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同时放化疗高敏感和低敏感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之间蛋白质组的差异,识别和鉴定高敏感组和低敏感组之间差异表达蛋白,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时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治疗前的中晚期宫颈癌组织标本10例,病理诊断均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在进行同时放化疗后,根据WHO实体瘤疗效判断标准将宫颈癌组织标本分为高敏感组(5例)和低敏感组(5例).提取组织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得到凝胶图谱;采用PD
【机 构】
:
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湖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卫生部蛋白质组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同时放化疗高敏感和低敏感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之间蛋白质组的差异,识别和鉴定高敏感组和低敏感组之间差异表达蛋白,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时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治疗前的中晚期宫颈癌组织标本10例,病理诊断均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在进行同时放化疗后,根据WHO实体瘤疗效判断标准将宫颈癌组织标本分为高敏感组(5例)和低敏感组(5例).提取组织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得到凝胶图谱;采用PD-quest 7.0软件进行匹配和差异分析,识别两组之间表达差异蛋白点.将这些差异蛋白点进行胶内原位切割、酶解后进行MALDI-TOF-MS分析,获取肽质量指纹图,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质.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中2个差异表达蛋白Galectin-7和热休克蛋白70在1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7和热休克蛋白70在95例临床活检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宫颈癌同时放化疗敏感组和不敏感组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高敏感组蛋白点数为(781±74)个,低敏感组蛋白点数为(766±52)个,组间平均匹配率为87.6%.选择部分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19个差异表达蛋白被成功鉴定,其中8个蛋白质在高敏感组高表达,10个蛋白质在高敏感组低表达.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热休克蛋白70在低敏感组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高敏感组,而Galectin-7在高敏感组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敏感组,这一结果也与蛋白质组筛选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同时放化疗高敏感组和低敏感组宫颈癌组织间存在蛋白表达的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与放化疗敏感性有关。
其他文献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在恶性肿瘤中有可能存在着乏氧现象,但直到1955年这一猜测才由Tomlinson和Gray证实[1].其后不断的研究表明在大部分实体瘤中不仅存在着弥散受限所致的慢性乏氧,同时也存在着灌注障碍所致的急性乏氧[2]。
目的 初步判断针对整合素αv的靶向性自杀基因治疗系统(RGD-4C AAVP HSV-TK/GCV)是否能提高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移植瘤的放射效应.方法 建立移植性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的裸鼠肿瘤模型48只.当位于每只裸鼠右大腿的肿瘤直径达6.0 mm(5.8~6.3 mm)时,开始实验.实验共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放射组、单纯RGD-4C AAVP HSV-TK/GCV组
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指肿瘤结节单个最大直径≤3cm,多个结节数目≤2个且总和<3cm.其治疗方法较多,首选用手术切除其次为肝脏移植治疗或介入治疗,对小宜手术者则采用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或射频或介入治疗的生存率较高.研究认为立体定向放疗安全、有效,故笔者尝试对不愿或不能手术的SHCC,笔者采用体部γ刀进行放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放射外科(radiosurgery)或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1967年因伽马刀(gamma knife)的临床应用而发展起来.但伽马刀的发展在大多数国家多由神经外科医师主导,放射肿瘤医师几乎在发展状况之外.一直到早期X刀和新一代X刀的应用,放射肿瘤科医师才逐渐得到参与的机会。
宫颈癌常规放疗后复发再次放疗,如果采用常规照射方式,由于所给剂量的限制,1年生存率仅为15%~27%,5年生存率3.2%~13.0%,且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56%[1].调强放疗(IMRT)具有分别调节肿瘤靶区和邻近危险器官(OAR)剂量强度的独特优势,在给予不规则临床靶区(CTV)精确剂量照射的同时,可减少小肠、直肠、膀胱等的受量,达到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2].笔者为此进行了宫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对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离体分离、培养、增殖成年大鼠MSCs.采用6 MV X线对8~10周龄雌性SD大鼠做全脑照射,照射剂量20 Gy.照后1周采用尾静脉注射Hoeehst33342荧光标记的MSCs(4×106),注射后4、8周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大鼠脑内Hoechst33342标记细胞及分化的功能细胞.结果
放疗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常组织损伤,降低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在放疗前或放疗期间服用一些抗辐射药物,不仅不影响放疗的疗效,对正常组织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许多放射防护剂如含硫类化合物、蛋白酶抑制剂、细胞因子等,由于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而降低了其临床应用价值.而我国中药具有药源广、毒副作用低或无、价格低廉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
千伏锥形束CT(kVCBCT)引导放疗技术通过其CT影像与计划CT比较,实现在线影像引导摆位,减少放疗误差,从而保证现代放疗技术的治疗质量[1,2].本科2006年10月引进医科达Synergy(R) kVCBCq、引导放疗系统,在正式投入临床使用之前,需要建立检测该系统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方法,形成定期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用于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