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创意农业领跑者

来源 :南岛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peng1986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闯荡千行万业,最后情定农业
  1993年,大学刚毕业的王振踏上了海南岛,先后在海口彩虹大酒店、海南省旅游总公司等企业工作过。自那时起至2002年的九年间,他一直在旅游业和文化业中兜兜转转,涉及影视等多领域,担任过海口恒大集团公司总经理。用“闯荡千行万业”这句话来形容王振绝不为过,但在他心中,一直抱有创业梦,但现实无奈,让他感叹“海南太难做”,便返回了家乡。
  回到陕西的王振仍是迷茫,见身边人都在炒煤矿,自己便跟着炒了一把,歪打正着,倒也赚到了第一桶金,为自己的创业奠定了基础。有了资本后,王振在鄂尔多斯投资燃料乙醇清洁能源和玉米种植,开始涉足他真正想做的事业——农业。2009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提出后,王振的不少朋友来到海南投资发展,禁不住朋友的劝言,他又一次踏上了海南。其实王振从未真正离开过海南,一直在内蒙古和海南两地之间来回,只是这一次的重返较之前相比是不同的,他的脚步更坚定,目标更明确,他要在海南继续发展他喜欢的农业。
  “我孩子曾问过我到底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我从事过各行各业,也反复自问这个问题。现在我可以说,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农业。我喜欢农业,农业有玩头。”王振说,“四十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二十年前你手里有一个苞谷,二十年后你手里还是这个苞谷,只不过是从左手转到了右手的差别’。但幸得高人指点二字:‘收’和‘实’,点醒我应该收紧实力专攻一行,把这一行做实做足,我才下定决心把创意农业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旋律。而且正因为之前从事过各行各业,现在的我才对各行各业都有所了解,才成为了整合专家,这对我喜欢的、并正致力的农业帮助巨大。”
  深挖辣木珍宝,打造海南新特产
  情定农业的王振有一个目标,就是以农业为载体,做跨界整合,发展大健康产业。在内蒙古和陕西,王振共有16000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供应给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大型跨国连锁餐厅,国内高端马铃薯全产业链供应商之首非他莫属。这种将马铃薯和休闲食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无疑是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出色样板。但是在海南继续发挥自己的马铃薯强项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在海南,他不种马铃薯,改种辣木。
  2014年7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瓦那亲切探望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并特意为他带去一些辣木和桑树种子。由此,“国礼”辣木开始在国内名声大噪,并引发了一股“辣木热”。但辣木是什么?很多人并不知道。
  根据资料,辣木,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 “生命之树”,与灵芝、人参并称为“世界三宝”,也被称为“奇迹之树”。它的根茎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叶片和果荚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是全球最热门的高营养多用途植物。所含钙质是牛奶的四倍,铁是菠菜的三倍,维生素A是胡萝卜的四倍,其根、茎皮、叶、花、果,都能吃。1997年,美国基督教世界救济会开始与塞内加尔组织合作推动一项计划,他们将辣木加入当地人民的饮食中,用以对抗营养失调及预防疾病,有显著的效果。美国Discovery频道也曾在“另类医学指南”系列报导中指出,辣木含有丰富营养素,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各种疾病,并且成效显著,科学家更将辣木视为现代医学的救星。
  自从发现了辣木,王振的手机微信里都是各种辣木群,一门心思研究辣木的方方面面。他了解到辣木很好养,且是速生植物,云南种植辣木已有多年历史,而海南种植辣木的资源条件等并不逊于云南,为什么不充分把握机会呢?但通过参加有关于辣木的一些会议,他也了解到,对于这一样全身都是宝的植物,还是有不少人并不了解。于是,王振在定安南海农场试种了150亩,计划一年内扩种到1000亩。
