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络圈:群的力量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育儿讨论版、班级QQ群、家长论坛等现代网络圈,已成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全方位互动平台。透明自由及时的联系沟通,既让家园、家校联手共育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又因为群聊难免顾此失彼,而造成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误会。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网络圈,便成为考验家长智慧的课题。
  二月,又一个新学期,本刊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的经验体会值得借鉴——
  班级讨论版:宝宝状况现场报
  张娟
  去年9月女儿上小班,我很担心她能否适应。孩子对陌生的环境总是心存焦虑,对爸爸妈妈的依恋也是最本真的人性,可是在必须分离的时候,我们能为她做什么呢?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女儿相信:其实妈妈一直在她的生活里,从未走开。
  大概开学一周后的一天,我母亲去接女儿放学时,老师跟她讲了个趣事,说班上有个小男孩特别粘我女儿,他每天到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老师:“孙一诺怎么还没有来?”第二天我去接女儿时,跟老师交流了这件事,老师跟我说:“你没有看班级讨论版吗?我在上面发了很多他们可爱的照片呢!”回家后,我第一次进入了女儿班级的主页,看到了那个关于女儿和小男孩的帖子“好友爱的一对”,还看到了许多班级教学、活动的照片。我将照片一一复制下来给女儿看,她十分开心。
  自从看到“友爱帖”,我不再担心女儿,并开始留意女儿说的每一句话,问她经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的名字;通过论坛照片,我知道了他们每天开展什么活动。我会隔三岔五对女儿说:“你们昨天画画的吧?你们今天学儿歌了吧?”“是的呀!”女儿总是很响亮地回答我,同时很惊讶:为什么妈妈会知道那么多她在幼儿园的事。
  “妈妈会一直看着你!”班级讨论版的照片将我对女儿的承诺照进了现实。她相信妈妈真的一直在看着她。
  女儿是他们班第一个过生日的小女生,我觉得这是增进她对幼儿园感情的契机,事先与老师进行了沟通。生日那天,老师把小朋友们给女儿过生日的照片发到了班级讨论版上,通过电脑屏幕,我看到女儿戴着生日帽被大家簇拥在中间,开心得像个公主。她和每一个小朋友拥抱,得到了小伙伴们的祝福……在生日帖的后面,还有很多家长的美好祝愿。
  现在,女儿已经爱上了幼儿园。班级讨论版的照片帮我家建立了亲子分离期的时空联系,因为女儿相信,在她成长的路上,妈妈会一直看着她,让她更安心更勇敢更快乐。
  一个论坛帖子:灭了我的心头火
  淑媛
  儿子上小学后,我觉得他越来越不听话了。比如,让他看完一集动画片后就吃饭,他看完一集非要磨着看第二集;让他早上不要睡懒觉,偏偏怎么喊也不肯起床;让他每天晚上写一篇日记,他就从故事书上抄一篇,最后加上一句“这个故事真有趣啊”就交差了……虽然知道不应该体罚,但有时候我火起来,还是会忍不住抡起巴掌打他屁股。
  打过之后,我问儿子痛不痛,他却笑眯眯地说:“妈妈,我很好啊。”满不在乎的样子让我哭笑不得,也让我焦虑,这个阶段的孩子,我该如何教养他?
  直到有一天,我在西祠胡同育儿讨论版里,看到了一位妈妈贴出的女儿写给她的“讨打信”:“亲爱的妈妈,您好!谢谢您看我的信!我想您一会儿一定会气得想打我,因为我的数学只考了79.5分,虽然我也知道您一定很气愤,但我一定要给您看。您说过,不可以骗人,所以这次您如果打我,我也服了。还有我错的题都是不懂的题目,也不是粗心,也不是懒。希望可以得到原谅。对不起,妈妈!”
