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e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观念对当代人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也可以从古典文学中挖掘出一些绿色观念来进行学习,深入研究东方绿色思想和哲学观念。本篇文章从古典文学中探究出了归纳理论、虚拟静态理论等,这些理论中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相关的绿色观念,让人们与自然和谐一体,同自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希望人类能从中受益。过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但是当下人们对自然的破坏非常严重,不断的向自然索取而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我们应该从古典文学中学习绿色思想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绿色觀念;中国古典文学;联系
  由于工业时代的到来,我们使用煤、石油的频率越来越高,过去100年内,大家都在争相发展工业,对环境保护不甚重视,导致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大家对绿色观念提及的也越来越频繁,社会上对保护环境的宣扬不断增加,大家对世界上各个地区频发的环境问题关注度直线上升。但是,现在所宣扬的绿色观念并不是因为环境破坏之后新出现的现代观念,而是在古代就已经被提出了,我们应不断挖掘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学习古人思想,从而得到更多更深刻的绿色思想资源。
  一、从古典文学中挖掘绿色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地球历史非常漫长,生命秩序的演化也经历了很长时间,这段时间,人与自然相处的非常和谐,但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渐渐的从农业社会迈入了工业社会,尤其是18世纪至今这段时间,世界各地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变化,自然环境恶化,各种灾难接踵而至,这种严重的后果是不曾想到的,所以我们要主张绿色发展,学习古人思想,挖掘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除了近代由于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之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和心理转变的越来越快,变得更加格式化,这样的变化有利有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其负面效果不可忽视,人们的生活方式被各种传播技术改变,从有线电视到无线电视再到互联网技术,我们会感觉祖国越来越小,地球村形成,各种交通工具不断出现,大大缩短了人们在地理上的距离,但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距离。由于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写作文字和制作工艺时效率更高了,赋予了文化一定的工业色彩,成了流水线复制的产物。文化和文艺创作需要灵感,当他们一旦能够被复制流水线生产出来,就失去了他们原本的色彩和作者赋予他们的感情,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时候,文学艺术注重大音量和快餐化,文学艺术创作相较于之前来说刺激性较强,但是由于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对文化的感知越来越迟钝。这种现象在各地愈演愈烈,我们应想办法改变这种现象,所以要挖掘古典文学,在挖掘绿色观念之外,还要学习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哲学观念。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有一定的思考,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生活的各方面我们不难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影响巨大,这种影响非常广泛,甚至涉及到了我们的思想和思维观念。在古代,人们对自然是崇敬的;在现代,人们把大自然当成自己获取利益的工具,不知节制的奴役自然,与自然为敌,保护大自然的观念越来越淡薄,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好在人们开始渐渐地反思自己,开始考虑生态主义,并在世纪之交时进行绿色运动,在生态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加入生态运动,绿色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今天,我们在宣传绿色观念,生态观念,绿色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表明了绿色观念需要越来越多的思想资源,不能仅仅依靠资本主义,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较快,近代的生态观念也由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兴起,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较为忽视。生态运动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兴起的一种运动,其中还包含着社会观念,文化观念。因此,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挖掘绿色观念非常有必要且很重要,我们也可以就这一话题进行持续研究。
  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1、古典文学中的绿色植物
  在探究绿色观念时,不能够把绿色观念仅仅局限于环境科学方面,研究古典文学中的绿色观念,需要从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出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绿色有表达赞美喜悦的意思,很多文人在诗词中写到绿色时,难掩自己的喜悦之情,从绿色这一词中也可以看到整个作品洋溢着昂扬的生命力,表达文人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举几个例子,在《陋室铭》这一文中,作者刘禹锡描述自己陋室的环境,认为苔藓碧绿,草色青葱,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达了陋室环境简陋,但却生机昂扬。在《闲居初夏午睡起》这一诗中,作者杨万里描述了芭蕉新长出来时的绿色,这些新长出的芭蕉将绿色映到了窗纱上,即“芭蕉分绿与窗纱”。在《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这一诗中,作者王安石描述了绿绿的农田,一条小河围着农田,保护着农田,两座山打开来为人们送来了绿色,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中国古代诗词中这些绿色元素比比皆是,绿色也充斥着古代文人书画的作品。
  古代的诗歌有很多,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便可以发现,古人向往的绿色是同村田地的绿色,对城市喧嚣的绿色描述较少。陶渊明生性淡泊,不好名利,喜欢田园环境,是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曾说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对世俗的厌恶,对自然的喜爱与向往,许多文人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越来越多人远离官场,远离城市,大家对充满绿色的田园环境描述的也就越来越多,绿色代表着活力生机和心静,这也是绿色在古代诗词中的一个标志。
  2、古典文学中绿色观念与生命的联系
  在古典文学中,绿色与生命联系紧密,文人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也可以解释为对生命的热爱,在有些诗词中,可以把绿色当成生命的代名词。王维描写山时使用青山,描写水时使用绿水,在《别辋川别业》中表达了对青山绿水的不舍,他把青山和绿水当成了一种生命形式,喜爱绿色,用绿色表达自己所喜爱的生命形式,在另一首诗中也描述了人与鸟之间的关系,因为生命都是平等的,人和鸟能够很好的相处,这也是一种深刻的绿色观念。除了王维之外,还可以《鸥鹭忘机》这篇文章为例,古时候有海鸥鸥鹭忘机这一故事,大概意思就是,海边上有一个人很喜欢海鸥,每天都来海边与海鸥玩耍,其父亲见状,便让他捉几只海鸥同其父亲一起游玩,然而海鸥却不肯再飞下来与其游玩。从中可以看出与海鸥玩耍的美好场景,人与自然可以很亲近,万物平等,不应随意捕杀、乱砍滥伐。
  结束语:
  要想真正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必须转变现在的观念,不断的从古代文学中吸取好的知识,好的观念,尊重自然,保护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让人们对绿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加愿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参考文献
  [1]  周晓琳. 自然地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成和发展[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78-86.
