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来源 :家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q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6-0017-04
  鸡传染性贫血又称蓝翅病、出血综合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1]。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是圆环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成员之一[2],无囊膜,病毒颗粒呈20面体对称,平均直径为25~26.5 nm。CAV的基因组为单股负链环状DNA,大小为2298 bp或2319 bp,编码3种病毒蛋白(VP1、VP2和VP3)[3]。目前發现的CAV毒株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世界各地分离的CAV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存在差异,毒力也有所不同[3-5] 。
  崔现兰等[6]1992年在我国发病鸡群中首次分离到该病毒,从而确证了该病在我国的存在。目前CAV已在各种不同鸡群中广泛传播,甚至在某些SPF鸡群中也检测到CAV的存在[7]。根据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在我国鸡群中的感染率约在40%~70%。2021年3月,某客户送检的种鸡群从6周龄开始,一些鸡只出现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消瘦、贫血等症状。临床剖检病死鸡发现胸腺萎缩、骨髓颜色发黄,疑似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但调研发现该种鸡群还未免疫鸡传染性贫血疫苗。本研究采集死亡鸡只骨髓、脾等组织样品进行病毒的PCR鉴定,同时采集鸡群的血清进行CAV抗体检测,鉴定结果显示,该种鸡群发病为鸡传染性贫血感染。为了预防该病的发生,临床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PCR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DNA提取试剂盒、PCR反应试剂盒、2000bp Marker、琼脂糖、TAE均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IDEXX公司,批号:GS518,有效期至2022年5月20日。CAV阳性对照购自英特威国际有限公司,批号02440060,有效期至2022年8月20日。
  1.2 病料处理
  采集疑似感染CAV鸡的骨髓、脾等病料,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充分研磨成5%~10%的匀浆液。将悬液移至离心管中充分摇震后,4 ℃,12000 r/min离心3 min,取上清液用于提取核酸。
  1.3 样品的鉴定
  1.3.1 引物 以提取核酸为模板,采用针对CAV的PCR检测引物,上游引物序列为:5’-GCATTCCGAGTGGTTACTATTCC-3’,下游引物序列为:5’-CGTCTTGCCATCTT-ACAGTCTTAT-3’,扩增目的片段大小为842 bp。
  1.3.2 目的片段的扩增 PCR反应25μL体系:2×Easy Taq PCR SuperMix 12.5μL,上下游引物(10 ?mol/L)各1μL,DNA模板3μL,ddH2O 7.5μL。PCR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5 min,94 ℃ 40 s,55 ℃40 s,72 ℃1 min,32个循环,72 ℃延伸10 min,于4 ℃保存,备用。
  反应结束,取7μL 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凝胶成像仪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1.4 CAV抗体的检测
  由于该鸡群尚未免疫鸡传染性贫血疫苗,可以参照IDEXX公司鸡传染性贫血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方法,检测血清中CAV的野毒抗体水平,共检测92份血清。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该种鸡群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消瘦,肉髯、可视粘膜、皮肤苍白,临床剖检血液凝固不良,骨髓颜色淡黄色(图1),胸腺明显萎缩(图2),内脏器官及肌肉苍白(图3),法氏囊、脾脏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后期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肝坏死(图4)。
  2.2 CAV 的 PCR鉴定
  采集脾脏以及淡黄色的骨髓提取DNA,进行CAV的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扩增出的目的条带(图5),符合预期片段大小,可以确诊所分离的病毒为CAV。
  2.3 CAV 抗体检测
  92份血清检测CAV野毒抗体阳性率为31.52%(29/92),证实该鸡群存在CAV的野毒感染。
  3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控
