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待初心 以创新带发展

来源 :中国自行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忘初心,坚持创新
  记者:绿源是最早从事电动自行车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企业的发展历史堪称是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的成长史。回顾行业光辉历史,您认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倪捷:因素有很多,我说两个我认为最关键的因素。一是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的不断提升,促进了产品的升级进步,带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前进不竭的动力。2005年,我获评“风云浙商”称号,同时获得该称号的还有马云、李书福、江南春等知名企业家。在评选晚会的采访中我提到,我曾经是一名教师,在刚刚办企业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推动企业成长的原动力。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例如希望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能越来越长、故障率能越来越低等等。
  二是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进步。今天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已经被应用了很多新技术,例如物联网、5G、智能制造等等。正是因为综合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让我们的电动自行车产业也能从中获益,推动了产品转型升级。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例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都促进了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
  记者:多年以来,绿源持续向市场推出各式各样的新产品,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绿源保持强大创新能力的秘诀是什么?
  倪捷:绿源产品研发的“任务”都来自售后服务,解决售后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
  我们的工程师包括我在内,每天都在寻找故障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其中的技术情况。故障件的存在会给消费者不停地制造麻烦,于是绿源给自己制定了“安心、可靠、麻烦少”的产品研发目标,这其实也是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基本要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绿源的工程师主动深入一线消费者当中,发现与研究市场上出现的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故障,并一一解决。例如,车胎易扎破曾经是困扰消费者的一大难题,以至于一些电动自行车经销店甚至推出了上门补胎的服务,消费者也十分困惑——为什么车胎这么容易被扎破?为此,绿源联合轮胎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开发出了适合电动自行车使用的“扎不破”的钢丝轮胎、芳纶防扎轮胎等产品,并全力向行业、向市场进行推广。目前,绿源旗下各款车型,无论是高端车还是普通车,防扎的轮胎成为了产品的标配,基本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再比如说电动自行车的刹车系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部件,但是又往往容易被消费者忽视。我们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电动自行车刹车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产生了安全隐患。更有甚者,市场上部分低劣的电动自行车上用的刹车系统只能有效工作数月。
  起初,绿源要求经销商在对消费者的电动自行车进行维修保养时,主动检查刹车系统,如果发现隐患,及时对刹车系统进行维修或者更新。但是这毕竟是权宜之计。经过大量的研发论证,绿源推出了陶瓷刹车技术,采用陶瓷化复合材料制造电动自行车用刹车系统。这种材料具有极好的耐磨性和耐热性,使用寿命更是普通刹车片的5倍以上。经测试,绿源电动自行车经历3 500次紧急刹车,性能依旧稳定,能有效将刹车距离缩短至30%以上,保障刹车的安全可靠。
  今天,绿源正在大力推广的液冷电机产品,也是为了解决消费者的使用痛点。
  记者:液冷电机技术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
  倪捷:普通电机在高速运转下,内部温度超过100℃以上,在高温的作用下,电机内部的磁钢就会出现退磁现象,导致电机性能衰退,使用不稳定。同时电机内部还会出现另一个影响安全的现象,那就是烧线圈。一旦电机线圈烧毁,基本也就报废了。普通电机在高温运作时,内部热胀冷缩出现压力差,粉尘、水汽会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电机内,再加上出现雨天涉水等问题,内部很容易出现生锈的情况,这也是许多电机用了一段时间以后拆开了就会发现电机锈迹斑斑的原因。
  作为动力系统的核心之一,电机出现退磁、烧圈以及生锈的情况,就会直接导致续航能力的降低,這不是依靠更换电池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电动自行车在更换了新电池后依然觉得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绿源液冷电机采用的液冷技术就是通过液体作为冷却介质手段,实现设备的散热,效果极为优秀,有着降温快、能耗低且节能环保的巨大优势,可以最大程度保障设备不会因过热而性能降低。
  记者:它的优点是什么?
