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 命运表现性格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青梅》是《聊斋志异》中篇幅最长的作品之一。小说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因此而构成的情节也离奇多变,曲折生动。这又是一篇具有长篇小说的架构,而经作者加以高度浓缩而成的一篇极其精练的短篇小说。
  小说的女主人公青梅,是一个亦狐亦人的形象。但这亦狐亦人,并不像《聊斋志异》中其他的许多狐仙形象一样,是从艺术形象创造的特质来说的,就是说人物既有精怪的奇幻的一面,也有现实的普通人的一面。而青梅则主要是指她的血缘关系而言:她是人与狐交合而生的一个混血儿。小说的开头就写这个混血儿的来历,与《聊斋志异》其他篇一开头就从主人公本人落笔不同,这一篇是从青梅父母的相恋、结合写起的。这是为了要写青梅的性格,就先从她父母的性格写起,写出青梅的性格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别具一格的开头,只是全篇故事的一个铺垫。但这个铺垫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简单交代,而是一个自成首尾的栩栩如生的小故事,有情节、细节、对话,重要的是由此而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对整篇小说的布局来说,这个开头很像是一场大戏的序幕。待我们读到篇末,知道了青梅思想性格的基因来源时,才体会到这个开头设置的精妙和在塑造青梅形象中的重要意义。
  小说的开头这样介绍青梅的父亲程生:“性磊落,不为畛畦。”这是说他为人胸怀坦荡,不为礼法所拘束。接着就通过生动的细节,写他的旷达不羁和勇敢无畏:“一日,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视之,无所见。宛转间,有女子从衣后出,掠发微笑,丽绝。程疑其鬼。女曰:‘妾非鬼,狐也。’程曰:‘倘得佳人,鬼且不惧,而况于狐!’遂与狎。二年,生一女,小字青梅。”作为人的父亲的性格,加上作为狐的母亲的美丽、慧黠、直率、大方,这些都在后文的情节发展中,逐步地从青梅的思想性格中表现出来。
  情节很快就出现了大的轉向。狐女叫程生不要另娶,答应为他生一个男孩作为条件(狐仙也受到重男轻女世俗观念的影响),但程生不顾狐女的劝阻另娶了王氏女。此后便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到青梅命运的变故:狐女怒而弃青梅出走;不久程亦病卒;王氏别嫁。序幕中的人物很快就退场,主人公青梅便走向了舞台的中心。一场情节起伏跌宕的悲喜剧的大幕,就此正式拉开。
  青梅成了孤女,这是她坎坷命运的开始。她无奈寄食于堂叔家,而堂叔是一个放荡无行的人,为了赚钱,就把她卖给了一个在家中等候放官的王进士。王进士喜欢青梅的聪慧,就用重金将她买来侍候他的女儿阿喜。这里一连出现了三个人物,真正重要的是王阿喜。这个故事,就主要以她和青梅两个人为中心演绎到底。
  这两个人物的关系,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一主一婢,在身份地位上并不平等;二是虽然如此,但两个人一开始就相互喜悦,后来竟情同姊妹。这种亲近的关系,符合于今天的一个时尚用语“闺密”。“喜年十四,容华绝代”,这是写她的美,比之青梅的“貌韶秀”犹有过之。这里写阿喜的美,在后文的情节发展中是有意义的;而对两个人的关系来说,又还具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这两个亲密的女友,不仅是品德相当,就是外貌也是相匹配的。这是写两人虽然身份地位不同,却可以成为“闺密”的条件和原因。
