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写评论文章了。记得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群里交流时,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恩”、“哈哈”之类的,怎么不发表观点呢?我回答说,当记者时间长了,我已经习惯了倾听和讲述别人的故事,似乎发表观点或者评论离我已经有些远了。不过新的一年,我还是需要简单的谈一谈电子竞技。从哪开始呢?我想从《电子竞技》杂志的一道招聘题说起。
电子竞技的体育启示
2010年10月份,有不少朋友参加了《电子竞技》杂志的招聘,并且回答了一份考试题。这份考卷一共10道选择题,3道简答题和l道观点题。
我自认为给这些年轻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最后—道观点题,“电子竞技是国家的正式体育项目,但是很多观点认为电子竞技又不是体育,你如何理解电子竞技是体育?请说明你的观点。”
这道题说是没有标准答案,但其实会有—个最符合我的想法的答案。不过在收上来的几十份考卷中,没有—个“正确”的答案。大部分的朋友都在论证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还有朋友甚至背下了电子竞技的定义。而这些所有的答案都属于—种类型:理论之争。
其实我想要的答案很简单:“电子竞技在理论上是不是体育并不重要,关键是它在很多方面遵循着体育产业的一些规律。”
多少年来,电竞的爱好者和从业者都在捧着“电子竞技是体育项目“这个”“金饭碗”生活着,但总是觉得电子竞技发展的不如人意,于是有很多质疑之声:“电子竞技不是体育,电子竞技是娱乐,体育拯救不了电子竞技……”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问问自己,我们真的在利用体育的规律做电子竞技,或者来解释电子竞技吗?
我想利用体育的规律来解释—些事情。
为什么DotA的参与人群那么多,而War3越来越少。而且DotA大有成为第一电竞项目的趋势?我们去看看体育吧,众多体育项目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几乎都是一种类型:团队项目。足球和篮球是最明显的例子。为什么这些团队项目受欢迎,我想我没必要去解释。如果你是体育爱好者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想说的是,把你的答案拿到电子竞技来,比较一下DotA和War3,最简单的结论是:电子竞技众多项目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必然是团队项目。为什么是DotA而不是CS呢?这就是一种根据游戏品质的自然选择,比如DotA比CS的门槛更低,DotA平时的游戏方式和比赛差不多等等。
我们再去看看体育产业到底哪些环节最关键?我想说是媒体,倒不是自我标榜,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说了句实话。在一本《体育营销学》当中认为CCTV一5的开通,让中国体育产业的营销价值真正有了质的飞跃。这句话有很多很多启示:首先体育产业归根到底是一个眼球经济,其次,媒体尤其是强势媒体对于这个产业的作用非常重要,最后,我们不是一直希望电视能关注电子竞技吗?为什么呢?这句话说的很清楚了。
回头看看我们的电子竞技行业。
媒体自己似乎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我们到底是不是有可借鉴的模式来操作?当然有,对于网媒来说,新浪体育就是例子:对于平媒来说,《体坛周报》就是学习对象。但是我们的媒体徘徊在游戏媒体的思路中不能自拔,我们一边抱怨着“体育不能救电子竞技”,另一方面放纵着那些优秀的学习对象而不去学习。体育媒体报道什么?简单的来说就是五个字,赛事加明星。但是能有几个电竟媒体会仔细用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我很不喜欢别人说我们是游戏媒体,我总是强调《电子竞技》杂志是体育媒体,这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说辞,而是我时刻鞭策自己的标准和守则。我不在乎别人的耻笑,我也不要求别人承认我们是体育媒体,我更不强求别人去认同电子竞技是体育,但是我知道某些规律是必须去遵循的。
我们的赛事呢?到目前为止,我只见到韩国人的比赛在结束后会召开类似于体育比赛的新闻发布会。而中国的赛事永远没有这些。我们电竞的从业者都在看体育比赛,你会发现正规的体育比赛赛前赛后都有新闻发布会;赛场有专门为记者准备的综合采访区等等,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赛事主力-方在大谈特谈电竞的未来、电竞赛事的理念、电竞赛事应该体现什么样的精神这些话题的时候,却不能先把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身上那些好的东西照抄过来?
除了赛事,我们也有俱乐部和职业选手,至于如何看待他们,以及他们应该干什么。我想看到这里,你也会有了一定的标准吧?
