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

来源 :杭州·党政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余年来丰厚生动的历史人文图景
  《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
  作者:周景良(编者),赵珩(编者),郑诗亮(编者)等
  出版社:中华书局
  百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在剧烈的社会、文化、阶层的变动之中,却有一些传承百年的文化世家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出身于这些世家的后人们在不同时代、各自领域作出各自的贡献,展示出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
  《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是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策划的系列访谈,自2013年12月22日起,至今已发表五篇(如《陈绛谈螺洲陈家》《周景良谈建德周家》《赵珩谈襄平赵家》等)。该书通过对一些在近现代文化史上有影响的文化世家后裔的访谈,记录这些家族的兴衰及人物命运,折射出一百年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信息密集、可读性强。
其他文献
记 者: 天更蓝、水更清的“生态文明”已成为今天时代的主旋律,春建乡目标打造“四周青山环抱,门前花团锦簇,村容整洁卫生,水质清澈明净,空气清爽新鲜”的生态春建,取得了一定成效。您认为做好“三改一拆”工作对春建乡建设更美乡镇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  夏朝明:建设生态型“秀美春建”是我们的既定目标,“三改一拆”是我们朝着这一目标前进的重要一环。春建乡“山多地少”,推进这一工作的意义更加明显和迫切。简单讲
期刊
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镶嵌于崇山峻岭中、点缀在阡陌交错间”的传统乡村聚落则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数千年来,古村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记载了特定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地域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典范之作,也是超越时空、弥足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和传承了代表着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明的乡土文明。  一  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的最小单位是家
期刊
记 者:位于淳安西北部、两面均濒临千岛湖的威坪镇,是昔日淳安之古镇,多年来,桑蚕产业一直是威坪镇的主导产业,工业却成为其短板。为打造生态宜居、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工贸型生态城镇,威坪镇不仅需要改善城镇形象更需要科学合理的布局。据了解,威坪镇通过“三改一拆”工作“拆”出了发展空间。  洪余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由于利益驱使、政府管理不到位等,我镇和其它地方一样,出现了大量违
期刊
10月16日,随着第十七届西湖国际博览会经贸科技大会主题展开馆活动在浙江世贸展览中心举行,本届西博会正式启幕。西博会作为杭州一张历久弥新的城市“金名片”,已成为国内外客商经贸洽谈的重要平台,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的盛大节日。本届西博会围绕城市国际化、信息经济、旅游休闲、经贸文化交流等主线举办系列活动,会期从10月16日至11月1日,以“品质西博、美丽杭州”为主题,分设国际会议、信息产业、旅游产业、文化
期刊
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城,穿越千年的时空,在烟波水雾间的山水楼台,流露繁华的清丽,呈现灵动温婉的江南水乡,这就是坐落在余杭区临平南苑街道人民广场北侧的余杭区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眼前的文化柱就把小妍拉进一段段悠长的历史中去,诉说着余杭的秀美和源远文明。走在江南水乡陈列厅里,犹如置身于一个似曾相识的水乡;欣赏着各种逼真的生产工具和水乡小巷场景,仿佛看一部电影,静静聆
期刊
一部真正的宪制中国史  《经与史:华夏世界的历史建构》  作者:刘仲敬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夏商周三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以“经”与“史”为关键词,选择各朝代在社会、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关键点,以勾勒出其时代面貌,将中国古代文明置于世界大历史的视野中,以一种全局性的理解,讲述华夏世界及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  什么是中国?中国和历史上的华夏文明是什么关系?未来中国应是怎样?中
期刊
康春梅自幼爱好美术,绘画功底扎实。第一个美术授业恩师是王兴邦老师。1982年她创作的两幅武强木版画a选入“中国民间艺术展”后,广受好评并在报刊发表,当时老师给予的激励是她至今流淌在内心的一股无形的力量,坚定了她对艺术的信念。  康春梅做内画迄今二十余年了,从做民间木版年画到学国画、搞舞台美术,后又机缘巧合接触到内画这个行当,并被其美妙深深吸引。小小壶体晶莹剔透,方寸间承载了大千世界。  康春梅的老
期刊
书中名言  伟大的阅读应该是后发制人,那就是怀着一颗空白之心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里内心迅速地丰富饱满起来。  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落差里》  作者:余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记录剖析,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的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  《我
期刊
小妍爱上杭州这座城,不是因为一个人、一座馆,而是因为沉淀在这块土地上丰厚的文化底蕴。  杭州市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吴山中麓粮道山18号,临近城隍阁和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其前身为杭州历史博物馆。杭州博物馆由南馆的通史陈列和北馆的“珍藏杭州”共同组成。  置身于南馆,你可以让自己的双瞳暂且充当一回单反相机——体验原始社会和六朝割据时期,由一柄战剑、一组青铜编钟亦或是战国水晶杯所呈现出的铿锵有力、虎啸龙
期刊
斑驳的城门,盘踞的老树根,在萧山城区满目葱茏的北干山山脚下,一座别具一格的陶形建筑格外拉风,那便是萧山区的镇区之宝——萧山博物馆。  陶瓷器品是博物馆展品的一大亮点。作为中国古陶瓷的发源地之一,萧山博物馆自然是要将这一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数万枚出土的陶片,质地有夹砂陶、夹炭陶、夹蚌陶,还有很多小妍叫不出名儿的陶片(小妍已被一大堆高大上的专业名词弄晕在回家路上了),器型则有釜、罐、盘、豆等各式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