  作为一个婢女,小说首先写青梅的“善候伺”,以七个字来作形容:“能以目听,以眉语。”是说她的灵心绣口高出常人。常人只可以眉目传情,青梅却还能通过眉目而善解人意。但明伦对“以目听,以眉语”六个字大加赞扬,说:“写‘善候’二字,神妙直到秋毫颠,觉‘灵心慧眼’等字,俱成糟粕。”这样的评价,蒲松龄当得起。从清人的注解得知,这六个字原是从古典中化出来的,但读来却浑然无迹,就像是从作者的心中笔下自然流出的一样。“由是一家俱怜爱之”,青梅“善候”是她招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表明,她遇到的是一家好心人。在后来的逆境中,青梅遇到的,也处处都是好心人。古今都一样,社会再黑暗,还是好人多。
  接着又出场一个重要人物张生。这又是一个好人,也是这个故事里的一个中心人物。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好人是由青梅发现和认定的,由此而引出一系列的矛盾纠葛,在这些矛盾纠葛中,青梅的眼光、心地和勇气得到了十分生动的表现。这位张生有这样几个特点:“家屡贫,无恒产,税居王第。性纯孝,制行不苟,又笃于学。”贫、孝、品行端正、读书勤奋,其中又特别突出地写他的孝行。视角取得很好,都是通过青梅的眼睛来写的,着重写了两件事:一是她亲见张生自己偷偷地咽糠喝粥,而让母亲享受肉食;二是父亲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张生“抱父而私”(伺候他便溺),不仅不怕脏,弄脏了衣服还尽量不让父亲看见。青梅见此“大异之”。“大异”二字,见出青梅有眼光,有思想。她重德,首先是以德取人。只有自己就有孝心、孝行的人,才会敏锐地观察到并理解和高度评价这种行为。这里表面上看来是通过青梅来写张生,实际的效果却是同时又通过张生表现了青梅。下面小说围绕着张生,着重表现青梅与阿喜的关系。她们的关系是主奴,又是朋友,朋友的真挚情谊超越了主奴的界限,冲破了主奴的隔阂,但又并没有脱尽主奴关系的色彩。这一点,蒲松龄的描写是把握得非常准确的。先是青梅帮助阿喜,是主动的,勇敢的,积极的;而后是阿喜又反过来帮助青梅,虽然同样真诚,却显得比较被动、懦弱,甚至有些无可奈何。两个人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区别。
  青梅的不凡、不俗,更突出地表现在她从张家回来以后的所思、所为。她一回来就把所见告诉了阿喜,并且说:“吾家客,非常人也。娘子不欲得良匹则已,欲得良匹,张生其人也。”言辞语气,充满关切和信任,一点不像是婢女对主子说话,倒像是心心相印的朋友。更为难得的是,她本人也是一个未婚少女,而且身份和家境更接近于张生,要说论婚姻,她自己成功的把握更大。但她不是首先为自己谋划未来,而是为主人之女谋划未来。她先人后己,毫无私心。阿喜的反应是“女恐父厌其贫”。这六个字含义丰富,既反映出父女之间的关系,也揭示出人物的性格。从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一是,暗示出阿喜本人是有意于这位品德高尚的书生的;二是,阿喜深知父亲的一贯思想是嫌贫爱富;三是阿喜的性格懦弱,虽然有自己的感情倾向,但对父亲是心存畏惧,只能服从。这些丰富的含义,就预示了围绕着这一婚姻事件,将产生多重复杂的矛盾冲突,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曲折生动的情节。   她给阿喜出主意说:“不然,是在娘子。”意思是,一切看你的主意,父亲的嫌贫爱富不必考虑。青梅虽是一个婢女,却有眼光,有主见,有独立的人格意识。进而她又具体地替阿喜谋划:只要你本人愿意,我可以偷偷地去告诉对方,让他们找一个媒人来说合,你母亲一定会来跟你商量,只要你说同意,事情就算办成了。她乐于成人之美,而且对事情谋划、考虑得非常周到,年纪虽小,表现却非常成熟老练。