  盲目投资、好高骛远,这些词从来都跟王振不搭边。他自有他考虑全面、心思缜密的步骤和目标。辣木,对于海南人,甚至许多国人来说,都还是一项不了解也未接触过的全新产品。所以,王振计划先做先试市场,再做大面积规模。“我们先试做菜,辣木的叶子可做菜吃,这个是已经录入国家新资源食品目录的;再来辣木的花可泡茶、根可煲汤,现在我们还在与伊利谈合作,如果确认了给他们提供辣木饲料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话,人们就再也不用担心三聚氰胺的问题了,因为辣木的蛋白质含量是苜蓿草的两倍。至于辣木保健品等,这些是以后的计划目标,还在研究当中。”
  王振认为,海南未来的发展机遇在健康产业,而健康产业并非单纯指养老,中年人和年轻人也需要养生、养身、养心,但海南现在缺乏这样的产品及服务,健康产业极度薄弱,同时也意味着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因此除了计划将辣木产品化以外,将辣木与农家乐等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农业旅游综合体也是王振正在筹划的事情。“候鸟老人可以到辣木村养老,其他年龄层的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也可以采摘辣木花叶等自己使用,还可以购买辣木的其他衍生产品,既丰富了农家乐的休闲活动,又增加了其附加价值和收益。”
  追求精准扶贫,做社会企业家
  王振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做农业,不仅因为喜欢农业,也因为农业是最需要帮助的产业。“现在的菜价越来越高,菜价一涨,人们就骂农民黑心,其实农民真不黑,他们和消费者一样,都是被欺负得无路可退、无地自容的受害者。农民的农副产品卖得低,消费者却买得高,是因为这中间有利益集团在参与,有些利益集团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低价从农民手里收购蔬菜瓜果,然后再翻倍高价卖出,几毛钱收购的能以五六块卖出,农民被迫无奈,只能在产量上争取平衡,所以被逼得打催熟剂等等。”
  而针对这种问题,王振坚持应该去中介化,应该全产业链封闭,加上跨界整合发展,做到农民种植的农产品直接对接到超市、直接上到餐桌,这样才能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谈起农民所面临的困境,王振也忍不住呼吁道,现在的企业家应更有社会意识,要做有担当的社会企业家。“说实话,企业家现在赚的钱够花了,应该往有担当的社会企业家方向努力。什么是有担当的社会企业家呢?第一,帮助农民寻求致富,带着农民一起致富;第二,帮助国家破解‘三农’难题,想办法整出条路,做个样板,这才是社会企业家。捐款不是扶贫的唯一道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农民如何致富,帮助农民致富才是精准扶贫。”
  在内蒙古、陕西、海南等地之间来回奔波,王振在跨区域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看似一北一南,实际相辅相成;在农业、健康产业、旅游业之间穿针引线,王振在跨行业、跨区域进行资源整合,在整合与服务中寻找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他考虑到的不仅是自己的企业发展问题,更多的还有如何将这些资源整合的发展模式引入农村,做到民企同富。精准扶贫,做社会企业家,王振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努力兑现自己许下的承诺。
其他文献
临高是个独特之地。语言独特,有别于海南话、儋州话等方言;民间艺术独特,有温婉柔美的临高渔歌“哩哩美”和“世界少有,中国一绝”的临高人偶戏;临高人讲义气,出门在外,只要讲临高话的都是兄弟;临高才女庞妚燕,一首《哭夫词》,360句,句句不相同;还有临高独特的渔家文化等……透过唐凯简单到位的总结,我们了解了临高于2003年荣获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原因,了解了临高之独特;而透过他作为一名亲
期刊
1.开演前祭拜“祖宗”  戏班在乡村搭台唱戏时,要把戏台搭建在村里的宗庙对面,而且不出33米远。按照村里的说法,请戏班来唱戏,不仅演给人看,也演给“祖宗”看,以达到“人神共乐”。开演之前,由本村的“道公”在庙里代表全村烧香、拜祭,告知“祖宗”请戏班演戏这件事,让“祖宗”与“子孙”同乐,戏班在开演前会拿着木偶说上吉利的、道喜的话,方能开演。   2.火光师傅不进当地学堂  传说,临高人偶戏的祖师爷是
期刊
子承母业入行,也曾有过迷茫  很多时候,结缘并非偶然,而是命中注定。就像林翔,他与人偶戏的缘分早在孩童时期就已结下。那时候,林翔的母亲饰演人偶戏中的旦角,也就是女一号,因此他从小就跟着母亲、跟着剧团到处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后台睡着长大的”。而幼年的林翔虽然爱好文艺,但对耳濡目染的人偶戏却提不起兴趣。至于原因,林翔笑着解释为“少不更事”。虽然兴趣缺缺,他还是子承母业,正式进入了人偶戏这行。