  这位妈妈说一读完女儿的信,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想到女儿递信时的紧张神态,我就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她。”
  而我看到女孩写的那封工工整整的“道歉信”时,也忍不住想流泪。短短的100多个字,却能感受到孩子写信时的忐忑不安。傍晚下班回家,看到儿子那张可爱的小脸时,我也内疚起来。当他打开电视看动画片,我没像往常那样絮絮叨叨。这让儿子颇感意外,一集结束后他看了我一眼,然后主动把电视关掉了。
  晚上,儿子入睡后,我和丈夫一起讨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是一直主张对儿子“棒养”的,但听说有孩子因为考不好而主动写信给妈妈要求原谅,他也沉默了。一个10岁的孩子,是不是一定要背载着这么沉重的包袱、惴惴不安地度过自己的童年呢?
  帖子中的妈妈和女儿最终达成了和解,她们签订了温情版“约法三章”:妈妈就之前曾经因为女儿成绩不好打她屁股的事,向女儿认真地道了歉,并希望得到女儿的原谅;并向女儿保证以后遇到事情会和她讲道理,不再动粗。同时,妈妈也要求女儿和她一起努力,什么事情都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我没有跟帖子中的妈妈一样,也和儿子约法三章。我认为目前最要做的,不是停止“体罚孩子”这个动作,而是要更新我的育儿理念。
  我向来总是喜欢用大人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去要求孩子,殊不知,孩子有孩子的特点: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紧迫感弱等。我的教育方式太粗暴太简单了。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是满不在乎的,其实他的内心是介意的,否则他也不会经常要“看妈妈的脸色”行事。我把自己的感悟发到了育儿讨论版里,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有网友给我推荐了一些育儿书籍。
  现在的我,经常会到论坛浏览,看看其他父母的帖子,再对照对照自己,收获还真不小呢。
  发帖求助:厘清育儿困惑
  茉莉
  进入二年级新学期以来,妞妞的学习似乎不在状态,整天就想着玩,一开始我们没太在意,想着可能是寒假后遗症。直到期中考试,她史无前例地考了全班倒数,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平时放学后,妞妞是放在托管班的。有几次我去接她,都见她领着一帮孩子正玩得起劲。检查她记录作业的本子,才发现已经有好几天都没有记录了,预习课文的生字、组词竟然有好几课没做。我当时就懵了,怎么这么没有自觉性?我一直不愿把孩子管死了,所以给了她很大的自由空间。难道自由过头了?我开始困惑。
  于是,我去班级论坛里发帖求助:玩也让她玩了,学习也没有压着她,只是让她自己完成作业,怎么就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有了厌学情绪呢?不是说不要过度关注吗?到底是放手还是关注?该如何让孩子热爱学习?怎样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快,就有许多热心的爸爸妈妈回帖,看了我才知道,几乎每个孩子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乐乐妈也是来求助的:乐乐存在丢三落四的毛病,很是头疼。说写作业就一千个不愿意,而说出去玩跑得比兔子还快。宣爸支招说:把学习贯穿到生活中去。比如每天早上听英语磁带,和孩子一起说英语,就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奇奇妈现身说法:学和玩并不矛盾。我们就是每天做完作业玩二十四点的游戏,他很喜欢,但是一定要做完作业才能玩,所以他总是一回家就赶紧写作业。妞妞的班主任也跟了帖:低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确实很重要,关注和放手并不矛盾。关注不是管制,放手不是听之任之。