  倪捷:这项技术有几大优点。一是减少电机退磁现象,使得电机性能更稳定。绿源液冷电机在相同工作环境中,温度要比常规电机低30℃,有效避免了电机磁钢退磁现象的发生,使电机性能更稳定。


  二是不烧线圈,使用更安全。绿源液冷电机,可以将温度控制在80℃以内,避免了“烧线圈”现象的发生。
  三是不生锈,更耐用。绿源液冷电机搭载了气体交换系统,配备了电机密封圈,能够在内外气体流动时防止灰尘与水的渗入,没有水汽进入,电机就不会生锈,进一步延长了电机的寿命。
  四是续航更长,体验更好。绿源液冷电机可以有效避免磁钢退磁和烧线圈现象,能够有效保障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五是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绿源液冷电机能够将电机工作温度控制在80℃以下,有效保证电机的性能输出,使电机的工作性能最大化,将电机效率维持在90%以上。即使长期使用,依然能够保持高效率,动力性能强劲且持久。
  六是寿命更长,质保6年。绿源液冷电机在根源上解决了“高温”“生锈”两大电机难题,能够带来更稳定的性能和更长的续航,有效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质保期长达6年。   七是使用成本更低。更稳定的性能输出和保用6年的更长寿命,使绿源液冷电机与普通电机相比,性能更佳、更好用,还能更好地缓解频繁充电和更换电机的问题。全生命周期内,绿源液冷电机使用成本更低,用户使用体验也会更好。
  记者:您如何看待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倪捷:首先我们要明确企业对创新的目的。为什么要做技术创新?企业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不同企业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一种看法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工具之一,如果创新能给企业带来发展,那么企业会加大创新投入,如果有其他方式能更快地给企业带来效益,那么创新工作可以先放一放。这是“工具论”的一种。绿源不赞同这种“工具论”,而更倾向于“本体论”。
  所谓的“本体论”,就是无论我们的创新工作能否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快速的效益,我们都坚持创新工作不动摇,因为这是企业的使命。如果同时把10亿的销售额和100个发明专利摆在绿源面前让我们选择,我们会选择100个发明专利,因为发明专利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经济规模的价值。绿源作为以研发为中心的制造型企业,推动产品核心技术的发展是绿源最重要的使命。
  记者:作为企业领导者,您如何评价绿源的研发工作?
  倪捷:我们把“制造安心可靠麻烦少的产品,引领电动车核心技术发展”作为绿源企业发展的双使命。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我们始终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即做对了哪些事情,避免了哪些弯路,给行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为了能做好基础性研发工作,绿源做了很多实验,特别是原理性实验。我们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的根基,而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工具。
  这么多年来,绿源始终专注于创新研发,期间也引来了一些议论,甚至公司内部一度也有不同的声音。为什么要投入如此大的精力与财力于技术创新?部分同行的产品技术水平远不如绿源,但依旧销售火爆,绿源创新的意义何在?面对这些声音,我始终认为,创新是綠源发展的根基,是我们创办绿源时的“初心”。我始终认为,维护消费者利益是企业的义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产品是企业的责任,绿源正是通过研发与创新,坚守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
  记者:不少企业也希望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但是屡屡碰壁。绿源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倪捷:一是要审时度势。在做研发之前,企业需要对计划研发的技术水平、应用前景、技术门槛做一个综合的判断,根据研判结果决定是否投入研发。
  二是聚集创新人才。要做好创新,企业还要聚拢相关的人才,也可以联合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
  三是稳步推进。研发切忌好高骛远,切忌急躁,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市场所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步骤的研发。
  创新工作也讲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精神。企业家如果确立好坚定走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加大在产品研发、技术加工等领域的投入,形成对创新工作的自我督促,就一定能取得创新成绩。
  着眼未来市场,着力打造内功
  记者:新国标出台实施以来,电动自行车市场日益规范,同时大量老旧电动车产品将在近几年陆续淘汰。绿源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
  倪捷:新国标出台之后,大量老旧电动自行车产品面临淘汰,可能会造成突发的市场短期内的扩容,电动自行车作为机动车交通的重要补充,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短途交通、慢行交通的支柱产品。电动自行车的绿色低碳属性,也决定了其在绿色交通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从长远来看,电动自行车市场会保持一个长期稳步发展的态势。
  电动自行车产品也在逐步升级并扩大市场空间,目前正朝着耐用消费品的目标稳步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动自行车也将像空调、电视机、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一样,成为一种经久耐用的消费品。
  电动自行车未来还有可能与数字技术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数字赋能”,进一步提升产品属性,服务未来消费新需求。
  记者: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独步全球,绿源产品目前是否已经进军海外?在产品走出去和品牌走出去的过程中,绿源有哪些计划?
