,药害造成的劣果只表现出病状,但并没有病症,偶尔伴有其他药害症状。病害造成的劣果不仅表现出病状,也会出现病症,部分病毒性病害出现系统性症状,或不存在其他症状[2]。
  1.8 脱落
  药害造成的脱落果症状以落叶、落花、落果等现象较常见,大部分在果树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上发生。药害造成的落叶、落花、落果症状不同于天气或栽培因素引起的落叶、落花、落果,药害造成的落叶、落花、落果症状还有黄化、枯焦等其他药害症状显现,然后再落叶。而天气或栽培因素引起的落叶、落花、落果常与灾害天气如大风、暴雨、高温等有关,只有在灾害天气出现时才会出现;栽培方面,如果肥料投入不足或生长过旺也可发生落花、落果现象[3]。
  2 药害产生的原因
  2.1 农药
  农药作为有毒物品,用来防治生产上的病虫草害,要掌握农药的特点和使用技术,包括农药的理化性质、质量、施药量和浓度、施药次数和时间、施药的技术措施等,如果把握不准都有可能使作物发生药害。   2.2 作物种类
  不同作物对同一种农药的耐药性和敏感性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种作物,在其不同生育期,其对农药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一般幼苗期易发生药害,作物生长中后期较少发生,因为幼苗期的耐药性比较差。同种作物其不同部位对农药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一般叶片易发生药害,茎杆较少发生,因此作物发生药害首先在叶片上显现出来。作物长势不同对农药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一般作物营养充分、长势较旺盛的耐药性强,反之则弱。
  2.3 环境
  作物药害的产生与自然环境条件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以温度、湿度、降雨、风力、风向、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3]。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农药活性和作物代谢作用不断增强,施药后发生药害的可能性也越大。如石硫合剂就是气温越高药效越好的药剂。番茄用2,4-D点花保果时,随着温度升高,要适当降低用药浓度,当气温超过35 ℃,最好不要用药。虽然农药在气温低的条件下活性降低,但某些作物的耐药性也可能呈下降趋势,也容易产生药害。一般湿度过大易发生药害。如扑草净等药物具有较强的水溶性,当棉花、大豆等作物施用后遇大雨,可产生药害。有风的天气喷施除草剂可使雾滴飘移,导致敏感作物发生药害。如2,4-D丁酯、2甲4氯等除草剂在有风的天气喷施会造成下风向的单子叶作物发生药害;草甘膦、百草枯等灭生性除草剂在有风的天气喷施,受风力影响,也可导致多种作物发生药害。一般土壤黏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可确保农药不移动。而有机质含量低的砂质土壤农药易发生淋溶、扩散现象,易导致药物处理土壤的农作物产生药害[4]。
  3 预防措施
  3.1 新农药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
  为明确新农药的适用范围、防治对象、施用适期、用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应用技术,必须对其进行生物测定。考虑到农药的使用剂量受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质量、耕作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新的地区推广应用时,仍需要做适用性试验。要想扩大农药使用范围,就要选择更多的作物进行试验,除了观察不同作物的耐药性,还要注意观察同一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反应,以确保农药安全使用。
  3.2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选择农药要坚持高效、安全的原則。为避免发生药害,要考虑作物对药物的敏感性,尽量避免使用作物敏感的农药。例如在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就要考虑其安全性,避免使用不当导致某些果树的落花、落果、落叶等。同时,还要掌握好施药时期。尽量在作物耐药性较强的生长期内用药,避免产生药害[5]。
  3.3 正确掌握用药技术
  一是农药用量合理。防治病虫草害时,大田作物按面积计算农药用量,果树类根据树冠大小核定喷洒剂量。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一定要准确配制农药使用浓度,以免产生药害。二是采用正确的施药技术。选择施药方法时,要考虑农药性能及对作物的敏感性、农药剂型、天气状况等因素。如水剂、乳油等剂型的农药宜选择喷雾法施药;粉剂、颗粒剂等剂型的农药宜选择拌种或撒施法施药;风雨天气不适合采用喷雾法施药,以免雾滴漂移导致作物发生药害。
  3.4 注意施药质量
  只有提高施药质量,才能避免作物发生药害。因此,施除草剂尤其是芽前除草时,首先要平整土地,以提高施药质量。因为地面高洼不平会导致药物分散不均匀,进而产生药害。配制农药时,一定要确保搅拌均匀,特别是拌毒土时,撒施前务必要将农药与土壤充分混匀。对水喷雾时,要等农药充分溶解均匀后再进行。为了保证药效或避免产生药害,杜绝使用已产生分层或沉淀的农药。另外,喷洒农药时选用恰当的喷幅,保持均匀喷施,避免重喷。撒施毒土时,为确保药物撒施均匀,可以采用少土多撒的措施。
  4 作物药害补救措施
  施药后要经常到田间观察,当发现典型药害症状,如叶片发黄、茎叶斑点等症状时即可确定药害发生,然后分析药害产生的原因,并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常用的急救措施:一是排灌补救。为降低药害程度,可以对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田块采取适当排灌的方法。二是施肥补救。为降低药害程度,对于叶面存在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等症状的田块,可以采取增施肥料的措施。如根外追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或追施人粪尿,以利于植株恢复生长。三是激素补救措施。对于2,4-D、2甲4氯、甲草胺、杀草丹、禾大壮等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如喷施后发生药害,可以采取喷洒赤霉素的措施,以降低药害程度。
  5 参考文献
  [1] 武中庆.化学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53.
  [2] 郭公正,张玉聚.除草剂药害调查方法与处理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7(9):64-66.
  [3] 关勇.除草剂药害及其补救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5):44-45.
  [4] 黄振刚,王鹏,刘云龙.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防止技术的探讨[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8(3):50-51.
  [5] 徐敢,刘昕.浅析我国台湾地区药害救济法及制度借鉴[J].中国医院管理,2006(8):13-16.
其他文献
采用1957—2010年北票本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分析了北票地区1957—2010年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票地区1957—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0.026 95℃/年,即上升了1.2℃,其中冬季气温的上升占主要贡献,增长率为0.044 25℃/年;北票地区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降水集中在6—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0%;北票地区1957—2010年的年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文化自觉关乎人材培养、国
摘要 利用1963—2016年久治地区逐月、年的日照时数、降水量、总云量、低云量等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M-K法和累计距平分析了近54年来久治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并用SPSS对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963—2016年久治地區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348.3 h,日照时数以10.343 h/10年的速率增加;在四季中,冬季、春季、夏季、秋分别以1.586、1.395、1
摘 要:作为水利工程中重要的主要原料之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关系到了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文章作者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出现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2-0107-01  1 研究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加固费
轰隆隆!轰隆隆!在老师的故事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不知是谁把车开到了天上,碾过乌云,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头伸出窗外。啊!谁向天空泼了一桶墨,把大半边天都染
近现代中国新闻人才观经历了从通才、史家到政治家的演变,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政治素养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新闻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素质。政治家办报理论作为富有中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作为一项典型的产业扶贫创新方式,在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塑造乡村价值等方面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当前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存在十
现阶段,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开始对施工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程成本投入,合理利用财力、物力和人力,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
本文就施工企业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如何加强各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型工程在全国各地不断推进,然而,工程质量问题也随着工程的不断增加而日益增多,不断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保障工程质量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概括性的总结了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当前工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保证质量的方法,对大型施工工程质量的控制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大型施工;工程质量;控制办法  中图分类号: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