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o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
  首先,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者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其次,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者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然后,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最后,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
  由于長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其他文献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美术教学亦是如此,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年龄是一个善变的阶段,也是性格正在逐渐形成的阶段,他们对美术课有着自己的理解。因此他们对美术课感兴趣,大多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美术课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没有考试和升学的心理负担,并不是真的喜欢美术这一学科。但是在我看来,既然学生来到了我的
期刊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获,大疑则大获。”质疑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能有的放矢,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的积极探索之心去读书,去品词析句,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去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  题目是文字的眼睛,针对课题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们带着问题读书,能做到更认真、更
期刊
“乐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经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凝结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人生宝贵的精神食粮。美好的人生应该文采,美好的生活应该充满诗意。诵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使我们修身怡心,可以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可以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是我们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正因为如此,我们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
期刊
刘良华博士曾经说过的“如果你不幸沦为教师,那就读书吧!”是至今对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我明白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为了积累,我常到书海中徜徉,在书香中沐浴,领略名家大师们的经典。近日读了他的《教师成长》,更让我领悟到了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并需要的教师。  一、教师要以爱育爱,付出真爱  冰心老人说过:因为有了
期刊
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教师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宽容去理解学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才会心悦诚服地去接受老师的教育。我们对学生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丧失了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  有一件事,至今仍使我感悟颇深,受益非浅。那是去年12月24日,上课铃响了,我怀着愉快的心
期刊
教书先育人,育人德为先。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而育人,也就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应常抓不懈。但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大多以说教为主,与儿童认知、情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因此,给小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贴近生活情感的德育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主题班会作为教育学生的一项重要集体活动,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优良品质的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开
期刊
尼克拉认为:“艺术的目的,是把正面情感传达给观众,当人们在欣赏我的作品时露出笑容,我就会觉得很开心。”所以美是一种具体的视觉感受,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满足,让人欣赏、享受、喜爱。教师对审美度的把握应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积极向上、健康成长,让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向往。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调动学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经常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学的写作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积累、降低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兴趣、引导观察、教给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
期刊
一、引言  最大流问题是指在满足容量限制条件和中间点平衡条件的要求下求取流量值达到最大的可行流的一类优化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的算法是一个传统的研究课题。本文对最大流问题的算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最大流问题的两种算法:割集矩阵算法、表格算法。  二、最大流问题简述  给定一个网络图 ,设 为 的一个点集,若对于 中的每一个顶点 都是 中弧的发点,称 为 的发点集; 为 的另一个点集,若对于 中的每一个
期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材简析:  在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千克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另一个质量单位吨,由于“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