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与战略目标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ky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要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也是中国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和保证。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途径;战略目标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8)02-0017-(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和国人振奋的辉煌成就。作为21世纪全球关注和向往的中心,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在逐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整个句子的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强调经济发展更注重的是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新型转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和实质性的进展。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行动指南,也是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步骤。要真正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必须辩证认识21世纪物质财富的增长与人类的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必须加快推进中国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强化国际化和复合化的人才基地建设,在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以不断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
  
  (一)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获得经济效益提高
  要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符合科学发展观,就要从局部利益出发为着眼全局,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规律的认识,确保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各项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继续把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呈现的结构优化、人才集聚、效益提高和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长久保持下去,切实防止经济的忽冷忽热和大起大落。要着眼于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尤其是要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延伸的机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包括社会财富的量的增多,还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提高,即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投入产出综合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可见,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进程和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和文明化的过程。而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手段和模式,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经济、产业、区域的结构以及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还必须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要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攻关项目、聚焦创新研发基地,努力攻克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带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要加快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继续发挥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充分认识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经济结构决定资源消耗结构、收入结构、人口结构,影响着城市功能、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抓住经济结构问题,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主线,调整经济结构就真正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经济质量提高
  发展观决定发展方式,只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指南,才能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真正从粗放型驱动转向内涵式增长,才能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看待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过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证明党中央充分认识到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别。单纯的经济增长,即使是在GDP数字上实现阶段性的战略目标,但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必须,是一个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也是中国经济与社会长久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待于发生质的变革。就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而言,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不能再仅仅依靠GDP的数量型增长,而应当纳入到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和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加深刻和更加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要下更大的决心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目标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真正进入了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领域。实践证明,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本质上讲就是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及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养;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和改变环境方面,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保证。
  
  二、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迈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球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不仅经济总量有了快速发展,而且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连续多年保持国民经济年均2位数的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年均增长水平的1倍以上,而且改革开放、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迈出了新的步伐。在此关键时刻,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为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历史的必然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不仅仅是一个词和两个字的改变,而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和优化。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迫切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应当看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早期工业文明的产物,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论。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世界工业主义之父圣西门更是明确指出:社会进步应当是科学技术对工业社会的牵引,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物即自然,对物的占有和开发就是对自然的占有和开发。经济增长的神话似乎可以通过人的主体性扩张,并利用科技工具的理性手段,对自然资源进行疯狂掠夺和消费而成为可能。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进步的主要依据是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高,工厂烟囱的多长,人力资源投入的多少和企业产品的利润多厚。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的悬殊、社会的不稳定、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生态的失衡等严重后果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进步因素,则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而牺牲掉了。显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讲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在引起检讨和反思的同时实现经济的转型。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异同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就经济增长本身的投入产出而言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丰富和全面,经济发展不但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要求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所强调的不仅是一个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相协调,以及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等。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包含了转变经济增长的内容。经济发展方式包含转变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经济增长率主要是以要素投入增长为基础,一般以劳动力、机器、能源和其他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经济的增长。用“发展”来代替“增长”,在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同时,更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大家对发展的认识,统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用“发展”来代替“增长”,有利于正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则要积极地引导市场,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作为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安排政府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似乎更强调量的扩展,而当今的经济发展方式更注重于经济质量的意识。所谓质量意识,主要是指经济发展必须能够表达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度和寻求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度。经济发展能够表达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和谐度,经济发展必须能够表达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揭示社会进步的本质,就是社会进步必然遵循着生产力发展的铁律,受人类利益、需要的驱使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支配。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而必须从本源上抓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资源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强消费需求,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和推动作用。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主要就是生产力水平和人力资源的解放程度。用发展来代替增长,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现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导向。
  其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加注重了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容易激发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经济发展方式更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发展应当是追求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统一,只有倡导一种旨在促进“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和谐发展的战略,人类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这也就是说,发展应当是追求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倡导一种旨在促进全社会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丰裕才具有真正的社会价值和人类的意义。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终极目标
  
  面对21世纪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环境,党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拉动的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互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经营者与时俱进转变。
  
  (一)以调整经济结构为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要不失时机地以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立足优化产业结构,以此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继续勇当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把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着力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毫不放松地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实现这一理念需要进一步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尽快建立起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匹配的考核指标体系,其中特别要处理好定量考核与发展导向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辅相成。一方面,节能环保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有可能改善过去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高能耗、高投入和高污染的情形。在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矛盾突出的条件下,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必然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要通过有效的治理来不断提高中国的节能环保水平,要立足现有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制定和采取一整套针对性强的对策和措施,挖掘潜力和标本兼治,努力降低单位能耗水平,减少污染排放和扩散;必须通过财政、税务和金融等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把全国民众动员起来,打一场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和水平的综合战役,促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系统工程的日趋完善和早见成效。
  
  (二)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中增强技术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既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迫切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使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制度变革和增加财政投入,并着力在培育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和创新人才等方面下工夫。要认真学习和努力贯彻中国中长期科学及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2020年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积极鼓励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培育,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在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引进市场化的自主创新机制和体制,将现代企业真正塑造成中国自主创新的基地和主体。
  要引进和支持创新要素向现代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保障。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建立现代资源产权制度和现代环境产权制度,深化改革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务员和经营者的考评指标体系等方面加大力度。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取得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而贡献全部力量。
  
  [责任编辑:张岩林]
其他文献
简介 温州市港航管理局是由原温州港务管理局和温州航运管理处两个县级单位合并组建的市政府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从2004年11月1日起正式对外办公,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正】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探索两权分离的过程中,一种被誉为“西安模式”的集体租赁股份制,在西安市部分国营小型商业企业中,由萌芽、试点到总结推广,逐渐完善起来。本文拟
本文论述了国内高速公路桥涵结构的耐久性设计现状,并根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及工程经验,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提出了施工图设计中解决混凝土桥梁
22.10千伏高压项目办理环节压减至申请受理、供电方案答复、外部工程实施、装表接电等4个环节。400伏低压非居民项目流程环节压减至申请受理、外部工程实施、装表接电等3个环
【正】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多年来没有认识清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的决定作用,甚至离开生产力,片面地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先进
【正】城郊型经济,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格局。它以独特的经济环境和地理优势,以其独有的经济活动方式,探寻着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方
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和遥感技术目前已经非常广泛的应用于实践当中了。但是我们仍需要对这种先进的技术进行 更加的完善,提高地质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遥感技术是当前社会科
【正】在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促进下,我国文学创作呈现出建国以来少有的繁荣景象,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多样化的思考、探求和主张,整个文学战线显得热闹非常。但是,在多
【正】运用科学的比较方法,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各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特点、异同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无疑是十分必要、非常有益的.研究各国民主与法制,最为
2017年12月1日,升元菲尔集团有限公司'文化四板'上市挂牌仪式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举好,公司高级顾问郭书豪代表集团董事长薛东升讲话,全国人大九届、十届原常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