  3.1 免疫接种
  目前规模化养殖场防治鸡传染性贫血最有效的方法是对种鸡群接种CAV疫苗,临床常免疫活疫苗2次,可使鸡群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同时保护后代鸡群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避免早期感染。本种鸡场CAV感染在母源抗体的空窗期,是抗体保护力不足导致的。需要注意的是,种鸡群在产蛋前3~4周和40日龄以内的雏鸡不适宜接种CAV弱毒疫苗[8]。
  3.2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养殖场采取全进全出制度,严禁从有发病史的鸡场引入。场区做好日常的消毒管理工作,使用消毒剂(如戊二醛、碘酸混合溶液、次氯酸钠溶液或者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进行严格消毒[8],鸡舍可使用卫可、5%双链季铵盐络合碘等消毒剂轮换带鸡喷雾消毒,确保不留死角。鸡舍做好通风管理,控制好鸡群饲养密度,给鸡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避免有害气体危害鸡群健康。同时做好人员、物资、车辆的消毒管理工作,预防病原的侵入。
  3.3 CAV抗体监测
  定期检测鸡群的CAV抗体,在疫苗免疫前检测CAV野毒抗体,评估是否存在CAV野毒感染。在开产前评估CAV的抗体水平,制定抗体基线保证鸡群产蛋期免受CAV的感染,防止垂直传播。
  3.4 防止活苗污染   在某些弱毒活疫苗中发现REV、CAV等外源性病毒污染,使用了被污染的SPF鸡胚引起的,李阳等[9]首次报道在中国SPF鸡中检测到CIAV,并分离鉴定一个毒株(命名为SD1403),推测这可能是减毒疫苗被CAV污染的重要原因。种鸡群在整个饲养周期需要多次免疫活苗,在鸡群活疫苗的常规免疫过程中,一定在SPF鸡群和活苗中进行CAV等外源性病原的检测,保障疫苗的使用安全和免疫效果,特别是鸡痘、马立克氏疫苗的免疫,防止活疫苗中因CAV污染而感染雞群。
  3.5 控制继发感染
  当鸡群感染鸡传染性贫血时,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继发某些细菌性感染,特别是与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共感染时,导致临床鸡群死淘率升高,产生更严重的免疫抑制。因此,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针对继发性感染疾病需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 林欢,么帅、脱添蓓,等.一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7,39(6):436 - 438.
  [2] SCHAT K A. Chicken anemia virus[J] . 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2009,331:151-183.
  [3] 李岳,闫娜娜,刘爱晶,等.中国部分地区鸡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0,42(8):761 - 765.
  [4] DUCATEZ M F, CHEN H, GUAN Y,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hicken anemia virus (CAV) in Southeastern Chinese live birds markets [J]. Avian Dis, 2008, 52(1): 68-73.
  [5] OLSZEWSKA-TOMCZYK M, EDYTA SWIETON, MINTA Z, et al.Occurrence and phylogenetic studies of chicken anemia virus from Polish broiler flocks [J]. Avian Dis, 2016, 60(1): 70-74.
  [6] 崔现兰,辛桂香,吴东来.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鉴定[J]. 中国畜禽传染病,1992(6):3-5.
  [7] LI Y, WANG Y X, FANG L C, et al. Genomic analysis of the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in a specific pathogen-free chicken population in China[J/OL].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6. http://dx.doi.org/10.1155/2016/4275718.
  [8] 薛冬梅. 鸡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75(3):129-130.
  [9] LI Y,WANG Y,FANG L,et al.Genomic Analysis of the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in a Specific Pathogen Free Chicken Population in China[J].BioMed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6:4275718.
