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相寺与太原圣地现代构造运动

来源 :山西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慈相寺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的变迁与太原盆地的现代构造运动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利用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研究探讨地质学上现代构造运动和历史地震的规律,尤其对根据古代文化遗存来确定某些定量概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确定其科学价值,这是一个新课题.要攻破地震预报关,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多路探索,综合分析.本文就慈相寺周围环境变迁所提出的某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其他文献
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很多,地貌类型差异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在陕北洛河上游的吴旗、志丹,及洛河中游的洛川、富县两地区,它们的土质、植被覆盖度相类似;多年平均降雨量洛川、富县为500毫米左右,吴旗、志丹为450毫米左右,这两地区的降水特征也基本相同。但它们的土壤侵蚀量不仅吴旗、志丹高于洛川、富县,而且相差十分悬殊。洛河上游志丹,吴旗以上地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5,000—20,000吨/年·平方
期刊
期刊
谁也未曾证明过在培养状态下植物吸收无机氮先于有机氮。另一方面,有许多著作证明:植物可以用有机化合物作唯一氮源而生长;并且也可证明:植物利用某些有机化合物能较好地生长,或者与利用各种无机氮生长的植物一样。
期刊
不同光质对高等植物生长的影响,曾有过不少报道。植四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稻苗生长作过实验观察,发现在单色光中以橙色光对稻苗最有效,其次是蓝光;而红光、绿光和紫色光对稻苗生长没有效果。近来,原城隆·西川采用红、绿、蓝、紫和无色等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在保持透过单色光能量一致的条件下培育稻苗,结果表明:在红色薄膜下能促进稻亩伸长生长,而在绿色、紫色或在蓝色薄膜下伸长被
期刊
本文(Ⅰ)中,已经报导了氮素予处理对大麦根吸收氮素的影响。现在,本文(Ⅱ)中利用NO_3予处理的植株,研究了有机氮素与无机氮素的吸收比率,以及吸收氮化合物的先后顺序。为了从含有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的培养基中辩认每种氮素,我们利用了同位素技术,以三种标记化合物(~14C,~3H和~15N)作为示踪物。选用Arg和GluNH_2作为有机氮化合物,因为这两种化合物正象以前报导过的那样,可以产生与NO_3
期刊
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bai]又称红萍,是水生蕨类与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 Strasb.)的共生体,是良好的绿肥和饲料,目前已在我省农村广泛推广.过去国外对满江红属的分类和形态解剖的研究工作,曾有一些报道,但对我国广泛分布的满江红,据我们所知,尚无有关解剖方面的报道.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满江红的营养器官的构造,并与模式种——细满江红(A
期刊
本工作根据双目视差原理,采用特种的两只三极X射线管以及一只摄像机,配合像增强器,成功地获得了立体感很强的立体X线图像.本文在简要论述基本原理之后,着重叙述获得立体图像的处理方法,并给出有关实验结果.
期刊
近年来,我国应用遥感技术在研究地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唐山地震等发震断裂构造的判读,显示了其优越性.我们利用ERTS_2的象片对忻县地区地质构造进行了初步解译,结合他人工作成果和历史地震资料,划定了忻县地区未来发震的危险区.
期刊
地震无线遥测技术在日、美、苏工业发达国家近几年来已广泛应用.国内地球所、地震仪器厂等单位正在进行不同形式的实验研究,我们在学习国外及国内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除部分引进外,大部按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或重新设计,经过一年的现场实验研究,于1979年9月28日单边信号传输墨水可见记录已基本实现.
期刊
一、台站简况马家沟形变电阻率台,于1976年1月开始观测,台站位于唐山7.8级强震区北东约8公里处.台址下是北东向开平向斜的北缘,即开滦马家沟矿井口保安煤柱范围之内,探测体为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岩性为粗、中、细砂岩及粘土岩等.表层为9~12米厚的粘土层所覆盖,探测深度有60米左右.地面地形平坦,观测布置方向有N69°34′59″E向(供电极距170米,测量极距20米);N20°25′01″W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