没有人能拯救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电子竞技人2014亚运会项目失败的启示
关于电子竞技和亚运会的事情,原本可以做成一个封面故事。但是现在电子竞技入选亚运会几乎希望渺茫。至于原因是因为亚组委规定亚运会和亚洲室内运动会不能拥有同一个项目。而电子竞技已经是后者的正式项目。
2007年和2009年的亚洲室内运动会都有电子竞技项目,而且2009年从上一届的极品飞车、FIFA足球和NBA篮球扩军到有了反恐精英、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3。
但是我想大多数人对于这个比赛还是很生疏。按理说,亚洲室内运动会虽然没有亚运会影响大,但它却是亚组委旗下和亚运会平级的赛事,而电子竞技是正式的比赛项目。
电子竞技被如此高级别体育赛事认可,为什么这个比赛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那么陌生呢?可能第一届没有我们所谓的主流项目,但是第二届有了却依然让人感到陌生。也许你会说第二届那些主流项目中国没有选手参加。但是为什么电子竞技受到如此重大比赛的青睐而我们却不闻不问呢?
这是一个非常让人费解,但是叉在情理之中的现象:电子竞技的从业者和爱好者都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恨不得明天奥运会就加入电子竞技,今天CCTV5就开始直播DotA,但是电子竞技真的准备好了吗?
电子竞技渴望得到传统和大众的认可,但是我们又非常挑剔,总是寄希望于哪—天睁开眼睛世界就变了。
而另一方面,一个受到人误解的产业,或者说受了委屈的产业,叉在不断地固步自封。
当一些网游加入WCG时,指责甚至谩骂不绝于耳。当一些网游说自己是竞技网游,或者要做电子竞技时,电竞爱好者第一反应就是抵触。如果放开一些有关中国游戏文化背景的东西,我们大可不必这样反应激烈。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产业,他们会包容很多项目,就好像包容电子竞技一样。反过来,电子竞技也应该是开放的,而这个仅仅发展了10年左右的小产业却没有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
电子竞技渴望被别人认同,但是同时又在固步自封。这种矛盾我更相信是因为电子竞技一直在发展,在成熟。2011年,会有很多事情要颠覆我们的思想,比如星际2,比如腾讯。
我想电子竞技应该要坚持自己的原则,遵循应该遵循的规律,而同时,学会感恩,并开放自己的胸怀。
电子竞技的体育启示
2010年10月份,有不少朋友参加了《电子竞技》杂志的招聘,并且回答了一份考试题。这份考卷一共10道选择题,3道简答题和l道观点题。
我自认为给这些年轻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最后—道观点题,“电子竞技是国家的正式体育项目,但是很多观点认为电子竞技又不是体育,你如何理解电子竞技是体育?请说明你的观点。”
这道题说是没有标准答案,但其实会有—个最符合我的想法的答案。不过在收上来的几十份考卷中,没有—个“正确”的答案。大部分的朋友都在论证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还有朋友甚至背下了电子竞技的定义。而这些所有的答案都属于—种类型:理论之争。
其实我想要的答案很简单:“电子竞技在理论上是不是体育并不重要,关键是它在很多方面遵循着体育产业的一些规律。”
多少年来,电竞的爱好者和从业者都在捧着“电子竞技是体育项目“这个”“金饭碗”生活着,但总是觉得电子竞技发展的不如人意,于是有很多质疑之声:“电子竞技不是体育,电子竞技是娱乐,体育拯救不了电子竞技……”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问问自己,我们真的在利用体育的规律做电子竞技,或者来解释电子竞技吗?