  倪捷:什么是电动自行车真正的走出去,这是行业需要解答的问题。我认为,电动自行车行业走出去不仅是把产品卖到海外,而是销售、生产、品牌、服务等板块综合性的“走出去”。
  我们行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低技术低质量陷阱”的问题。产品不成熟就不要着急走出去,否则就会砸了中国制造的招牌。
  走出去有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把产品真正打造成为耐用消费品,提升产品质量。我们不可能在出口产品的同时也带着“维修部”一起出口,这样是不会被海外消费者所接受的。中国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本土作战时可以通过海量的售后网点及时解决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遇到的问题,但是这一模式应用在海外市场中是十分困难的。
  至于品牌、渠道等,我认为在产品成熟之后,这些都能相对容易得到解决。
  记者:绿源走出去有哪些具体步骤?
  倪捷:其实目前我们每一项产品研发都可以说是为将来企业走出去在打基础,例如液冷电机技术等。我们正在一心一意打造耐用、好用的电动自行车产品,一旦产品成熟,走出去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提出绿源液冷电机保用6年的口号,其实是涵盖了电机、控制器、充电器、刹车等多个电动自行车零部件保用6年。当我们完成这一目标时,绿源电动自行车就离耐用消费品的目标更进一步,我们就有底气带着产品走出去。
  把握机遇,主动融合
  记者:您曾多次登上各大媒体向社会宣传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在向社会传播电动自行车行业“好声音”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心得?
  倪捷:首先,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告诉社会,电动自行车产品是一个低碳、绿色的交通工具。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电动自行车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初步测算,每百公里情况下,电动自行车产品的碳排放是1.23 kg,摩托车的碳排放是5.625 kg,汽车的碳排放是13.5 kg,这其中的差距十分明显。电动自行车碳排放主要来自电能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由此可见,当全社会广泛采用电动自行车进行代步交通的前提下,对降低碳排放具有极其显著的效果。   其次,我们要积极宣传电动自行车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我们要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对电动自行车产品质疑的声音,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分析和讲解,消除公众疑虑。
  再次,我们要大力挖掘和弘扬电动自行车行业文化。我们都知道,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都有其衍生文化,电动自行车也有,只是目前挖掘出来的还不够多。例如电动自行车带来的生活文化、骑行文化、户外旅行、绿色低碳文化,目前国外畅销的电助力自行車还带来运动文化、健康文化等。
  向社会传播行业的“好声音”,更离不开行业共同努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正能量的工作、活动、宣传,携手树立行业新形象。
  记者:越来越多的跨行业企业也加入电动自行车产品的研发生产之中,您认为这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传统电动自行车企业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倪捷:目前,大多数的摩托车企业都开始生产电动自行车,同时也有很多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在生产电动摩托车。从生产角度看,摩托车企业和电动自行车企业正在快速融合,取长补短。所以我们看到,市场上国内燃油摩托车的比例在下降,电动摩托车占比在提升。


  这两个产业的融合,帮助了电动自行车企业提升其在车架设计制造、车辆外观设计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升级。两个产业间技术人才的流动也促进了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来自摩托车产业的设计人才、生产人才、管理人才来到了电动自行车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方法、设计理念、生产经验。
  所以,这两个产业的融合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变革,为电动自行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记者:互联网理念与技术的加入,让电动自行车市场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您看来,未来电动自行车产品将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倪捷:互联网理念与技术的加入,让电动自行车产品更加智能化,同时也催生了共享型电动自行车产品。我认为,以上现象对行业也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记者: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出现,是否会“侵占”部分市场?
