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品质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f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学习理念,同时也是现代人必备的学习方式。然而,探究本身是一个学习主体不断思维和进取的过程,需要探究者付出很大的努力,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品质的培养谈些肤浅的认识。
  
  一、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主体一切未知领域的总和。在人类所处的物质世界里,任何人都在各自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同样存在着诸多的未知领域,只要思维和行为尚在,问题就不可避免,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探究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虽说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存在探究,也没有探究的必要。但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便是问题不一定能成为人们探究的对象,而任其放任,成为恒久的问题,让问题依旧成为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和前进的障碍。这不是人们有意的忽视,而是普遍缺乏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窃以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品质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能成为主体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心理锁定为攻破的焦点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便在其心理上有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作大量的引导工作。
  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及生活实际,提出一些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实用性强的问题。例如:在学生学完质量与密度的知识后,教师可以找一块任意的金属,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测定该金属的体积和质量,从而通过寻找资料而知道该金属的种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这仅是学生确立问题意识的初级阶段,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这仅能起一个导向作用,物理教学的目的,就要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能提出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非一件易事,除了教师一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外,还应鼓励学生超越教材,质疑权威的结论。让学生懂得,任何权威的定论,都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得出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条件和环境改变后,都有可能出现与权威结论例外的状态。经典的牛顿力学原理在量子力学中不再适用。大千世界,许多事物原本是以多维形式呈现出来的,而我们往往局限于平面的观察,不全面,不系统,不正确的结论普遍存在。有的还写进了书本里,有的还依旧占据着师生固定的思维,且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使人类长期重复着错误,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大。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超越教材,质疑权威,从现实的视角探究出问题的真谛。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品质,最大的障碍就是敢于超越自我。其实,每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这些都是一些无意识地让其存在的,直接影响着人的潜能的发挥,干扰着人对问题的探究,不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品质的形成。
  所谓自我有两种,一种是思维中的自我,一种是真实的自我,这两种自我很难完全重合。在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挫折以后,思维中的自我往往滞后于真实的自我,此时,人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消极悲观,对自己失去信心,怀疑自己是否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就会主动放弃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究,维系自己能力的下限而生存。因此,超越自我是人类所共同需要的健康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应竭力鼓励学生奋发上进,使学生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树立信心,寻求真正的自我。
  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观察事物,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物体的运动规律是有条件,暂时的,相对的,在许多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是一个暂时的动态平衡过程。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广泛适用于物体的运动。在不同的
  条件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的运动,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探究途径,得出不同的创新成果。
  
  二、不断给学生输入探究的能量
  
  探究本身是一个进取过程,需要心理动力的支持,才能维持问题——探究——创新的循环运动。
  这里所说的心理动力,包括内力和外力两大部分。内力来自探究本身远大的目标,健康的人格以及创新品质的优劣程度;外力是指系统以外的环境所提供的能量。教师本身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和引导者,来自教师提供的心理能量有时能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起心理支点的作用。
  问题的探究结果,在其初始阶段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历经辛勤的探究过程后,结果与期望也会完全相反,以希望的目的开始,也许以失望的结局告终,这是每一个成功者都走过的相近的路。未成年人自主意识强,但受挫承受能力弱,这是这代人的共同特点,因此,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心理能量的输入就显得尤其重要。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始于问题的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有些问题也许很荒诞,有些问题可能会使教师一时束手无策,还有些问题也许与常理相悖。无论学生提出哪类问题,教师都尽量给予鼓励,肯定,共同分析和探究。切忌轻易否定,讥讽,批评。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说明他在动脑想问题,为此付出过劳动,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回报,维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浓厚的问题意识。
  激励学生探究问题,是一个成功教师必备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回答问题,实验设计,问题解答,解题过程等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应及时给予表扬,即使有错误的地方,也应对成功部分给以肯定,使学生经常领略成功的欢乐,给予学生探究的心理能量,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
  探究是创新的起源,也是创新的前提与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品质,是人本理念所企及的目标。
  (作者单位:417725湖南省双峰县走马街白杨中学)
其他文献
纵观历年高考题中,虚拟语气的用法一定是必考题型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并熟练地应用虚拟语气,我将虚拟语气的用法总结如下:    一、基本用法:    例:和现实相反:If I were in Beijing now, I would visit the Forbidden city.  和过去相反:If we had known your telephone number, we woul
期刊
来自社会、家长、老师们的期望,初三学生心理负担很重,而中考的复习为了要巩固知识点,大量的学业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再加上教学不得法,又不注意提高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复习效果差。甚至有的同学要临场逃脱,拒绝中考。因此,培养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物理任教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
期刊
【摘要】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理论部分采用两单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力求少而精。技能部分采用故障实例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力争宽而实。做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考评工作。  【关键词】少而精 宽而实 提高技能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既要求教师善于“教”又要求学生会“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特定的教学,它面对的是众多的、多层次的学生;对职业学校来讲,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面积之大、内容之广博是其它学科不能比拟的,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开展课本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探究实验是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
期刊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收”是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放”是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能否收得拢,放得开,关键在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下面谈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这是“收”的基础    
期刊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最使人头疼的,莫过于两极分化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外语教学,开始时,学生感到新鲜,兴趣比较浓厚,一般都学得不错。升入初二,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加之各科的份量也在增加,一些学生就失去了以学英语的兴趣,于是便出现了两极分化。这也许是一个通病,应引起我们以的关注。如何处理好这类问题呢?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多对后进生的优点进行鼓励  后进生跟其他学生一样,自尊心很强,对问
期刊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讲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在教材33页最后一段做了如下总结:“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实际上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从结构上看    1.细胞核与细胞质通过核孔可以相互沟通。  2.内质网广泛地分布在细胞质中,外部与细胞膜相连,内部与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迅速普及与推广,教学中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亦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不断深入而日趋成熟。然而凡事皆有其两面性,如果片面夸大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就会偏离课堂教与学的实质。不少教师自视扔掉了粉笔,握住了鼠标就是更新了教育观、解读了新课程,盲目追求看似高潮迭起的课堂假象,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非常态行为,非但不加以批驳,反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期刊
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即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习以及与实习生的广泛接触了解发现,英语专业师范生普遍存在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教师职业技能不全面、不扎实等问题。除去作为一般教师必备的如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汉字书
期刊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好玩、有趣的事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复习 “Read and act”时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这种题一般都是以一组幽默的连环画形式出现的,每一幅图上都有一两句点睛之笔。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在弄懂图与句子意思的前提下,把几幅图连起来说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要用上图中的句子,而且在故事中尽量用英语。 当然这种题也可以让学生用小品的形式来表演。具体如何使用,可根据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