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环绕下的幼儿媒介使用行为

来源 :儿童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媒介使用的低龄化,幼儿媒介使用的日常化,幼儿和家长每天都面临对于大量信息的判断与选择。选择幼儿媒介使用的频率、陪伴者、内容偏好、家长态度作为衡量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调查提供有力支撑。研究发现传统媒介使用仍是主流,电视的使用频率仍稳居首位,父母的陪伴对儿童媒介判断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游戏和动画依旧是幼儿最为偏爱的内容,但是家长辩证的态度是育儿观念转变的一大进步。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dia, the younger age of media use and the daily use of young children, young children and parents face daily judgment and choice of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hoosing the frequency of young children’s media use, companion, content preference, and parental attitudes as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use of the situatio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surve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use of traditional media is still the mainstream, the use of television is still the highest frequency, the companionship of parents is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media judgment. Games and animation are still the most favorite content for young children, but the parents’ dialectical attitude is a big step forwar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enting ideas.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资料的搜集整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一学段,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二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第三学段,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要求,指导学生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一、指导学生查找信息    教师要指导
课堂练笔的有效性评价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能及时分析学生练笔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水平,引发继续练笔的兴趣和激情。因此,针对目前课堂练笔中重过程轻评价的现状,笔者尝试通过量化评价指标、细化评价方式、深化评价过程的开放策略,对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初步研究。    一、 量化评价指标——有据可依,合理可信    笔者尝试从抒发真情实感、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原有水平三个方面设立出一套规范合理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我试教了三次。反思三次风格与教法迥异的教学,令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磨课——既要“磨透”教材,又要“摸透”学生。  初教——重“文”轻“法”  “磨透”教材首先从文本解读开始:文章的内容、写法、重点、难点、课后问题……文本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可供选择、延伸的教学点也越来越多:文中汤姆的内心变化和爸爸的态度变化,可以说是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交错前行。然而,引
随着科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传媒行业发展进程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尤其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究其缘由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在所有广播电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