  看到班主任沈老师回帖了,我借机向她了解妞妞的上课状态。沈老师建议我每天回家可以问问她在学校的情况,比如上课有没有举手呀?有没有被请到啊?请到几次呀?孩子需要鼓励,家长要多一点耐心和关心。
  那天放学回来,妞妞有点忐忑地说,语文周记忘记交了。我刚想发火,想想沈老师说的话,忍住了。我们也是有责任的,不去查她的作业也许没错,但孩子还小,我有无尽到提醒、引导的责任?我说:“妈妈相信你能管理好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就像爸爸妈妈要工作,这是我们的责任,你的责任呢,就是学习本领。”妞妞点点头。
  之后,妞妞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复习预习,我也会拿出她的课本大声朗读,和她比赛,看谁读得更有感情。数学呢,就玩二十四点,或者随时随机就出一道口算,一家三口一起玩抢答。这也是一种玩,丫头又有了学习的乐趣。前几天的测验,她得了久违的99分,她跟我说的时候非常高兴,又有点遗憾:“妈妈,我那个塞北的塞字错得太可惜了,少写了一横。”我说:“其实,一次100分也不算什么,一次考砸了也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你真正懂了,下次不会再错,比如这个塞字,我想你以后不会再错了。”
  感谢班级论坛给我提供了一个互动、学习的平台,感谢每一位给我建议的家长和老师。正是这一次次的交流,让我有了“不是孤军作战”的欣慰。
  QQ群的教训:有些话不该公开讲
  宁眉
  随着女儿心心入园,我也加入了班级QQ群。这个QQ群很热闹,常常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一聊就是半天。不过,我注意到,主要是家长们在聊,老师们可能在班上带小朋友上课,上QQ的机会挺少。
  孩子在幼儿园里,最让人操心的就是每天的吃饭问题。因此,妈妈们也经常在群里讨论,互相询问“你家宝宝喜欢幼儿园的中饭吗”,也有妈妈发言,“宝宝跟我说,中午吃了米饭,里面有一只鸡腿,还有青菜。看来伙食不错”……有时候大家讨论得多了,对于一些问题,班主任会在放学后做简单的回答或解释。
  对于孩子的中饭问题,我始终不太放心。尤其是有一段时间,每次爷爷去接心心时,她都会问爷爷有没有给她带好吃的,爷爷把饼干面包递过去,她就一阵狼吞虎咽———虽然这个场景我没有亲眼看到,但光听爷爷的描述我就心疼不已。于是,我仔细问心心中午饭怎么吃的,心心的回答让我很生气。
  第二天,我在QQ群里主动讲起了孩子的午饭问题。我先是发了两则关于外地幼儿园克扣午餐费用的新闻链接,妈妈们一看都气愤了,全在群里声讨。然后我说:“唉,好在我们是在大城市,监管严密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又说:“不过,我家心心每天吃饭也真是个大问题。”妈妈们的兴趣都上来了,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回应:“心心吃饭速度太慢了,每次都落到最后,总是饭还没有吃完老师就收碗筷了。”
  我原本是想通过这样的“旁敲侧击”,让老师们注意一下对待孩子吃饭的方式,至少,能够在吃饭的时候多给心心一点时间。当我第二天去接心心放学时,悄悄跟老师说心心吃饭慢,请老师照顾一下。可我话音刚落,老师就一脸不高兴:“一个班这么多孩子,哪顾得了你家一个啊!”
  回家后,我和全家人一琢磨,这才领悟到,我的QQ言论不但没有起到“旁敲侧击”的效果,反而惹恼了老师,或让老师误解了。家人都责怪我,怎么能把这样的事情放到群里公开讲呢,老师真要生气了,心心会不会受委屈呢?将心比心,哪个老师遭遇这种“旁敲侧击”心里会没有想法呢?
