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能量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hy6266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盆吊兰的成长,让我领悟到:生命是要有张力的。
  窗台上,小小吊兰正在旺盛地生长着,油油泛绿的叶脉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它完全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伸胳膊伸腿的婴儿,期待着哺育。可很有一阵子,这株吊兰挣扎在我的“溺爱”中,一天一次地浇水,它非但不水灵灵地长,反倒蔫黄了。
  我确信,哺育生命比生育更难。生命原本要在张力的作用下才能顽强生长,而如何在哺育中把握张力,就需要学习,需要成熟的稳重与睿智。然而几年前的我,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真心喜欢花草,却缺乏对它们的耐心和长性。有一次,面对日益饱满却迟迟不开的花蕾,我终于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竟来了个“开苞助放”,结果,紧紧叠抱卷曲的花瓣扭曲地绽开了红颜,但最终夭折在我的手上。这岂不是一种爱的伤害!如今想想,那时的花蕾正积蓄着自然绽放的张力,不到蓄满力量,它是不能开放的呀!
  对抗生命的规律,终究要留下永久的遗憾甚至痛苦。
  阳光下,吊兰翘身而上,那伸展的姿势极像一个人昂首挺胸的自信。对比它曾经的萎蔫,我不由思索看似简单的“浇水”之于它小小生命的重要:浇水太勤,花根总是处在潮湿的环境里,被浸湿的根须松弛着,渐渐失去伸缩功能,极易腐烂;盆土水干后,根须为尽量攫取水分,反射性地收縮变紧,充满张力,这时浇水,根须必然兴奋地渴饮,尔后迅速拔节,整个生命便一张一弛地蓬勃起来。这就像一个孩子,如果事事依顺着他,没有适当的约束,就必然变得任性而张狂,一旦失去这种环境,他就很难适应,难以生存。
  人的成长,每一次拔节都同这吊兰一样,需要足够的张力,因而我们不能总处于一种状态,应该学会自我调整,随时准备吸纳新的内容,充实生命的能量。一盆吊兰让我真正学会了养花。花长壮了,我对生活的感悟也更多了。
   (编辑 段晨)
其他文献
它老了,完全失去往日的威风,它也累了,犹如一个远途归来者,力不从心倒在地上。  它是一条普通的狗。现在,它卧在一小学门口,求助的目光搜寻着四周,是在等主人的出现,还是在回忆辉煌的过去?  上早学的孩子陆续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已从狗身旁过去,但又返了回来,歪着脑袋端详了一会,当确认狗已无反抗能力时,他突然抬起右脚,狠狠踢向狗的腰部,狗突然受到外力的袭击,浑身一阵痉挛,疼痛地大声呜咽,浑浊的泪水
删除是不是像站在断崖上挥动马鞭那样,是半空里一个极其漂亮的动作?在QQ上删好友的时候,忽然就感慨。鼠标漠然地一点,那些动听的名字便转身跌进了陌生人的黑暗里。  QQ上的好友,不知几时,就加了那些。那些名字,有曾经相识恨晚于是花小半夜言欢的,也有不疼不痒风轻云淡只打过一次招呼的。只是后来,相去渐远,时间里积了些尘,于是便有了这一刻的拂袖。生命里路过的人,大抵都是这样吧,原本陌生,然后缘起相识,缘尽放
有人收藏邮票,有人把玩古董,我喜欢记录花草树木的名字。  因为我无法栽培我所喜欢的全部花卉和林木,就像很多热爱青花瓷器的朋友,他们去博物馆,而我最常去的是植物园。  植物原本不需要名字。它们不点名不串门不签单,不填履历表,不在乎批评与获奖。如果它们之间需要互相打招呼,用的是它们自己的语言,像我们用“铁头”、“阿毛”、“菜鸽”那样称呼老邻居。  人却要做生物界的上帝,理所应当使用冠名权,于是要给它们
国庆节前夕,北京残奥会胜利闭幕。看着那天夜晚“鸟巢”上空盛放的礼花,看着残疾人朋友在赛场上生龙活虎的表现,我想起了自己。  人的两只手都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右手好像要比左手大一点,我的左手和右手的区别就更大一些。其实我很怕别人看到我的右手,它有些粗糙,手背上的血管凸起盘虬着,就像老人的手。我右手的几个关节处还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健康人的手掌会磨起茧,而我的茧在手背上,因为我坐着的时候习惯把手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