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的关系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电视传媒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
  1.电视传媒是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电视传媒以民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具有巨大传播优势,为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已经逐渐成为大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来电视台频频播出的综艺晚会、时装表演、流行音乐、广告等都属于大众文化传播的具体表现。使大众文化在传播中具有干预生活直面社会的入世性,对人们各方面的影响日趋明显。
  2.电视传媒对大众文化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
  电视传媒通过传播功能与创造意义的功能逐渐合一以及电视媒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和内容的极其丰富性,赋予受众群体更大的选择的能动性与自由度,同时也使大众文化在接受与继承的两个极端的融合中不断发展,充分深入人心。
  3.电视传媒对大众文化受众群体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电视传媒媒体的伟大与可怕之处便在于它水滴石穿、有意无意地形塑观众的趣味、喜好之型,欣赏习惯、文化生活,在无形之中发挥一种强制的引导性。
  二、大众文化对于电视传媒的意义
  1.大众文化的传播优势在于电视传媒
  我国电视业近年来的发展极为迅速,电视传媒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一族,其特征决定它主要是以浅显的形象图像信息,进行广泛全面的信息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对受众的文化程度没有一定要求,适应于最大范围内的观众,更易为文化层次较低的受众所接受,因此更易走向低俗的一面。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追求高收视率或阅读率,以及更高的广告效益,无疑是包括电视在内的传媒业一项主要工作指标。但是,物极必反,愈来愈发达的电视业中,以综艺类节目为主打的电视娱乐节目,无疑正陷入“纯娱乐”的怪圈。事实上这一点也曾使不少有文化意识的电视娱乐节目制作人员深刻体会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苦恼。
  2.大众文化中电视传媒的定位
  从历史的以及社会道德责任上说,电视传媒作为主流大众传媒它不可推卸地要承担起引导大众文化的角色。在社会剧烈转型的新时期,大众文化日益盛行,文化信息接受群体普遍人文素质不高、道德自我批判能力较弱的状况凸显出来。电视传媒从文化的角度对大众文化作出合理的意识阐释和价值定位,在一定程序上实现积极的“教化”功能,逐步提高其文化格调和文化品位,符合其应有的“文化立场”。作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者,促进大众文化的提升及其与其它文化形成的交融,这应是电视传媒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文化间的互相碰撞、融合会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大众文化需要与其他文化形态相辅相成。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其他文化形成也需要借助大众文化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和发扬。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将使其朝着更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电视传媒搭起的沟通桥梁不可或缺,作为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者,应该坚持做大众文化传播的引导者。
  3.大众文化对于电视传媒的消费引导
  在主体意识和人文意识等思想观念得到较好的贯彻和弘扬的情况下,电视传媒才会在具体的文化传播操作中保持自身素养的独立和完整。弘扬电视传媒文化传播的主体意识,在当前对大众文化的舆论宣传导向和力度需要加强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没有主体意识,就不会对大众文化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容易简单地成为大众文化的附庸媒介。有了主体意识,电视传媒才能更好的通过具体的传播工作,有意识地介入大众文化传播,实现充分表达传媒自身的文化观念和人文思想的主动性,引导大众文化消费。利用电视传媒的优势,在节目制作与传播中,努力强化节目所承载厚度、广度和深度,全方位体现电视传媒主观能动性,使报道版面不流于平淡疏散,从而体现出电视传媒的主体意识。
  三、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结合的意义
  1.体现了文化发展的群众性和时代性精神
  大众文化是社会公众自己创造,以满足自己的精神消费为主要目的,所以它的兴起和传播代表着民意,是社会发展的象征。大众文化应运而生适应了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识在总体上体现了对时代精神的趋附与伴随。任何时代精神,都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所决定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主流文化精神,包括理论凝结、价值取向等。这种文化精神主要的不仅仅是被高雅文化所体现,同时也被大众文化所体现。
  2.对社会文明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选择。我国目前正处于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期,人们日常交往中的从众心理、等级观念、因循守旧、家族意识等等,还具有很大的市场。这些现象表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还有着极大的顽固性,对人们现代意识的萌生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大众文化所蕴含的科技意识、信息意识、商品意识、开放意识等等信息冲击,恰恰是对农业文明的冲击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推动。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满足了大众获取知识和文化的需要
  电视传播中录制播放的各种类型节目如综艺晚会、文艺小品、民间艺术等等,已被广大受众所喜爱。电视传媒注重知识传播,具有现实的娱乐与消遣特性,追求即时情感的轻松表达。这种务实的文化精神是对过去那种故守旧文化心态和对未来空泛承诺的文化理想的冲击与否定。正是因为如此,大众文化才获得对市场经济的内在适应性,有利于形成崛起的文化产业,有利于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文化观念、文化模式以及文化体制因而宣告了大众文化的崛起并走向兴盛。尤其对大众来说,很少有条件去享受高雅文化,只有大众文化才能贴近他们的生活,满足他们对一般知识的获取,帮助大众生活趋于愉悦化、休闲化,使他们从各种各样的文化中获得对时代精神的某种理解和感悟。这就是广播电视对大众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周星.大众文化时代的电视征候—2000年电视传媒时潮现状分析三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6)
  [2]王晖.对电视传播中大众文化属性审美意义的思考.理论与现代化, 2007(06)
  
其他文献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领域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在高校开设“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介绍了该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合理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并提出具有层次性的启发、调研、验证、创新四阶段教学法。  关键词: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吴迪(1980-),女,江苏徐州人,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讲师;朱昌平(1956-),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