  倪捷:我们看到前几年共享自行车出现以后,传统代步型自行车受到极大冲击,但是这种现象不会在电动自行车上上演。
  首先,共享电动自行车与我们日常销售的个人用电动自行车各有优势,无法做到完全替代;其次,部分大城市受当地行政法规限制,无法运营共享电动自行车;再次,共享电动自行车还存在一定短板,例如“潮汐现象”、运营成本较高等。
  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出现还给行业带来了一些积极效应,例如刺激了一些智能化零部件的发展、建立了全新的供应链体系等。总体来说,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对于行业来说是利大于弊。
  记者:电动自行车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绿源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如何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倪捷: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的现象,对此绿源抱着“不惹事,不怕事”的心态面对。例如应对低价竞争,我们首先要保证产品品质底线,坚持使用让消费者省心的零部件(如防扎轮胎、液冷电机、陶瓷刹车等),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价格问题。
  绿源在几年之前提出了企业发展的“233战略”:从2019年至今的两年间,绿源加速智能工厂建设,夯实核心技术研发;今后,绿源将进一步开发国内市场规模,丰富产品款式,完善产品结构;未来,绿源将适时推出国际化战略,着力打造国际化品牌,推动产品全球化。
  归根到底,绿源坚持走产品创新、品质创新的发展道路,以打造让消费者放心、省心、耐用的电动自行车产品为己任,无论市场如何波动,绿源始终是一家不忘初心的企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Hedgehog通路与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关系.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20只,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和高脂饮食诱导肝纤维化,对照组予以正常饮食.第8周末取模型组存活大鼠与对照组中大鼠各5只处死,取左叶肝脏组织.HE、Masson染色观察两组肝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纤维化大鼠肝脏中表达Hedgehog通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胃上皮组织形态学具有一定异型性的浸润前肿瘤性改变,即胃上皮恶性肿瘤的前驱病变称为胃上皮内瘤(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取代以往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等术语[1]。
期刊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既往认为给予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SAP的基本治疗措施,但近年发现,TPN易产生肠道细菌移位,加重炎性反应.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能减少SAP患者肠源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
期刊
患者女,76岁,突发头晕伴双下肢麻木2d入院.无心慌、气短、胸闷.无高血压病史。
期刊
在不断揭秘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的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具有治疗干预作用的靶点[1.2].目前一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均是肠道对尚未明确的环境触发因素发生过度免疫反应所致.这一概念开启了发展针对肠道微观生物医学(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进行干预治疗的设想.此外,针对抗原处理与递呈、T细胞激活、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刺激抗炎细胞因子、抑制
期刊
目的 研究Hedgehog通路中Ptchl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在胃癌发生中的变化.方法 分别抽提1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3 cm组织和胃癌细胞株AGS的总RNA和基因组DNA.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tch基因的mRNA表达.应用软件分析Ptchl基因5'调控序列的CpG岛状态,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分析甲基化水平.结果 对Ptchl mRNAla转录体转录起始
凝集素(lectins)是动植物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糖结合的蛋白质,在细胞识别和粘附中起重要作用.β-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为一种β-半乳糖结合蛋白,接骨木凝集素(sambucus nigra agglutinin,SNA)为一种唾液酸糖结合蛋白.近年研究发现,gal-3和SNA表达水平与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1-4]。
期刊
患者男,44岁,因反复两下肢浮肿17年,伴反应迟钝2个月入院.患者于17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两下肢及颜面部浮肿,压之凹陷,予利尿药治疗后浮肿可消退,但病情反复发作。
期刊
梅毒性直肠炎为性传播疾病,由苍白螺旋体感染直肠黏膜所致,通常无特殊临床和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常见的直肠疾病症状、体征类似,国外有报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克罗恩病、溃疡性直肠炎及直肠癌等[1].现将我院误诊的1例报道如下并行文献复习。
期刊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四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1],根除Hp对促进溃疡愈合、预防溃疡复发、缓解胃炎症状、预防癌变均有重要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