而阿喜却缺少青梅那样的胆识和勇气,她内心犹豫、疑虑,惧怕父亲是一个方面,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她自己。她内心真正的顾虑是:“恐终贫为天下笑。”不是嫌他现在贫,是担心他一辈子都不能脱贫致富而被人耻笑。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不是流于表面,而是开掘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他将两个人物对比起来描写,一下子就显示出在眼光和识见上的高低。遇到矛盾和困难,青梅助人之心不变,她激励阿喜说:“妾自谓能相天下士,必无谬误。”这话说得自信果断,掷地有声。青梅不仅有见识、有眼光,而且有勇气、有智慧,敢说敢为,勇于担当。她竟亲自到张家去联络沟通,“往告张媪(张生的母亲)”,张媪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媪大惊,谓其言不祥。”老人家考虑问题是很实在的,一个富家大室的闺秀,主动让人找上门来要下嫁到贫苦人家,在她看来,这恐怕不是一个好兆头。这一看似有悖于常情常理的反应,却完全合乎人物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性格:不是拒绝,是不敢高攀。文字如此精练,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却是如此深刻、准确,蒲松龄不愧为写作短篇的高手。
  接着是写青梅的善言。她劝说张媪的一番话,表现出很高的智慧:“小姐闻公子而贤之也,妾故窥其意以为言。冰人往,我两人袒焉,计合允遂。纵其否也,于公子何辱乎?”这段话包含好了几层意思。第一,小姐是慕公子之贤,并不计较穷和富;第二,是我观察到她的真实意思才敢来告诉你的;第三,如果你们派媒人去说合,我和小姐两人会从旁做工作,估计成功的把握比较大;第四,退一步说,即使事情不成,也不会丢你家公子的面子。说得有情有理,合乎逻辑,各种情况都估计到了,全面细致,滴水不漏。水到渠成的结果是:“媪曰:‘诺’。”
  卖花人侯氏代张家去说媒的过程,矛盾迭起,从中充分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听说是贫穷的张家想要娶自家的女儿,“夫人闻之而笑;以告王,王亦大笑”。父母二人都以笑来回应,父亲还是“大笑”。这里的两个“笑”字,与前面写阿喜“恐父厌其贫”相呼应,真是知父者莫如女,这是富人贱视穷人的一种恶劣表现。他们对女儿的婚姻大事,看起来似乎也还有通达的一面,没有当时就自作主张断然拒绝,而是叫女儿来,告知此事,征求她的意见。但实际上却只是一种对女儿的试探。小说写阿喜和青梅两人对此事的态度,生动、准确、传神,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心理都跃然纸上。“唤女至,述侯氏意。女未及答,青梅亟赞其贤,决其必贵”。青梅的“抢话”,表现了她热情助人的急切心情;而阿喜慢半拍未及回答,则表现了她的稳重和迟疑,其中还透露出对父亲的畏惧。母亲对女儿说:“此汝百年事,如能啜糠覈也,即为汝允之。”深知父母心思和习性的阿喜,并未立即表示同意,而是表现为:“俯首久之,顾壁而答”。她在慎重思考,主意是有的,但能不能说,怎样说,却颇费斟酌,所以有好一阵的迟疑。“顾壁”二字尤为传神,显示出她是明确地意识到父母亲是不会同意她的选择的,但又不能不说,因此回答时不敢正眼看着母亲。回答的内容表现了她的聪慧机敏,意思很明确,却说得非常婉转含蓄。她先是将富贵归之于天命,而且从贫与富两面来说,含蓄而又坚定地表达了她相信张生是属于“不贫者无穷期”的那一类的。最后以一句“是在父母”作结,表示一定会听从父母的决定。然而父母的“征求”意见,只是“将以博笑”。