  我提出再去和老师沟通消除误解,老公建议干脆去向老师道歉,但心疼孙女的爷爷直接要求我们给孩子办理转园,理由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这件事让全家纠结了很长时间,我想,以后在班级QQ群里,说话还是要谨慎一些,以免再惹出麻烦来。
  专家点评:
  现代网络圈:考验家长智慧的平台
  房欲飞
  随着网络平台日益成为家长之间及家校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网络圈便成为考验家长智慧的课题。下面我就以幼儿园的网络圈为例,谈谈除了上文提到的经验教训之外,如何让现代网络圈发挥更充分、更积极的作用。
  1、帮孩子拓展同伴交往的机会
  入园后的孩子正处在渴望同伴交往的年龄,现代网络圈的引进,为家长帮孩子拓展同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可能,这对交往技能尚未充分发展的幼儿园孩子来说更为重要。家长不妨利用网络圈的交流机会,寻找居住地相对较近或孩子兴趣相仿的小朋友家长,设计一些交往活动,甚至采取拼养的方式,让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之外也享受到同伴交往的快乐。
  2、降低育儿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现代网络圈尤其是班级网络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孩子的年龄相仿、同处一个学习环境,往往面临相同的生活和学习需求,比如学习材料、生活用品的选购等,家长单枪匹马去购买的时候往往缺少参谋,不妨通过网络组织团购,有商量还可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
  3、做好家园互补工作
  有的幼儿园或学校在网站上提供了孩子教养的各种信息,比如班级主题活动预告、每日菜谱信息等,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家长不妨利用这些资源,做好家园、家校教养的互补工作。
  一方面,了解了幼儿园当月的教育活动主题之后,在家庭教育活动中也安排相应的练习或复习巩固活动。比如,幼儿园本月要举行拍球比赛,不妨在家里多带孩子进行拍球练习;再比如,幼儿园本月会进行元宵节的主题活动,可以事先丰富孩子关于元宵节的来历、风俗传统等知识。
  另一方面,根据幼儿园公示的每日菜谱,家长可以做好营养搭配的差异化工作。比如,了解到今天幼儿园已经吃了土豆、牛肉之类的,在家的饮食就不要再重复这两样食材了,这样更有利于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
  4、共享教育信息与资源
  有些家长面临的孩子教育问题和需求大同小异,但由于获取资源的渠道不一,各自占有的信息和资源量往往会有较大差异,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盘活这些资源,现代网络圈可以提供这种便利。
  比如,有的家长在得到较好的绘本团购信息后,会把链接贴在群里,这样有需要的家长就可以跟着下单团购;还有的家长,把自己得到的故事音频、视频等,通过群邮件或群共享的方式与大家一起分享,没有相关音频视频的家长就可以从中获益了。
  (房欲飞系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早期阅读推广人,现供职于教育研究机构。)
  本刊链接:
  现代网络圈:家长使用指南
  1、言简意赅而不说套话废话。在群里或论坛发表观点或做法时,不要用套话或书面语,那样会让别人觉得有距离感或草草应付之嫌。最好的办法就是“正常的说”,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尽量口语化。
  2、面对求助不做“沉默的羔羊”。当群里或论坛里,有家长咨询问题或需要帮助时,不要认为这件事情与你无关,而沉默不语。因为当别人有困难,你视而不见,有一天你自己需要求助时,估计也很难找到帮助你的朋友。这是个小社会,需要热心一些。
  3、敏感问题避免过早下定论。对于一些敏感或容易引发歧义的问题,尽量不要过早下定论。如果对老师教学或其他方面有异议,在没有经过核实之前,不要在公共群里谈论。不妨单聊,有必要的话可以与老师当面沟通。
  4、不公然在班级qq群或论坛里赞扬老师。或许你在说的时候已经尽量做到了不着痕迹,但“火眼金睛”者大有人在,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而且也会给老师带来不必要的尴尬。如果确实想向某位或者某几位老师致谢,不妨私下里一对一地表达谢意。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其他文献
杨吴秀吉,南京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0级学生,在第十七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与众多英语专业院校学生同台竞技,斩获江苏省亚军、全国三等奖。他的英语如此优秀,与母亲的早期教育密不可分,秘诀就是———  杨吴秀吉的妈妈吴慧琴,是南京市拉萨路小学银城分校副校长,还是位作文教学名师。谈起儿子英语学习的成功,她最深的体会是与孩子共同成长,就连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的成绩