  [2]  廖可斌. 构建古代文学研究的健康生态[J]. 文学遗产,2019,682(02):6-7.
  [3]  徐玉凤. 生态伦理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体现[J]. 湘潮(下半月),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民办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对推进民办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大学数学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文章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结合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探讨和分析民办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可供民办高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作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产教融
期刊
摘 要: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普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燃爆事件的频发在损害企业整体效益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埋下了巨大安全隐患,为此本文主要基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通过剖析现阶段汽车燃爆风险原因,对其防控措施展开了系统化剖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燃爆风险原因;防控措施  引言:  在现阶段全面不断变暖的趋势下,新能能源的研发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各界的高
期刊
摘 要:“交互式睡眠辅助器”是一個主要面向长期睡眠质量较差人群的设备,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长期睡眠质量较差的人群快速进入睡眠状态,缓解失眠,通过这个设备来提高生活质量,让生活有更多的幸福感。主要通过脑电波传感器实时采集脑电波数据,数据经过特殊算法处理后对音乐播放器进行动态控制调节,解决现有音乐播放器因睡眠的不确定性所对睡眠产生的干扰问题。本论文将会重点介绍“交互式睡眠辅助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 
期刊
摘 要:面对技工院校课堂教学“学生无进步感、教师无成就感”的现状,本文在认真分析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基础上,研究学生群体发展变化的需要,以服务学生、满足需要的思想,寻找技工院校课堂管理的积极有为因素,提出从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要求出发建立适当的课堂规范,师生合作管理课堂,建立课堂管控的优化机制等研究思路。  关键词:课堂管理;需要;教学质量;优化系统  毋庸置疑,即使当前因为抗击新冠疫情流行网络教学
期刊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画坛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发展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也有着独特地位,中国山水画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山水画处于萌芽初始阶段以自然山水为题材,东汉后文人士大夫走向自然,自然山水成为画家们的题材,山水画没有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及衬托。山水画技巧比较稚挫,笔法近似人物画游丝描,无皴擦,比例上“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如《洛神赋图》山水画理论发
期刊
摘 要: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对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这次疫情的爆发是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全方位“体检”。  关键词:社会治理;疫情防控;公
期刊
摘 要:语料库作为新型的外语教学资源,语料库建设为语言教学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与英语语料库相比,韩语语料库的建设发展较为滞后。本文总结了以英语为代表的语料库的发展历程,对韩语语料库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韩汉双语语料库建设的发展前景,期望对韩汉双语,特别是在对韩汉双语语料库的进一步研究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韩汉双语;新闻;语料库;建设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发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发展以及向社会各界的渗透,自媒体与高校政治工作的联系趋于紧密,高校整治工作环境也越来越离不开自媒体的支持。自媒体在理念、载体、模式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在主流意识形态、师生价值观等方面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崇高的职业精神。自媒体环境下,高校要坚决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自媒体与思政工作的结合
期刊
摘 要:优化大学生生命教育内生态系统结构,要运用关联性原则,协调好生命教育系统内外的各方关系;运用整体性原则,发挥好生态教育系统内外各方关系的合力;以实效性为原则,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内生态系统的结构优化;运用动态平衡性原则,建构开放的生态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内生态系统  大学生生命教育生态系统包含一个良好的、起支配作用的“内生态”系统和一个良好的与之和谐共存的、不可或缺的“
期刊
摘 要:锂金属具备理论容量高,还原电势低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材料。由于金属锂化学性质活泼,易与电解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电极界面,影响电池使用。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目前使用广泛的移动能源存储装置,使用固态陶瓷材料替换传统液态有机电解质可以提高电池安全性,研究固态电解质材料有助于推动全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展,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获知材料微观晶体结构,理化性质等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