这里的一个“笑”字,与前面写两人轻蔑的“笑”相呼应,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的特性。母亲“及闻女言,心不乐曰:‘汝欲适张氏耶?’”这时小说写阿喜的表现绝妙:“女不答;再问,再不答。”两问两不答,却正是她的回答,无言的回答比有言的回答,表现得更加坚决。这一态度,揭示出阿喜的内心矛盾和隐秘,同时又预伏了下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母亲的怒斥很有份量:“贱骨了不长进!欲携筐作乞人妇,宁不羞死!” 话说得很重,表现了在贫富和家世利益面前,对爱女的粗暴态度。“女涨红气结,含涕引去”,对阿喜的性格刻画是非常准确的:有主见,但懦弱,不坚定,缺乏反抗精神。
  青梅则表现出另一种精神气象。“见(阿喜事)不谐,欲自謀”。“自谋”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而且一旦下了决心就付诸行动,勇往直前,乘夜便独自到张生的住所去。对两人会见的描写,完全是性格化的。青梅是在张生夜晚读书的时候突然出现的,“生惊问所来,词涉吞吐”。“吞吐”应该是指青梅的回答,虽然勇敢,却毕竟有少女的羞怯,不能痛快直言。可以让我们想象出她当时的神态。“生正色却之”。在遭到严肃的拒绝之后,青梅是这样的表现:“泣曰:‘妾良家子,非淫奔者;徒以君贤,故愿自托。’”大胆告白,直诉所求,但情意凄切,出语诚恳。“自托”二字,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表现出一个少女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表现出的一种非凡的胸襟和勇气。青梅是慕张生之“贤”而生爱的,这一点对张生有所触动。但为人正派的他仍然是义正辞严,坚决地予以拒绝:“生曰:‘卿爱我,谓我贤也。昏夜之行,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夫始乱之而终成之,君子犹曰不可,况不能成,彼此何以自处?’”这一番话,表现出张生光明磊落的君子之风,既自爱,又尊重对方。这更证明了青梅对他“贤”的判断与追慕是很有眼光的。而“能成”与“不能成”之说,又在艺术表现上暗中留下了余地。聪明的青梅从“能成”的一面去理解和争取,于是回答:“万一能成,肯赐援拾否?”“援拾”就是接纳之意。
  两人的关系在矛盾中实际已经进了一步。此时张生的内心也有了变化,并向青梅道出了真实的想法:“得人如卿,又何求?但有不可如何者三,故不敢轻诺耳。”意思是说,我内心是很愿意的,但有三个难题不好解决。语气和想法都有了松动和回旋的余地。在青梅的询问下,张生所谓的“不可如何者三”是指:第一,你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这时张生还不知道青梅的婢女身份,当是指遵从父母之命而言);第二,即使你能自主,我也必须听从父母之命;第三,即使我的父母同意,但你一定出身富贵之家,我家贫必不相配,这更是极难解决的大难题。因而催促她赶快离开,以免瓜李之嫌。说得堂堂正正,有情有理,表现出高尚纯洁的美好品德。青梅与张生是同一流人物,因而虽然遭拒,却能理解、接受。故在临去时,嘱张生曰:“君倘有意,乞共图之。”张生以一“诺”字来回答。一个是爱贤,一个是因对方爱贤而心有所动,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得到展示,而人物性格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此前主要是写青梅对阿喜的帮助,此后就反过来主要写阿喜对青梅的帮助了。两个人是在互相帮助中逐渐深入理解而成为真诚的朋友的。