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理解尊重学生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理解”,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心心相印,懂得学生的所做所想,所好所求,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所谓“尊重”,就是教师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
  1. 教师要理解学生 师生之间的理解,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就要掌握学生的思想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为了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要善于进行“心理移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装的位置上去思考,去体验。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言行的看法和态度,以便和学生取得共同的语言,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的意图和行动。例如:有的学生重视友谊,伙伴做了不正当的事,为了“不出卖”朋友,则去撒谎,甚至做出不该做的事。教师面对此事,如果一味训斥,给以不诚实的定论,学生就会感到教师不尽人情,轻视友谊,对教师疏远,甚至产生反感。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理解和尊重学生装的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友谊的正确内涵,晓之以正确的友谊观,让学生从内心体会教师的真诚帮助。
  1.1 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学生思想品德不是天生就坏的,应该摸清他们是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还是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学习成绩优劣,是由于天资不好、生理缺陷、基础差,还是由于贪玩,对学习没有兴趣,这些情况首先得摸清楚,找出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2 掌握心理特点、调动积极因素。一般来说:后进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十分矛盾复杂的,他们常常表现为傲慢、粗野、骄横,其实心理上却是自卑的:他们对犯错误常表现的满不在乎,但心理却常常忐忑不安,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他们对先进学生常常表现出鄙视和瞧不起,但心里有时也会泛起羡慕之情;当他们受到讽刺、打击和孤立时,会极度怨恨和愤怒,有时也会感到苦恼;当他们稍有进步受到表扬时,又会兴奋不已,得意洋洋。每犯一次错误,心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懊悔,涌起一定程度的改正错误的希望,但由于他们自身约束力和免疫力差,常常会重犯错误,倘若能及时地得到帮助、关怀和教育,又可能鼓起勇气重新做起。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必须透过消极的东西看到积极因素。
  真诚热爱学生的教师,都很重视细心的去理解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理解学生的心理,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加以指导。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它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实践证明: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教师如果单一地从学习上去肯定学生的好与差,这样就会导致差生失去自信心,感到自己什么希望也没有,在差的基础上更差,破罐子破摔。如果教师注意从其它方面发现他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从心里感到自己不是那么笨,不是那么一无是处,因而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信心。有了信心,学习就会有进步。因此,对教师来说,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
  2. 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的重要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包含着对学生存在价值和上进愿望的肯定,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个口号非常形象地说明必须尊重学生使其产生自尊心。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发泄自己愤怒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不能泯灭学生“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的火花。
  尊重学生,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责骂,更不能体罚。体罚只能摧残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丧失自尊心、自信心,使之麻木不仁。体罚是教师缺乏理智的表现,是束手无策的标志,而决不是什么严格要求。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马卡连柯认为,抑制能力是人的最重要的品质。他说:“不能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了的机器。”对调皮学生做工作,要求教师必须沉着、冷静、和耐心。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进学生尽管行为不端,思想感情有不健康的东西,但他们既能通情,又能达理。在帮助教育他们时,老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去感化他们,从思想上爱护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使他们真正从内心为之感动,愿意接近你、信任你、听你的教诲。因此,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动之以情,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当学生违犯纪律,做了错事时,要同他们讲道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讲道理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要从具体的、明了的和学生有直接关系的小道理,逐渐引伸出大道理。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不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在教育中采取命令式、强制性的粗暴态度,动辄就训斥、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将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更大的精神压力。作为教师最忌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理解,不深入调查就下结论。如听到某种反映就轻信,对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调查无证据便定论,发现学生某一过失后,不进一步推论,抱有成见,对激怒自己的事不能冷静对待,而凭感情下决断等等,这些都是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缘故。面对事实,教师应理智地作出符合实际的决断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总之,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收稿日期:2010-04-12
其他文献
【摘要】联系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渗透德育,逐渐成为美术教学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近代美术教学富有魅力的一个特征。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德育契机在美术教学中无处不在,但德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求异、敢于质疑和善于总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兴趣;质疑;活动  Stir up interest, the leading
期刊
1. 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 教师要象一个节目主持人,正确地、恰当地引导学生从一个环节走向另一个环节,教师的调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作用比传统的教师满堂讲课不下讲台更加强了,但要把握几个方面:  1.1 把握课题。合作学习,不仅是师生的共同学习,而且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去以引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和主动性,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对所有地理问题都有积极作用,只有适当的课题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
期刊
【摘要】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培养出优秀的、适应社会的技能性人才,我将对职高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练学结合;任务驱动法;主体意识   Shallow talk the course teaching of the calculator profession of t
期刊
“应试教育下的作业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新的形势、理念下,教师应设计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英语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或许是众英语老师所周知的要求。可真正要将其落到实处又谈何容易。纵观现在小学英语课堂内外的作业,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抄抄写写上。教师让学生重复多遍抄单词、词组,甚至是课文和翻译。总之,抄写的种类繁多,可是付出的与收获似乎又不成正比,反而使学生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带有情感的色彩,促使人们顽强地追求、探索、愉快而积极地学习。如果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将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习者始终保持着对知识堡垒主动进攻的姿态。  1. 讲述相关故事培养学生兴趣 故事是一种情节曲折、内容感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文学样式。如果在教学中能恰当地给学生讲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学生定会打起精神、竖起双耳来聆听你的讲述了。学生
期刊
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所持的态度体验。哈钦森和沃特斯说,“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是一种情感的经历,学习过程中情感方面的感受对学习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是传播文化的工具,要使教学交得丰富多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情感因素,发现学生内心的感受,一旦师生间情感产生共鸣,便能激发起师生双方的热情,使其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
期刊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保证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负担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发挥体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加强现在体育教学中的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以及充分利用和开发多种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生动而真实的语言环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顺应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农村实际,我们英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1. 巧用教具、学具,辅助教学 运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制作教具,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具,会使教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体育课“厌学”现象进行分析。长期以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教师强行施教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打击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出现了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升高,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逐渐下降的不良现象。很大一部分学生上体育课时无精打采,甚至反感教师的说教,而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却兴致盎然,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和进一步的深入,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