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晁错《论贵粟疏》的思想理念与艺术特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贵粟疏》系统阐述了“贵粟”的重要性,提出了重农贵粟、入粟拜爵等主张。本文通过对文本的梳理研究,浅论晁错《论贵粟疏》中所体现的思想理念,并分析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晁错;《论贵粟疏》;思想理念;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石婷(1993-),女,汉族,甘肃秦安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前言:
  “晁错,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軹张恢生所,与雒阳宋孟及刘带同师。”晁错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政治家,《论贵粟疏》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
  西汉文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当时农业和商业的復苏,但由此也出现了农民被地主兼并而颠沛流离的局面。针对这一问题,晁错上奏了《论贵粟疏》一文,围绕“贵粟”,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笔者将通过梳理文本,阐述《论贵粟疏》所反映的晁错的思想理念,并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一、思想理念
  (一)安民理念:顺于民心
  “臣闻三王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莫不本于人情”晁错认为,治理国家的基础是顺于民心,这是其安民理念的集中体现。
  晁错引古说今,用尧、禹九年遇水,汤七年大旱,民众却未有“捐瘠”的史实,来说明民众积蓄充足的重要性。接着作者指出如今天下平安无害,却积蓄不及汤禹之时的原因,即“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作者又列举了因粮食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民的贫困会造成民众离家轻命。指出在如此严峻的社会现实下,即使再坚固的城池与沉重的刑罚,也阻挡不了人民道德的沦丧。列举这些危害,旨在引导、启发天子体恤百姓,突出了“务民众于农桑”的重要性。切实保证黎民百姓的利益诉求,才是统治者治理江山社稷的根本。“人情莫不欲寿,三王生而不伤也;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也;人情莫不欲安,三王扶而不危也;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也。其为法令也,合于人情而后行之;其动众使民也,本与人情而后为之。”|晁错在《论贵粟疏》一文中提出的务农桑、薄赋敛、广积蓄等观点,皆反映了晁错体恤民情、顺应民心、以民为本方能国泰民安的理念。
  (二)经济与政治理念
  经济与政治是密切相关的。政治决策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政治统治、社会安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晁错很睿智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民贫,则奸邪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因此晁错主张统治者应该积极发展经济。
  晁错认为,发展经济就应该“开其资财之道也”,统治者要“贵五谷而贱金玉。”他将农民的艰辛与商人的安逸富庶作对比,提出了“重农贵粟”的主张。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春夏无法躲避风尘酷暑,秋冬无法躲避阴雨严寒,一切皆需亲力亲为。相比之下,商人男不耕女不织,却衣衫华美饮食精细。晁错批判正是由于法律的缺失,才造成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正所谓:“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因此,晁错迫切建议,想要富国强兵,必须将“重农贵粟”提到法律议程中。
  晁错还论述了落实“重农贵粟”政策的具体措施,即“入粟拜爵”。“‘贵粟’就是将粮食作为价值标准去评价和衡量社会成员,然后用‘爵’位即提高社会地位的方式予以奖赏。”在他看来,富商家境殷实,余粮充足,而农民积蓄很少且生活艰辛。实施“入粟拜爵”的政策可以达到“主用足、民赋少,劝农功”的实际效果。“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事实证明,这一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汉中期经济繁荣昌盛的局面。晁错下恤百姓疾苦,上忠君王的政治情怀,凸显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卓越的政治才能。
  二、艺术特色
  (一)表现手法
  全文贯穿着“兴”的表现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无论是为了引出论贵粟的主题,还是论述农民的困苦和富商的安逸,都用启发式的思维来写,引人深思。这种表现手法宛如身体之血脉,联通着作者的各个观点主张,使文章有一气呵成之感。
  其次,对比也是《论贵粟疏》的一大特色。作者通过古今之对比、五谷賤与金玉贵之对比、农民疾苦与商人安逸之对比、法律与现实差距之对比,充分地揭示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与提出“贵粟”这一观点的迫切性,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语言特色
  本文以三、四言为主,兼有杂句,尤其是六言句所用的排比修辞,如“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冬”使人能被作者真切的情感所感染,进而深刻理解“贵粟”这一观点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朴素自然而内涵深刻,情感真切,“深于筹策之文,取切于时,不必其高也。”使其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正所谓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文章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全文采取层层对比分析的论证方法,例如古今比况,阐明今世 “开其资财之道”的宗旨;接着又通过珠玉金银与布帛价值、作用的比较分析,以论证“贵粟贱金”的道理。总之,通篇正反对举,极陈得失利弊,使作者的观点凸显得更加鲜明,更具有说服力。
  三、结语:
  《论贵粟疏》一文,其思想主张在当时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民生紧密相关。文章的艺术特色也对当时的文体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郑福才.论晁错的经济思想——兼与贾谊思想之比较[J].洛阳大学学报,2000,15(1):79-81.
  [3]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中居第八位。食管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四位.我国食管癌主要以鳞癌为主,大约
目的:冠心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更为常见.该本选用日本大耳白兔,分别制备左、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模型,先行SGB后,再对兔造成人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醒世恒言》是明代末年,民间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本篇使用的读本是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版本为参考。  “观看”语义场是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语义场,通过对此语义场的研究,可以丰富完善汉语词汇史领域的研究现状,
期刊
摘 要:在避讳渐成雏形的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对人名的避讳。对人名的避讳是避讳类别中最严格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可以分为生者之讳和死者之讳两大类,前者是尊卑和权威的体现,后者是在万物有灵思维下对死者的恐惧和敬畏以及对生者现有生活状态的保护。  关键词:先秦;人名;避讳;原因  作者简介:姬芮芮(1992-),女,汉族,甘肃秦安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中国美学在一定程度上讲受老庄道家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整体上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形而上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审美创作以及意境论等相关领域中。另外,针对形而上旨趣的主旨进行把握,进而能够真正读懂中国古典美学的实质内涵。  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形而上旨趣;具体措施  作者简介:胡雨溪(1996-),女,江苏省苏州市人,汉,大学本科,扬州大学文学院
地方民间文学是语言文字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体,研究地方民间文学离不开探究其地域中文化符号的涵义。静乐民间文学存在于汾河两岸,群山环绕的环境中,是历史时期以来人民群众的
摘 要:《六一诗话》作为一种诗学批评形式可以说是创新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打破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和以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为代表的两种专著形式的格局,自此之后,诗话不断涌现,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诗话”体。欧阳修以“诗话”的形式来展现自己评诗的理论观点、内容和方式,意义深远。  关键词:《六一诗话》;歐阳修;诗学观点;批评方式  作者
摘 要:《文心雕龙》可谓独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的半壁江山,龙学研究更是历久弥新。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心雕龙》的详细解读,从文章的言辞、社会功用、中和之美三方面的文论思想讨论孔子及其文论观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关键词:言辞;社会功用;折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文心雕龍》一书,虽刚问世时不为时流所称
目的:观察GBS患者外周血中Th9细胞比例和IL-9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及其急性期脑脊液IL-9水平,分析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Th9细胞在GBS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其临床特点是在伤害性刺激消失后仍出现痛觉过敏、痛觉超敏或自发性痛。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属于谷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