从张生处回来之后,在青梅和阿喜之间发生了一场误会和冲突,从中进一步展现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当青梅告知阿喜晚上到张生家去时,“女怒其淫奔,将施扑责(露出主子面目)。梅泣无他,因而实告”。阿喜听后感叹说:“不苟合,礼也;必告父母,孝也;不轻然诺,信也:有此三德,天必祐之,其无患贫也已。”这是她对张生品行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对他命运的判断。与青梅一样,阿喜也是以德察人,以德评人,并且以德来判断其未来前途的。这一评判证明了阿喜与青梅之间有相近的眼光,内心有息息相通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品德也同样高尚。阿喜在确认张生将来必有富贵前途的情况下,跟青梅之前一样,不是首先为自己着想,而是为做婢女的青梅着想。她问青梅:“子将若何?”青梅毫不含糊地回答:“嫁之。”其直率与痛快,则与阿喜判然有别。“女笑曰:‘痴婢能自主耶?’”这里的“自主”,并不是指父母之命,而主要是指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婢女。称她为“痴婢”,虽然是主子语气,却显得亲切,听不出有一点贱视的意味。青梅非常坚决地表示:“不济,则以死继之!”表现出她对爱情追求的真诚和执著。阿喜也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必如所愿。”也就是说,我一定会倾全力帮助你实现愿望。但是要帮助青梅实现愿望,对阿喜来说并非易事。张生家贫,而青梅又无力自赎,这桩婚姻要真正实现,是非常困难的。要让青梅不花钱就能获得自由,父母一关是通不过的;而去请求父母放弃赎金,阿喜又没有这个勇气。阿喜虽有决心,却在困难面前也不免踌躇,并发出这样的沉吟:“是非我之能为力矣。”无助的青梅“泣数行下,但求怜拯”。阿喜无法可想,便把自己的私蓄拿出来资助青梅,张母又“多方乞贷,共得如干数,藏待好音”。
  机会终于到来。阿喜乘父亲迁官之机,建议母亲将青梅遣送出去。母亲本来就认为“青梅太黠,恐导女不义,每欲嫁之,而恐女不乐,闻女言甚喜”。本来是顺手推舟,却又好事多磨。过两天有一个佣保妇来为张家说媒。“王笑曰:‘是只合耦婢子,前此何妄也!’”这一“笑”字,又与前面的两“笑”字相呼应,进一步揭露了富贵人家卑视穷人的丑恶嘴脸。更坏的是,他还想把青梅卖给人家做小妾,以此赚取比当时购买所花高出一倍的钱。在阿喜坚执而动情的劝说下,才勉强同意以原价让青梅赎身嫁给张生。
  在阿喜随父赴任与青梅离别之前,写了一段青梅嫁到张家后的表现,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生对父母已经是十分孝顺了,而青梅孝顺翁姑犹有过之:勤劳操作家务,吃糠咽粃都不以为苦;更以刺绣为业,因技艺精巧而广受欢迎,很快就改善了穷困的家境。更重要是为了张生能专心读书,家务之外还担负起全部的经纪事务,因此而得到了全家人的爱重。
  这以后两个人的命运就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相别之时,阿喜对青梅泣曰:“子得所矣,我固不如。”这八个字是后半部情节的概括和预示。而青梅则明确表示,自己命运的好转,是由阿喜所赐,她是受恩知报,不会负义的。这又为全文的结局伏下一笔。
  情节的发展突然风起浪湧,阿喜家急速破败:半年母卒;又二年父坐罪,被罚破产,从者逃散;继而又染疾卒;不久唯一跟从她的一位老媪又卒。阿喜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由一个生活优裕的富家女而突然跌入低谷,经受了各种生活的磨难。但蒲松龄总是让他笔下品德高尚的好人得到好报,因此在他的艺术构思中,一面写她受难,一面又同时写她总是遇到好人,得到救助。