我想利用体育的规律来解释—些事情。
为什么DotA的参与人群那么多,而War3越来越少。而且DotA大有成为第一电竞项目的趋势?我们去看看体育吧,众多体育项目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几乎都是一种类型:团队项目。足球和篮球是最明显的例子。为什么这些团队项目受欢迎,我想我没必要去解释。如果你是体育爱好者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想说的是,把你的答案拿到电子竞技来,比较一下DotA和War3,最简单的结论是:电子竞技众多项目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必然是团队项目。为什么是DotA而不是CS呢?这就是一种根据游戏品质的自然选择,比如DotA比CS的门槛更低,DotA平时的游戏方式和比赛差不多等等。
我们再去看看体育产业到底哪些环节最关键?我想说是媒体,倒不是自我标榜,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说了句实话。在一本《体育营销学》当中认为CCTV一5的开通,让中国体育产业的营销价值真正有了质的飞跃。这句话有很多很多启示:首先体育产业归根到底是一个眼球经济,其次,媒体尤其是强势媒体对于这个产业的作用非常重要,最后,我们不是一直希望电视能关注电子竞技吗?为什么呢?这句话说的很清楚了。
回头看看我们的电子竞技行业。
媒体自己似乎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我们到底是不是有可借鉴的模式来操作?当然有,对于网媒来说,新浪体育就是例子:对于平媒来说,《体坛周报》就是学习对象。但是我们的媒体徘徊在游戏媒体的思路中不能自拔,我们一边抱怨着“体育不能救电子竞技”,另一方面放纵着那些优秀的学习对象而不去学习。体育媒体报道什么?简单的来说就是五个字,赛事加明星。但是能有几个电竟媒体会仔细用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我很不喜欢别人说我们是游戏媒体,我总是强调《电子竞技》杂志是体育媒体,这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说辞,而是我时刻鞭策自己的标准和守则。我不在乎别人的耻笑,我也不要求别人承认我们是体育媒体,我更不强求别人去认同电子竞技是体育,但是我知道某些规律是必须去遵循的。
我们的赛事呢?到目前为止,我只见到韩国人的比赛在结束后会召开类似于体育比赛的新闻发布会。而中国的赛事永远没有这些。我们电竞的从业者都在看体育比赛,你会发现正规的体育比赛赛前赛后都有新闻发布会;赛场有专门为记者准备的综合采访区等等,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赛事主力-方在大谈特谈电竞的未来、电竞赛事的理念、电竞赛事应该体现什么样的精神这些话题的时候,却不能先把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身上那些好的东西照抄过来?
除了赛事,我们也有俱乐部和职业选手,至于如何看待他们,以及他们应该干什么。我想看到这里,你也会有了一定的标准吧?
没有人能拯救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电子竞技人2014亚运会项目失败的启示
关于电子竞技和亚运会的事情,原本可以做成一个封面故事。但是现在电子竞技入选亚运会几乎希望渺茫。至于原因是因为亚组委规定亚运会和亚洲室内运动会不能拥有同一个项目。而电子竞技已经是后者的正式项目。
2007年和2009年的亚洲室内运动会都有电子竞技项目,而且2009年从上一届的极品飞车、FIFA足球和NBA篮球扩军到有了反恐精英、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3。
但是我想大多数人对于这个比赛还是很生疏。按理说,亚洲室内运动会虽然没有亚运会影响大,但它却是亚组委旗下和亚运会平级的赛事,而电子竞技是正式的比赛项目。
电子竞技被如此高级别体育赛事认可,为什么这个比赛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那么陌生呢?可能第一届没有我们所谓的主流项目,但是第二届有了却依然让人感到陌生。也许你会说第二届那些主流项目中国没有选手参加。但是为什么电子竞技受到如此重大比赛的青睐而我们却不闻不问呢?
这是一个非常让人费解,但是叉在情理之中的现象:电子竞技的从业者和爱好者都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恨不得明天奥运会就加入电子竞技,今天CCTV5就开始直播DotA,但是电子竞技真的准备好了吗?
电子竞技渴望得到传统和大众的认可,但是我们又非常挑剔,总是寄希望于哪—天睁开眼睛世界就变了。
而另一方面,一个受到人误解的产业,或者说受了委屈的产业,叉在不断地固步自封。
当一些网游加入WCG时,指责甚至谩骂不绝于耳。当一些网游说自己是竞技网游,或者要做电子竞技时,电竞爱好者第一反应就是抵触。如果放开一些有关中国游戏文化背景的东西,我们大可不必这样反应激烈。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产业,他们会包容很多项目,就好像包容电子竞技一样。反过来,电子竞技也应该是开放的,而这个仅仅发展了10年左右的小产业却没有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
电子竞技渴望被别人认同,但是同时又在固步自封。这种矛盾我更相信是因为电子竞技一直在发展,在成熟。2011年,会有很多事情要颠覆我们的思想,比如星际2,比如腾讯。
我想电子竞技应该要坚持自己的原则,遵循应该遵循的规律,而同时,学会感恩,并开放自己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