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NI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盆腔腹膜后肿瘤(PRT)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RT患者47例,其中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者16例(机器人组)、传统腹腔镜手术患者31例(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及分级(Clavein-Dindo并发症分级)、术后肿瘤性质(良、恶性)以及预后。

结果

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中位数分别为147、275 min)、住院费用增加(中位数分别为29 375、61 088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肿瘤切除是否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是否清楚、距离骶前静脉丛及大血管的距离,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6)与腹腔镜组[13%(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00,P=1.000);Clavein-Dindo并发症分级,机器人组Ⅰ级、Ⅲ级各1例,腹腔镜组Ⅰ级、Ⅱ级、Ⅳ级分别为1、2、1例。术后病理检查,机器人组恶性肿瘤4例(4/16),腹腔镜组4例(13%,4/31),两组患者恶性肿瘤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405,P=0.525)。机器人组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无复发患者;腹腔镜组3例未完整切除,2例术后复发。机器人组复发率(0/16)与腹腔镜组(6%,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

结论

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PRT的手术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但手术野图像更清晰,可增加肿瘤切净率,减少术后复发,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可作为治疗PRT的选择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诊断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的113例患者资料。测量心肌桥的位置、长度、深度以及收缩期管腔狭窄率。利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FFRCT软件计算左冠状动脉前降
目的探讨Orai1介导钙池操纵的钙内流(SOCE)在脓毒症小鼠CD4+ T细胞免疫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模型,分别于术后1、3、5 d 处死小鼠,无菌留取脾脏,免疫磁珠法分选CD4+ T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脾脏CD4+ T细胞Orai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SOCE,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凋亡,CCK-8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并行子宫颈锥切术的2 0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绝经组439例,未绝经组1 57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型HPV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