  阿喜遇到的第一个好人就是邻妪。邻妪因同情而劝她出嫁,她回答:“能为我葬双亲者,从之。”在“伶仃益苦”的情况下,她对父母仍然孝心不改。邻妪赠以斗米,并按她的要求帮助她寻找合适的对象。但是,家贫者无力为她安葬双亲,而富有者却又嫌她是败落人家的女儿,高低难成。于是为她本人的生活着想,劝她嫁给一位姓李的人家做侧室,可以解决厚葬双亲的问题。初时大哭拒绝,说:“我搢绅裔而为人妾耶!”“妪无言,遂去。”情节的发展在此作一顿挫,一则表现阿喜处境之可怜,二则继续表现她对双亲的孝心。后来竟至沦落到“日仅一餐”都无以为继,半年后完全不能支持,连自杀之心都有了。之所以苟活下来,就只是为了要收葬双亲的尸骨。最后不得已,只好从听邻妪的意见,嫁给了李姓做小妾,才将一直挂念于心的双亲安葬。
  裹腹之忧解决了,但新的磨难又接踵而至。先是李姓的大老婆极为悍妒,即使丈夫謊称是购来的婢女也不能容忍,“暴怒,杖逐而出”,以致使她“披发零涕,进退无所”。这时候又遇到了第二个好人老尼。老尼将她接到庙里,她要求剃度出家。老尼同样有慧眼,善识人相,看出她不是一个长久沦落的人,劝她留在庙里劳动为生,以待时运好转。这里写老尼的预测,既与前面青梅对张生的预测前后映衬,又为下文写阿喜命运的转折预伏一笔。但其间又写她经历了多次无赖恶少的调戏骚扰,以至使她“号泣欲自死”。继而又有贵族公子过庵而欲娶为小妾,逼得她“欲乳药求死”。公子纠缠不放,后又派家奴到庙里来威胁,“女大悲,又欲自尽”。这些危难,都在善良的老尼的悉心保护下,一一化解,终于平安地活了下来。其间,小说穿插了一段阿喜夜梦父亲的情节,父亲对她除了对以前未同意她与张生的婚事表示悔愧外,就是劝她“但缓须臾勿死,夙愿尚可复酬”。加上天明后,老尼望其气色而惊曰:“睹子面,浊气尽消,横逆不足忧也。福且至,勿忘老身矣。”预示了阿喜的命运即将逆转。梦境的穿插,虽然表面看来与前后情节关联并不紧密,稍嫌突兀,但在艺术构思上,却为写全文喜剧大结局而预先作了布置。下文写与青梅的重新团聚,的确是大出人意料之笔,但有了上文的布置,也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暴雨翻盆”之际,有人来敲庙门。众人大惊,以为又是贵公子派人来捣乱。开门一看,竟是一群女奴簇拥一个丽人来,“仆从煊赫,冠盖甚都”。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相别多年的青梅。这时张生任职司李,她已经贵为司李夫人,正好经过此地,入庙“暂避风雨”。聊斋用笔,总是变幻莫测,在山穷水复之时,突然又见柳暗花明。阿喜被发现的过程,也写得极为曲折:先是夫人入殿中,“移榻肃坐”,而“家人妇群奔禅房,各寻休憩。入室见女,艳之,走告夫人”。在雨停将离去之前,“夫人起,请窥禅院”,这才由老尼“引入睹女”。这一见非同小可,夫人“骇绝,凝眸不瞬;女亦顾盼良久”。然后从不幸的阿喜眼中确认:“夫人非他,盖青梅也。”这一突如其来、出人意料之笔,出自蒲松龄的精心构想,层层铺垫,层层转折,最后才用重笔写出“盖青梅也”四个字。在此,冯镇峦评云:“‘青梅也’三字,天上落下。”但明伦评云:“层层疑骇,惊鬼惊神,至此列开旗门,将军突现,令人目炫神摇,笔亦跳脱欲飞。”都道出了这段描写文字飞动、笔法转折之妙。   “各失声哭,因道行踪”,用回叙的笔法,补写两人分别以后各自的遭遇,而又以青梅为主。阿喜听后,“叹曰:‘今日相看,何啻霄埌!’” 两个人的境遇,此时竟有天壤之别。但这不但没有成为两人友情的障碍,反而以此为契机,作者着意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青梅感念旧情,胸怀坦荡,笑曰:“幸娘子挫折无偶,天正欲我两人完聚耳。”接着就“取珠冠锦衣,催女易妆”。阿喜还对同处一室心存疑虑,觉得“其名不顺”。而青梅却十分坦然,毫无犹豫地说:“昔日自有定分,婢子敢忘大德!试思张郎,岂负义者?”不仅自己,而且还带出丈夫张生,都是受恩知报,讲求义气的人。果然,到任上会见张生家人,“母子皆喜”。因为有从前张家求婚被拒的经历,故“女拜曰:‘今无颜见母!’”