期刊
他在长呢,环抱着我的双臂有了小阳刚的硬朗,迎面的笑脸也有了骨骼的清俊,黑黑的眼仁儿似乎又多了几分嘎气,而他的高度,几乎与我平齐了。他已经很久没这么抱过我了,他很快就再也不会这么抱着我了。我舍不得推开他,于是手里拿着他的获奖证书和奖金,任由他晃着、摇着,笑出了眼泪……  小海曾经是个令我头疼的孩子,有一个月里6次被叫家长的纪录。那时候他三年级,在市里的一所重点小学读书,被班主任视为无可救药的学生。我
期刊
本人陪嫁品有钢琴一台,倒不是附庸风雅,因为确实能弹弹曲子。我曾经梦想着圆个考级梦,结果岁月蹉跎,工作繁杂,一直未能如愿。有了女儿,便想着让她趁年少学点儿,也算对得起这台钢琴。  然而,女儿学琴的过程却波澜起伏。初学时,尚年幼,带着她拜师学艺,每周两次课,每天都陪着她练琴数小时,效果着实明显。在练习时难免有悲有喜,她哭过,也得意过,被我逼、骂、打,也被各种手段奖励过。看她小小年纪就被困在琴上,我也实
期刊
儿子没有想象力吗?  江苏宿迁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5岁,很喜欢画画。可是每次我送儿子去幼儿园,班主任老师总会讲儿子想象力不够,就因为有一次上课画胡萝卜,其他孩子都给胡萝卜画上了眼睛,而儿子没有画。可是,我觉得儿子还是很有想象力的,他可以剪出各种剪纸形状,可以独自拼台灯、拼房子……我害怕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我该怎么办呢?  答:想象力的形成与儿童成长环境、受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民主、宽松的环
期刊
能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能使屋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  2012年举办的第一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中,职业组和学生组分别产生了10位“状元”和第一名,他们都是各自行业工种里的佼佼者。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更需要广大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这些优秀技工的成长中,父母的教育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职工组女状元朱雯:  茫然时,父亲指引方向  1991年出生的朱雯来自昆山,是“十大技能状元
期刊
Q 我儿子今年7岁,前几天剧烈腹痛,到医院检查后说是阑尾炎,当晚就进行了手术。手术很顺利,现在是住院观察期间。我想请问,术后护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多久才能正常上学?  山东日照 蔡琰之  A 蔡琰之读者,你好!  阑尾炎术后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活动及病情观察等。  术后饮食:首先,术后肠道处于低功能状态,必需禁食24小时,等到排气后,提示肠道功能开始恢复,此时可给予少量的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汤。3天
期刊
女儿从1岁半到6岁在德国上幼儿园,这里从幼儿园开始,提倡的就是寓教于乐,不偏重识字、数数、学外语的教育。他们有专门针对幼儿园的统一的教学大纲,每学期请家长单独面谈,从各个方面对孩子作出评价,比如说语言能力、与别的孩子相处的能力、能数多少数、对音乐的感觉如何等等,然后提出改进意见。在开家长大会的时候,老师提出一个观念:玩耍等于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期刊
案情简介:  小金的童年生活几乎是灰色的。出生于1994年2月的他,7岁时父母就离异了。母亲的离去对他是致命的打击,冰冷的房间,伴随着父亲不耐烦的教训和呵斥,小金跌跌爬爬地长大了。他想通过做错事引起父亲的注意,可是打工养家的父亲,背负生活艰辛根本无暇关注儿子的内心需求。小金在外面惹事后,除了遭到父亲暴打,父子间再没有什么可交流的。小金开始说谎,以谎言应付父亲的棍棒;偷窃、逃学旷课更成了家常便饭。小
期刊
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在和孩子相处中,我常常会被自己感动得要哭。  出差了,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妈妈,我想你。你想我吗?”我一直羞于启齿的情感,儿子表达得却如此自然。那一刻,我想哭。  儿子说:“周末想约某某同学来玩。”我说:“行啊,他答应了吗?”“他要我先问问你,我告诉他,我妈一般不反对我的意见。”儿子掩饰不住的自豪。那一刻,我想哭。  儿子将自己的外套丢了,就穿一件毛衣回家,我说:“你
期刊
新学期,我被分到大二班担任班主任。开学第一天,峰峰跟在爷爷身后走进教室。爷爷让孩子跟我打招呼,峰峰不吭声,爷爷反复催促了几次,峰峰还是不吭声,并且把头埋得低低的。爷爷不好意思地说:“峰儿就是不叫人,没办法!不开口啊!上了两年的幼儿园,老师都说他从不开口叫人。”我忙弯下腰,笑着说:“没关系,峰峰,明天来跟崔老师打招呼,好吗?”他害羞地点了点头。  几天过去了,峰峰始终没有开口跟我打招呼。尽管每天早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