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一害羞脸就发红?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_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里面有两种神经,一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控制,另一种则不能凭自己的意志去控制。
  这其中,不能凭自己的意志去控制的神经叫做“自律神经”,自律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人的脸色有时发红有时苍白,其实和这两种神经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人感到“羞愧”的时候,副交感神經开始工作,面部的血管开始扩张,血液流量增加。因此,人的脸就会变得通红。
  相反,当人大发雷霆或感到恐惧的时候,因为交感神经的作用,血管收缩,血液的流量减少。因此,人的脸就会变得铁青。
  (摘自中信出版社《杂学全书》 作者:[日]百科全书网 )
其他文献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正在海外的孙中山匆匆赶回国内,就任中華民国临时大总统。 在临时政府成立仪式上,《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名动一时。这篇文章的主要起草人是当时只有24岁、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张季鸾。  尽管回国后的张季鸾因为写作上的特长,获得和邵飘萍同样的名声,但是随着政局跌宕,他的人生也陷入低谷,直到与胡政之、吴鼎昌重建《大公报》。  1902年,满族人英敛之在天津创办了《大公报》。他的
期刊
《2014年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是由法制日报社《法人》杂志、法治周末报社和中国青年报社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报告认为,在2014年度的企业家犯罪案例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官商勾结、群体腐败现象严重,企业家因卷入官员腐败案而接受调查。  国企企业家涉腐犯罪增多  这份报告选取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25日期间的426起企业家犯罪案件作为分析样本。在这426例案件中,国企企
期刊
如若往前追溯,那么蒋介石风流好色的特性,其实早在他的少年时代就显露了端倪。据台湾出版的《蒋家王朝》一书记载,1894年春天,蒋介石七岁时来到溪口镇蒋氏本族人所设的蒙馆就读。蒋介石才智聪敏,学业倒也精进。只是他往往在教师授课时心猿意马,目光不时盯向窗外老师蒋周益家的庭院。他间或被一群在花丛间戏耍的女孩子深深吸引,其中蒋格外喜欢一位梳乌黑发辫的高挑少女。姑娘比蒋年纪稍长,但活泼风趣。蒋介石很喜欢这个姑
期刊
曾见过李苹香的照片,19世纪60年代,上海已有照相馆。妓女总是敢为人先,不少人留下玉影。照片太陈旧了,看不清什么背景,李苹香静静坐在木椅上,光线从侧面柔和地照过去,面容清秀婉约,她的目光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脸上没什么表情,似乎陷入了沉思。照片上是手写的一行字:天韵阁主人小影。  “天韵阁”是她的居室名,她把天韵阁打造成了文艺沙龙,青楼中的文艺沙龙,别具一格。1901年李苹香沦落风尘,时年21岁。由
期刊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是不是应该更敬畏?  “亲”的繁体是左边一个“亲”,右边一个“见”,组成了“親”,“愛”是在“爱”中加了一个“心”,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亲要相见,爱要有心。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中,著名导演冯小刚称学汉字就要给孩子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并增加到小学课本里。  冯小刚首先以“亲爱”二字举例,认为简化以后
期刊
在自然界当中,黑寡妇是指一类有剧毒的蜘蛛种群,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澳大利亚红背蜘蛛。在每次完成交配后,雌性红背蜘蛛就会毫不留情地吃掉自己的雄性配偶,为孕育虫卵积储营养。在人类社会当中,也有这样一类群体,她们被称作“黑寡妇”,顾名思义,她们就是那些谋杀亲夫的已婚女性。  南希·黑索,一生总共嫁过五个男人。这五任丈夫当中的后四任,都不幸死在了“任上”。但南希又和美国司法史上其他的诸多“黑寡妇”们有很大不同
期刊
我曾反复思考是叫“投资人的10大谎言”还是“风险投资家的10大谎言”,最后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更经常说谎,也更善于说谎。如果你能应付他们的谎言,那么什么样的投资人对你来说都不在话下。  1.“我对你的公司很感兴趣,但是我的合伙人没感觉。”他的真实意思其实是:不行。说这句话的风险投资家在告诉你他是个好人,是个聪明人,他觉得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别人”不这么认为,所以不要责怪他。这只是个借口;不是其他合
期刊
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本田公司管理层就做出决定,试图在美国摩托车市场占得一席之地。美国市场历来被少数强大的品牌摩托车公司主导,如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还有一些欧洲进口品牌公司,如凯旋汽车公司。本田公司的战略是:生产可以与竞争对手匹敌的摩托车,然后以相当低的价格来销售(当时日本的劳动力非常便宜)。他们理应能从欧洲摩托车进口市场抢走10%的份额,但是,后来的事实却是,这种做法几乎把本田公司给毁了
期刊
我近年常在中美之间旅行,看到听到并观察到,中国人对于那个“熟悉”的美国,其实存在着非常多的误读,就像美国人对中国存在很深的误解一样。  真相之一:美国人喜欢广阔的空间  美国人习惯于广阔的空间和个人主义的行事方法,没有集体行动之说。  尽管美国和中国的国土面积几乎差不多,但中国的人口却是美国的4倍之多。即使是最大的美国城市,比如纽约,也完全不像上海、北京那样拥挤。  交通,特别能反映美国人重视“个
期刊
没去过扬州的人,想象中的扬州是这样的:江南水乡,枕河人家,粉墙黛瓦……可惜,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  人们对扬州的印象还停留在“烟花三月下扬州”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里,又或者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对,也不对。诗词里的扬州太古老,古老到就连仰头想象,那月色也苍凉,仿佛檐角滴落的雨水都带着淅淅沥沥的隋唐气味。  全然不是这么回事。  “江北烟光里,淮南盛事多”,在杜牧的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