其他文献
为筛选三角帆蚌集约化养殖优质的饵料微藻,本实验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探究投喂不同藻(小环藻、小球藻、二形栅藻、旋转单针藻和混合藻)对三角帆蚌生长、产珠性能和内壳珍珠层颜色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不同藻对三角帆蚌的生长影响显著,投喂小环藻组三角帆蚌的体质量增重率、壳长、壳宽和壳高增长率最佳。二形栅藻组次之,但壳长增长率略高于小环藻组。小球藻组、旋转单针藻组和混合藻组生长较差。珍珠增重率以小环藻组最佳,显著高于其他4组。小环藻和二形栅藻组珍珠正圆率显著高于旋转单针藻组。不同饵料微藻对斧足和外套膜微量元素含量影响显
脐疝是指腹腔中的脏器自然孔内脱至皮下的一种外科疾病,该病在牧区犊牛的饲养过程中较为常见,介绍了牛脐疝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以及手术修复方法,意在为兽医临床上发现并解决牦牛犊牛脐疝病提供参考。
本文采用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对民和县2020年秋季集中免疫鸡新城疫、禽流感后的鸡进行了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88.5%,禽流感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89%;鸡新城疫、禽流感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农业部规定的≥70%以上,具有强的保护力;极少数乡镇的禽流感、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存在发生疫病的风险,建议补免,使其获得强的免疫力。
为了解东海及黄海南部带鱼随海底水温变化的分布特征并优化其分析方法,本实验基于2014—2015年4个季度大面积调查获得的带鱼资源分布数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水温范围分析方法进行了优化,避免了分析当中的一些主观因素,创建了一种新的生物主体温度范围分析方法,并与传统频率方法和先前生物主体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频率法覆盖站点比例相对较好,但生物量覆盖率相对较差;先前生物主体法,生物量累积覆盖率最高,站点覆盖率也相对不错,缺点是操作过程加入的主观因素较多,且分布范围不连续、包含个别狭小范围;新方法,因其温度
剑尖枪乌贼为东海重要经济枪乌贼资源之一,研究其产卵群体的组成、年龄与生长规律是了解其生活史的基础。实验根据2017年和2018年的9月至翌年3月拖网采集的东海剑尖枪乌贼样本,通过耳石日龄信息研究其群体组成及其生长规律的性别及年间差异。结果发现,胴长和体质量组成年间存在差异,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通过读取耳石日龄进行逆推算发现,2年优势日龄组均为190~220 d,雄性日龄组成存在年间差异,逆推算结果显示,孵化高峰期为3—5月和8月,春、夏产卵群体为优势群体。春季产卵群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以Logistic曲
为研究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ATG)ATG13和ATG101在甲壳动物应答低氧胁迫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验采用RACEPCR技术通过克隆测序和基因序列拼接,首次克隆了 日本
为研究4种常见的糖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肠道消化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36±0.02)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从多种糖类中选择常见的4种糖(葡萄糖、果糖、淀粉、蔗糖)作为糖源配制饲料,实验共计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养殖周期为56 d,每种糖源的添加量为20%。结果显示,(1)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淀粉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但各组间的肝体比和含肉率无显著差异。全虾体成分,蔗糖组的粗脂肪显著低于其他3组,葡萄糖组的灰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粗
为研究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后,饲料赖氨酸(Lys)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而确定凡纳滨对虾对饲料赖氨酸的需要量,实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5%、0.50%、0.75%和1.00%的晶体赖氨酸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含粗蛋白41.5%、粗脂肪7.5%),实测各组赖氨酸含量分别为2.43%、2.65%、2.87%、3.06%和3.24%,记为Lys0、Lys25、Lys50、Lys75和Lys100。选择初始体质量为(2.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5组,每组
深远海网箱养殖是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具有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和成鱼品质高等优点,因此,它对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本文在介绍中国普通网箱和深水网箱、国外深远海网箱发展简况的基础上,重点概述2017年前后中国深远海网箱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2017年前,我国深远海网箱处于起步阶段,开发了特力夫TM超大型深海养殖网箱等近10种深远海网箱。2017年后,我国深远海网箱进入快速发展期,开发应用了“深蓝1号”全潜式深海渔场等一系列深远海网箱,引领了深远海网箱的现代化建设。迄
摘 要:试验旨在研究无机和有机微量元素混合添加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鸡蛋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取43周龄海兰褐蛋鸡9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组1为无机微量元素添加组,组2和组3为有机和无机微量元素混合添加组,组4和组5为有机微量元素添加组。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对产蛋率和蛋重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组3蛋鸡的产蛋率最高;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