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的护理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hu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89-01
  【概念】
  烧伤是指由热力引起的组织损伤的统称,包括由火焰、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的损伤。通常多指单纯因热力,如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物体等所致的组织损伤。
  【分类及面积计算】
  一、烧伤分类
  1.按深度分类:三度四分法,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
  2.按程度分类:
  ①轻度:总面积在9%以下的为Ⅰ度。
  ②中度:总面积在10%~29%之间的Ⅱ度,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10%。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达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达10%~19%;或面积不足上述比例,但有下列并发症之一者:休克;吸入性损伤;复合伤。
  ④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二、烧伤面积计算
  1.人体体表面积九分法:
  口诀:三三三五六七,十三,十三,二十一,双臀占五会阴一,小腿十三双足七。
  2.手掌估算法:病人五指并拢后的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1%。
  【临床表现】
  (1)剧烈疼痛
  (2)休克:严重烧伤后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数、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症状。
  (3)发热。
  【处理原则】
  1.现场急救:
  (1)保持呼吸道通畅:放置通气管,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合并CO中毒者应高流量吸氧。
  (2)保护创面。
  2.抗休克:
  (1)静脉补液量计算:伤后第1个24小时,胶体和电解质液量=烧伤面积(Ⅱ、Ⅲ度)×体重(kg)×1.5ml(儿童1.8ml、婴儿2.0ml),另加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儿童70~100ml/kg、婴儿100~150m1/kg)。
  伤后第2个24小时,胶体与电解质溶液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半量,再加生理需要量。
  (2)安排补液种类:胶体和电解质溶液的比例为0.5:1,深度烧伤应为1:1。胶体液首选血浆,大面积烧伤可补部分全血,或用右旋糖酐等血浆代用品,电解质溶液以输入平衡盐、林格氏液为主,并补充碳酸氢钠液;生理需要量选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上述液体交替输入,防水中毒。
  (3)估算补液速度:当日输入总量的1/2应在前8小时内输完,其余在第2、3个8小时内输入,基础水分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
  3、处理创面 、减轻损害和疼痛;防治感染、及时封闭创面,促进愈合。
  4、防治感染:
  【常见的护理诊断和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头面部、呼吸道或胸部等部位烧伤有关。
  2、体液不足:与烧伤后大量体液自创面丢失、血容量减少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烧伤导致组织破坏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与烧伤后毁容、肢体残障及功能障碍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烧伤后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和摄入不足有关。
  6、潜在并发症:感染、应激性溃疡。
  【护理措施】
  1、维持有效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及时清除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
  2)加强生命体征观察
  (2)吸氧:中重度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CO中毒者可高浓度、纯氧、高压氧疗。
  (3)加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4)加强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和管理。
  2、补充液体、维持有效循环:
  (1)迅速建立2~3条能快速输液的通道,尽早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2)合理安排输液的种类及速度: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输液原则。
  (3)观察补液效果:
  1)尿量:成人应维持在30~50ml/h, 小儿20ml/h,吸入性烧伤或合并颅脑伤的病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20ml左右;如为血红或肌红蛋白尿时,应碱化尿液。
  2)若病人心率快,烦躁、口渴、皮肤弹性差等,应加快补液速度。
  3)监测中心静脉压。
  3.加强创面护理,促进愈合:
  (1)肢体烧伤者抬高肢体,置关节功能位,。观察肢体末梢血运循环
  (2)保持敷料清洁和干燥 ,压力均匀。
  (3)极度烦躁和意识障碍者适当约束肢体。
  (4)定时翻身:使用翻身床
  (5)用药护理:定期药敏试验,合理用药。
  (6)病室温度:暴露疗法的病室温度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50%~60%。
  (7)特殊烧伤部位的护理:
  1)眼部烧伤: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局部涂烧伤膏或用烧伤膏纱布覆盖保持局部湿润;眼睑不能闭合者,油纱条覆盖保护眼球;控制感染。
  2)耳部烧伤:及时清理分泌物,耳周烧伤用无菌纱布铺垫,避免侧卧受压。
  3)鼻烧伤: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及痂皮,鼻粘膜涂烧伤湿润膏;控制感染。
  4)口唇烧伤:局部涂烧伤湿润膏或抗菌软膏。早期用吸管吸流质食物,食后行口腔护理。
  5)会阴部烧伤:
  采用湿润暴露疗法,留置导尿管。床上用品进行高压灭菌,清理创面分泌物,用油纱布隔开阴唇,便前便后涂药。
  4、心理护理:
  耐心倾听,解释病情,争取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励,取得病人合作。
  5、营养支持护理:
  (1)饮食: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后期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营养支持:经口摄入不足者,给肠内或肠外营养补充。
  【健康教育】
  1、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安全知识。
  2、制定康复计划并予以指导。
  3、鼓励恢复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消毒应用中心工作人员的护理服务资料。结果: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前后期间,工作人员处理医疗用品合格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各科室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各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的护患沟通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 将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肿瘤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对比两组病人在情绪状态和投诉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投诉事件1例,发生率为1.67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要点。方法:分析我院76例7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Ⅱ型)的症状、体征、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合并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异常重要。结论:通过综合护理明显减轻了患者症状、减轻了心理负担、改善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 对创伤病人的致病原因、受伤部位、急救措施及护理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通过采取及时、迅速、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后总结5年创伤死亡病例得出,创伤所致气道阻塞及呼吸道障碍是导致死亡的最快速原因,其次是严重出血,再次是颅内血肿,因此有效的院前急救和创伤早期处理,对拯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论 及时、迅速、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为严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9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及治疗,观察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病史、症状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临床指导以及相关临床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焦虑发生率。结果:8天内出院的观察组患者为81人(84.4%),对照组患者56人(58.3%),观
期刊
【摘要】手术室护理直接关乎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危,处理不好会直接导致伤残或死亡,所以,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并积极防范可以避免的风险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系数,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职责。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92-02  引言  风险因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颈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从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8例颈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9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给予心理、饮食、运动以及健康教育等方式的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评价。结果:实验组在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实验组
期刊
【摘要】加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的葫芦,可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同时能够全方位的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本文就67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高血压;围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94-02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合并高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的96例患者参与我院本次实验研究,把9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家属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作为评价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的依据。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依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 以80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手段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分别为38例和42例,前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后者采用的是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情况及其住院时间?结果 以上两种患者在接受护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