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影像检测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内镜成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软件定量分析UC患者结肠黏膜变化。159例UC患者分为EUS组、NBI内镜组和AFI内镜组。EUS组评估炎症深度分UC-M、UC-SM、UC-SMdeep、UC-MP和UC-SE;NBI内镜组分析炎症程度的黏膜表面微血管类型(CP)改变分UC-CPI、UC-CPII、UC-CPIII和UC-CP0;AFI内镜组获取的RGB值进行荧光强度(G/R比值)分析。结果EUS组湿热证患者肠壁UC-M、UC-SM和UC-SMdeep厚于脾虚证患者;脾虚证患者肠壁UC-MP和UC-SE厚于湿热证患者(P<0.05)。NBI内镜组湿热证患者多见UC-CPII和UC-CPIII,脾虚证多见UC-CPI和UC-CP0(P<0.05)。AFI内镜组患者脾虚证R成分明显低于湿热证,脾虚证G成分明显高于湿热证;湿热证G/R比值明显低于脾虚证(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与活动期(轻度)和缓解期之间及湿热证与活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