张母的反应是:“笑慰之。因谋涓吉合卺(择日举办婚事)”。这里的一个“笑”字,与前面张家向王家求婚时,阿喜父母的两个“笑”字遥相映照,显示出两者之间在品德和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异。阿喜婉拒,说:“倘念旧好,得受一庐,可容蒲团足矣。”对此,“梅笑而不言”。这一“笑”字,也用得十分精妙,含蓄中透出狡黠和爱怜,既与张母的慈祥之笑,也与前面阿喜父母的轻蔑刻薄之笑,形成进一层的映照,都在人物思想品格的表现上起到了令人深思的作用。经过精心的准备,“及期,抱艳妆来”,在鼓乐声中,为她与张生举行婚礼。阿喜虽然“左右不知所可”,但被“梅率婢媪强衣之,挽扶而出。见生朝服而拜,遂不觉盈盈而亦拜也”。青梅将阿喜扶入洞房,坦然大方地说:“虚此位待君久矣。”她将已经得到的正妻位置慷慨地让给阿喜,视此为对阿喜当初真挚的同情和热情的帮助理所当然的回报,还嘱咐张生:“今夜得报恩,可好为之。”此后,青梅一如过去“事女谨,莫敢当夕(指守礼而不敢替代正妻的位置)”。阿喜为此也感到不安。“于是母命相呼以夫人;然梅终执婢妾礼,罔敢懈”。
  按蒲松龄好人必得好报的观念,小说最后的结局當然是非常美满的。张生“行取入都(升官进京)”,路过尼庵时送给老尼五百金作为寿礼,尼只受二百,也是用来建祠和为王夫人立碑。两人都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张生后来官至侍郎,两位夫人都为他生育了子女。“张上书陈情,俱封夫人”。
  小说热情地歌颂了青梅与阿喜之间的真挚情谊,而这种情谊是建立在人物美好品德之上的。立德和颂德,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思想红线。人物的美好品德主要表现在:真诚、善良、热情助人、孝顺父母。而对青梅,则更歌颂她的眼光、胸怀,“能识英雄于尘埃”,先人后己,以助人为乐。而与此相映衬的,是对“弃德行而求膏粱”、嫌贫爱富的思想作了善意的批评。但明伦在篇末总评中称这篇小说“是为有关世教之言”。但蒲松龄时代的世教,在今天看来是有精华也有糟粕的,青梅严守等级观念,甘于婢女的地位,得正妻之位而固求只做侧室,这已经超出了友情的范围,透露出些许封建思想的气息。
  (责任编辑:朱 峰)
其他文献
小白老师宣布下周五竞选班委。放学后,我把消息告诉了妈妈。  妈妈点点头:“希希小宝贝,你准备竞选什么?文艺委员怎么样?”  “我要竞选班长!”  “班长?”妈妈抱起我“啪”地亲了一大口,“加油!”  妈妈不知道,因为张 晨 晨是班长,我才决定竞选班长的,我要赢过她!  我想了又想,决定这几天要做一箩筐的好事,这样大家才会选我。  对了,张 晨 晨乐于助人,是班里的“活雷鋒”,跟着她一定 能 找到“
期刊
大果和小果是两个实习小神仙,他们跟着灶王爷来到人间,开始学习传统习俗。听说过年时会有可怕的年兽,大果小果嚇得在厨房里躲了好几天。终于,到了大年三十这天。  阿宝虽然很疑惑,但他还是很友好地告诉大果和小果,在新年时,人们会举行庙会。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小摊,还有精彩的民俗表演呢。  小神仙的实习日记  在门神和阿宝一家人的帮助下,我们赶跑了年兽,原来年兽怕火、怕红色、怕声响。  半个月后是元宵节,我们
期刊
一个阳光明媚(mèi)的早晨,我们和6班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哨声一响,足球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操場上滚来滚去。我找准机会,断了对方的球,飞起一脚传给了队友。队友一跃身,用前胸拦下了球,开了一个大脚,足球像长了眼睛一样向球门飞去。守门员猛地一扑,球却拐了个弯,稳稳地进了球门。我们班的啦啦队高喊:“进球啦,进球啦!”
