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索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空间导航障碍相关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7例MCI患者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24名正常认知健康对照组(NC)进行空间导航能力测试及3.0 T磁共振扫描,采用PANDA软件对扩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对被试的部分各向异性(FA)图进行全脑非参数统计学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MCI组自我导航能力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2.202,P<0.05),FA值减低的纤维束主要位于双侧上纵束(左侧t=2.95,右侧t=2.95,P<0.05)、双侧下纵束及额枕下束(左侧t=2.66,右侧t=2.96,P<0.05),胼胝体束(t=2.09,P<0.05)及扣带束(左侧t=2.76,右侧t=2.41,P<0.05),穹窿(t=4.83,P<0.05),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t=2.33,右侧t=2.26,P<0.05)。其中,双侧上纵束(左侧r=-0.354,右侧r=-0.347,P<0.05)、双侧下纵束(左侧r=-0.338,右侧r=-0.336,P<0.05)、扣带束(左侧r=-0.395,右侧r=-0.370,P<0.05)及右侧皮质脊髓束(r=-0.362,P<0.05)、穹隆束(r=-0.369,P<0.05)的FA值与自我导航平均误差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双侧上纵束(左侧r=-0.329,右侧r=-0.350,P<0.05)、双侧下纵束(左侧r=-0.349,右侧r=-0.378,P<0.05)、胼胝体束压部(r=-0.364,P<0.05)及扣带束(左侧r=-0.340,右侧r=-0.406,P<0.05)的FA值与环境导航平均误差距离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脑白质微观结构改变是MCI患者空间导航能力减退的病理基础,对进一步研究影响人类空间导航能力的潜在神经生物学机制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