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行车安全管理中人、机关系探讨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不断改革传统落后的机务安全管理形式,并且促使其向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发展,实现安全管理有序可控的目标。本文主要探讨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机关系。
  关键词:机务行车;安全管理;安全事故;人机关系
  机务行车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行车安全、机械设备安全以及人员安全三方面内容。但在行车途中的安全依赖于人与机两方面。其一:人员方面,要求职工具有责任心,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及安全意识;其二,机器设备方面,要求不断更新改进机械设备(主要是指机车)的研制、运行情况等。而进行行车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行车事故,降低由事故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1.机务行车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铁路安全领域,这就为铁路安全系统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转化为集约型管理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自从机务系统采用了《机务运用安全管理微机网络系统》以后,机务运用安全管理模式与数字化程序有了性质上的变化,特别是使用了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和6A系统,这就确保了机务行车的安全,同时又为机务安全提供了有价值的分析根据。
  机车运行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铁路安全管理规程》以及《内燃、电力机车检修工作要求与检查办法》,并且结合各个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但是由于上述两个文件不具有全面性、更是缺乏系统性,这就让整个机务段的管理缺乏连续性、平行性。所以,目前需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让机务段的各种活动组成有机的整体,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2.机务行车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在2012年济南铁路局西机务段一共发生各种类型的意外安全事故约80多件,其中因为机器故障26件,机车原设计不科学导致机故8件,责任性概况问题40件,其它类型事故7件。由此可以看出,主要是责任性概况问题,出现概况的原因有:
  2.1.职工在操作作业过程中违反标准的现象非常严重,并且机车乘务人员的技术业务能力很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诱发形成安全隐患;
  2.2.且有关安全基础管理非常不规范,让具体操作人员没有标准可依;客观上这也让一些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所以下一步机务行车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提升乘务员的技术水准,并深入强化培训制度,规范其操作标准,有效管控机务人员工作的整个过程。
  3.人机配合在确保行车安全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铁路物流产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人机安全的关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人机相互配合是否默契对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好坏、行车安全的保证、个人经济收入都息息相关。那检修、整备人员在人机配合中作用的发挥是不可忽视的,他们肩负着维护保养设备,保障机车设备正常运行,决于人机工作中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才能减少机车运行中故障的发生。所以,有序的、默契的人机配合与行车安全是息息相关的,反过来行车安全又会影响到职工的经济利益,两者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关系。在机务行车中,人机密切配合不但有利于行车安全,同时还由于确保职工经济利益。
  4.人机如何实现良好配合,促使机务行车更安全
  其一,提升机务行车工作人员的素质,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把实地教学移动到课堂化,并且慢慢升级成自动化,尽量提升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通过录音监听和视频分析,掌握乘务员在非正常情况和故障处理过程中的现场表现,针对性的加强指导和培训。并进一步的构建完善120保障指挥台,确保机车乘务员即便是在非正常行车条件下也可以准确作业。在上车之前加强出勤指导,确保各种各样管理措施传达到位,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其二,采用现代化先进的車载设备,确保行车途中的安全,对先进机车车载设备LKJ2000型监控装置和6A自动检测系统的装车运用,乘务员可以全面掌握线路断面、运行距离等,在运行中掌握机车动态,提高操纵的稳定性。通过现有的录音笔和6A系统的视频监控,了解乘务员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情况,从而达到合理管控乘务员的目的。同时,可以加强机车的检查维修工作,不断提升机车质量。通过改进机车原来设计不合格部件,选用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等,完善检修工作思路,提升机车质量,确保行车安全。
  其三,开展算账对比教育提升安全理念。利用近年发生的事故、事故因素以及违章违纪的案例,和干部职工算经济账,特别是站在后果延伸的角度算经济对比账,让职工清楚明白,一旦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事故、故障,会给集体和个人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通过这种算账的方式,让每位职工都能对照自己岗位算算违章违纪的代价,给职工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促使职工在经济利益面前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保证机车质量稳定。
  其四,合理开展安全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一是通过制作安全风险管理平台,让每名职工清楚掌握每个作业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全面规范作业标准,认识到本岗位存在的惯性问题的严重危害。管理上以落实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为核心,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卡控措施,下大力气促进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保证机车质量,确保行车安全,让每位整备、检修职工学习如何防控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全面规范整备、检修作业标准,提升机车整备质量。
  参考文献:
  [1]楚伟炎.浅谈铁路机务安全管理[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04):87~88.
  [2]许期英,付小敏.铁路机务调车安全的思考和建议[J].铁道机车车辆,2011,2(02):81~82.
  [3]刘文杰.铁路局客运安全生产经验总结与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5(10):98~99.
其他文献
零件结构是机械加工中的关键环节,合理可行的零件结构设计不但可以实现零件与机器的完美契合,提升机器的工作性能,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加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本文就机械加工中
自然界岩石是各向异性的。其破坏性也是非均匀的,岩石各向异性力学特性研究非常必要.提出了一种弹塑性破坏模型,该模型可以描述弹性变性、损伤不可逆变形和塑性变形,以二阶张量来
比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称GB50010-2002)和GBJ10-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称GBJ10-89)受弯梁类构件配筋限值的可靠指标发现:除ρ SV.min外,GB50010-2002
摘要: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的作用在于延长起重机使用的寿命,施工单位想要科学的对起重机械设备制定有计划的维修改造工作,就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研究起重机械设备维修的监督检验方式,对起重机械的故障维修改造实现技术支持,这样既可以保证高质量工程的完工,也会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起重机械 安装改造 重大维修 监督检验  起重机械维修改造的工作,需要检验员认真填写数据,不要简化数据填写,因为
冷轧机电气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冷轧机的压下控制系统,压下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轧机轧辊以及辊缝和轧制力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带钢表面的平整。压下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主要
玻璃钢夹砂顶管由于制作模具的锥度影响,外径尺寸会有一定的偏差,对顶管施工产生影响 , 根据弹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分析了这一影响.首先由实际情况给出了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