期刊
过年时,我去听了一场交响音乐会。  只见指挥家时而挺胸,时而弯腰,时而展臂,他手中的指挥棒仿佛变成了仙女的魔法棒,音乐像被施(shī)了魔法,一个个音符仿佛一只只小鸟从指挥棒尖飞了出来。演奏者們跟随着指挥家弹奏着手里的乐器,身体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起伏,完全融入音乐中。
期刊
我是小水滴,奔跑在江河湖海里。從过去到现在,我见证了很多历史瞬间。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请小朋友们跟着我,来看看党的光辉历程吧!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数日后,会议受到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因此,会议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 小船 上继续进行。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 貌 从此焕然一新。离开南湖,我们去黄河
期刊
两只公鸡和一条蜈蚣(wú gōng),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狡猾的蜈蚣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二(1)班 夏晓萌  一只蜈蚣悠闲地晒太阳,两只大公鸡嘲笑他:“嘻嘻,你看这家伙,怎么长了这么多腿,真奇怪!”蜈蚣说:“你们懂什么?这是我妈妈特地给我安装的,遇到危险能很快地逃跑。”“说得有道理。”蜈蚣翻过身,没等两只大公鸡反应过来,就一溜烟跑掉了。  上阵父子兵  上海市尚德
期刊
1.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无边无际的天池。天池里生活着一种庞大的鱼,名叫鲲。  2.鲲后来变成了一只大鸟——鹏。鹏的背像泰山那么高,它张开翅膀,就能挡住太阳。  3.每年,鹏都要飞到南海去,它拍拍翅膀,就能激起海面几千米高的浪花。  4.沼泽中的小灰雀看见鹏展翅高飞,直冲云霄,十分不解。  5.只見鹏在万米高空飞行,俯瞰着世间万物;而小灰雀跳跃飞腾着,最高也不过飞到树梢上。  6.半年过去了
期刊
東南亚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长着大眼睛的可爱精灵。瞧,一只小精灵在看着我们呢,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你是不是觉得我的眼睛好大呀?没错,我的眼球很大,而且超过一半都凸出在眼眶之外,就像戴了眼镜一样。所以大家才叫我“眼镜猴”。可我的眼球不能转动,要看东西时我只能转动脖子。好在我的脖子可以向左、向右分别旋转半圈。这样一来,就算我想和身后的同伴交流,也能 轻 松做到。  别看我只有十几厘米大,我可是肉食动物
期刊
冰激凌星球有一颗特别的月亮,月 亮 上 全是冰激凌山。  每到月圆之夜,星球采冰队就会去月亮上采冰激凌。大伙儿穿得厚厚的,坐上飞船出发了。  没过多久,他们就到了月 亮 上。  队员们走出飞船,说:“哇,冰激凌冻得可真 硬啊!”  “我闻到草莓冰激凌和香草冰激凌的味道了!”  大家迫不及待地挥动铲子,忙了好半天,采下很多 冰激凌块儿。  “哈哈,这些冰激凌又够孩子们吃上一个月啦!”大伙儿都很高兴。
期刊
“放牛喽—— ”  我是一个小牧童,老黄牛是我的好朋友。这天,我正骑在老黄牛背上,吹着笛子,唱着歌,忽然—— 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所 見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 蝉,  忽然闭口立。  小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响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他看到树上有只鸣叫着的蝉,想去捕捉它,于是立刻闭上嘴巴站立到树下。  虽然我只是一个小牧童,但诗人们都很喜欢我,嘿嘿,一定是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