期刊
只能说自己用心了  这一时期,正是因为有了全德亮等一批有着大胆创新意识的文化人全情投入,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并创作剧本,终使人偶戏在中国戏曲之林大放异彩。1981年,临高县人偶剧团带着两出戏前往北京参加首届全国木偶皮影观摩汇演,其中一出名为《闹钟爷爷》即为全德亮与人一起创作。1984年,全德亮引进剧本《花灯仙子》,在不改变人偶同演的前提下,于部分场景中积极创新,实现了人偶同演内涵的拓展。同年,海南电视
期刊
摘要:契约婚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一种流行的观念,然而婚姻和契约有本质的区别,婚姻并非契约。通过分析和比较黑格尔关于契约和婚姻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处于意志自由的不同实现阶段,后者是对前者的扬弃。契约的缔结出于任意性,而婚姻则从实体出发,是对任意性的扬弃。契约中的共同意志相对于婚姻中的普遍意志而言只是特殊形态的特殊意志。契约的客体只是外在物,而婚姻的客体则是伦理实体。这决定了契约关系是人际关系,而
期刊
一部人偶戏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按琼剧唱腔来唱,中间穿插一段“啊罗哈”唱腔,以表明自己还是有唱人偶戏。临高人偶戏正在丢失它的独特性和纯洁性,而且近十年来,这种现象越来越泛滥,情况越来越严重。  在有限的条件下,政府会竭尽全力保护临高人偶戏的独特性与纯洁性,同时引导人偶戏寻求积极恰当的发展与创新。  ——临高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唐凯  同一台戏,同一角色,不同的人来演,就有不同的味道。这就是为什么同一
期刊
南方地区产甘蔗,对于适合甘蔗种植的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来说,其古法制糖工艺是一段与甘蔗紧密联系的历史。据《广东通志》、《正德琼台志》载:传统制糖业在遵谭镇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一项古老的手工业技艺。  甘蔗制糖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公元前三百年的印度《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国,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东周时代。公元前
期刊
夜行十里去看戏  傍晚时分,劳累一天的人们如归巢之燕纷纷或扛或挑回到家里。刚洗了一把脸,就听远远飘来一阵阵锣鼓声,这是人偶戏剧团发出的演出信号。一看晚上有人偶戏演出,大人们速速洗澡、做饭,孩子们也高兴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吵嚷着晚上要父母给他们买油炸的韭菜饼、芋头片。  匆忙料理清楚家里的事,全家老少就着一只手电筒发出的微光,肩上搭了毯子,又随手拿起一张草席或几张椅凳,欢欢喜喜加入赶路看戏的队伍。站
期刊
6月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民企商机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来自省内外政、企、商界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华人企业家近5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广阔商机为题,畅谈“新丝路”,共话新机遇,共谋新发展。  会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省委副书记李军,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省委常委、秘书长胡
期刊
临高,是海南岛中部偏西的一座城市。地理位置和方言不同,使其戏剧艺术应世俗娱乐而生。它以平民化的目光审视现实人生,传达着广大民众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理想,在大俗中可以窥见大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势头,临高人偶戏也跟其他戏曲一样,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市场萎缩,人才青黄不接,生存环境困难......  在传统戏曲普遍堪忧、传承困难的形势之下,临高县有这样一个民营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