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PBL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

来源 :现代信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69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教育信息化得到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PBL教学法进行了探索,然后围绕“课前预习、分组任务、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课程考核和后台数据分析”六个方面开展了研究,使信息化技术贯穿教学全过程,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最后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法确实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旨在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文章立足于教学实际,依托智慧教学平台,从六个方面阐述基于MOOC和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到本学院开设的数据库原理课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教学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法.
舆情 9月20-26日,涉及应急管理领域的网络信息累计45.8万余条,其中,网络媒体报道量33.7万余条,网络转发讨论量12.1万余条.rn9月20-26日,李克强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北京通州艺居小区“9·20”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致5人死亡、应急管理部批准贵州“9· 18”客船侧翻事故中牺牲消防员郭伟同志为烈士、四川雅安发生山洪泥石流致10余人失联等相关新闻引发舆论关注.
期刊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如何快速发现疑似病例并对疑似病例进行有效的管控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建立可自我学习进化的疫情传播分析预警平台,实现对高危人员、公共场所的有效管控,可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好疫情防范提供有效依据,同时有效提升高危人员来源地追溯的准确性、加快病例发现速度,提高各部门反应速度,补全发现机制,提高社会参与率和数据利用效率,提高疫情监控管理效率.
电网设备利用率是体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电网设备利用效率提升是对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主要目标.为实现电网设备利用率优化,首先基于设备利用率指标相关性深入分析,明确设备利用率影响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优化原则,构成评估指标体系,以指导电网设备利用趋于合理区间,确保电网效率效益最大化,对电网资产的管理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文章从“PHP网站开发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阐明在该课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故对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教学实施过程.将学生考勤、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检测、学生学习行为分析、试题库建设等教学手段融入教学平台,使教师能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后,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社会对大数据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文章通过对重庆理工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Spark实时大数据处理技术”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从课程开设背景出发,对课程建设基础、课程设计情况以及课程建设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专家画像技术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文章以专家画像在评标专家管理中的应用为背景,对专家画像评价维度和各个维度的评价标准量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专家画像数据指标体系和展现方式进行了设计,并加以实践应用.应用成效表明该研究的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评标专家的特性,在评标专家管理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舆情9月13—18日,涉及应急管理领域的网络信息累计51万余条,其中,网络媒体报道量37万余条,网络转发讨论量14万余条。9月13—18日,四川泸州泸县发生6.0级地震、青海柴达尔煤矿"8·14"冒顶事故19名被困人员全部遇难、大连市普兰店区"9·10"燃气爆炸事故等相关新闻持续引发舆论关注。分析据不完全统计,9月13—18日,"四川泸州泸县发生6.0级地震,应急管理部启动地震应急三级响应并派出工
期刊
“平面设计”课程对接职业岗位,融合实际应用,设计了64个项目案例,通过学堂在线的慕课平台,可以展开线上线下混合的案例实践教学.基于案例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理论融入设计实践中,通过让学生解决面向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升其平面设计的能力素质,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设计逐步美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
通过催化热解农业废弃物甘蔗渣(SCB),采用两步工艺生产具有显著应用价值的碳纳米管(CNTs).主要研究沸石催化剂(HZSM-5、HMOR和HY)、热解温度(450?700℃)和SCB/ZSM-5的比例(3?12)对SCB催化热解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随后,将第一步产生富含碳的热解产物用于第二步由Co-Mo/MgO催化生长CNTs.通过简单的两步工艺催化热解SCB生产CNTs.SCB的催化热解在半间歇式反应器(外径=4 cm,长度=90 cm)中进行,CNTs的生长在水平反应器(外径=2.5 cm,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