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学生“鸿雁传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987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鑫同学,一个外来农民工子女,学习成绩一般,性格比较内向,见到老师总是低头叫一声“老师”便匆匆跑开。父母感情不和,各自在外打工,他随父亲寄居在亲戚家。父亲是位建筑工人,工作起来可谓起早贪黑,每天还得买菜、洗衣、做饭。如此一来,小鑫时不时会出现做作业偷工减料或干脆不做、外出“游玩”逃课什么的现象。以前也找过他谈话,苦口婆心地教育。可总是收效甚微,过不了多久,又故伎重演。对此,新任班主任老师特意请我为他出谋划策。
  我思索着,该如何去真正改变他呢?谈话教育恐怕作用不大,那……这时,办公室的一位年轻老师正在念一条手机短信。突然,我眼前一亮,有了!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他们拿出作业本,在封页上工整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后,再翻开本子在第一页工整的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警句。大家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认真地完成了任务,就连小鑫也一点没懈怠的按要求完成了任务。我还特意观察了他写字的情景,神情专注,一点也看不出他的“懒性”。
  作业本交上来了,我特意把小鑫同学的本子找出来,在他的本子上开始了第一次“鸿雁传书”,留下了我的肺腑之言:“小鑫,你的字儿写的真好看!如果再大一点会更棒!知道吗,老师也远离家乡,工作之余非常想念牵挂我年迈的父母和亲人,还有那熟悉的山山水水,有时甚至会默默流泪……你呢?真佩服你,小小年纪就承受老师现在才有的孤独,我肯定不行”。
  第二天本子发下去后,同学们都好奇而兴奋地打开了自己的本子,许多同学看见我在他们的本子上的“短信”,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我又注意观察了小鑫的举动:只见他的手不停地摩挲着自己的本子,眼睛还不时瞅瞅他周围的同学,好像不敢打开自己本子似的。我心里感到纳闷: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走到他身边笑着对他说:“怎么了?不想知道老师对你的印象吗?请你大胆的打开本子看看好吗?”这时我看他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打开了本子,很快地浏览了我给他的留言,脸微微红了,随后胆怯地给了我一个不经意的笑。
  第二天作业本交上来了,学生们又给我发了好多“短信”。有祝福的、提问题的、比赛画画写字的……惟独没看见小鑫的留言。我有些失望,片刻思索,提笔写下:“小鑫,老师多么想与你敞开心扉地交流,你聪明、能干,学习成绩逐步上升。老师还听说你特会抓泥鳅,我真佩服你!愿意教老师一招吗?”本子承载着我的希冀发下去了,说实话,我有些忐忑:他愿意就我提议的话题和我继续短信交流吗?令人欣喜的是,小鑫终于在第二天的作业本上留下了给我的短信。
  看完小鑫的留言,为人母的我心里一阵酸楚,小小年纪却承受了这样巨大的痛苦。多么可爱又可怜的孩子。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发现得早,也并没有对他不理不弃。我告诉自己,我要让他幸福!于是,我提笔写下:“小鑫,你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心灵手巧!这就是一篇精美的习作!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文中的你充满智慧,我太激动了!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老师期待你的行动,我相信你能行!”随后,征得他的同意后,我还将其中抓泥鳅的过程作为范文在学生中大力表扬,同学们纷纷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我也看到了小鑫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羞涩与自豪的笑容。
  紧接着,我发动班里的干部和同学以“讨教”类似抓泥鳅的事情尝试主动与小鑫交流,以达到双管齐下的目的。我也不断地在作业短信中反馈其成效:“小鑫,今天看见你和xx同学聊得很开心,能和老师分享吗?”“哇,最近你活泼了不少,怎么越看你越帅了呢?”……
  我知道是我真情的“鸿雁传书”,激起了他学习的信心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从我亲切的话语中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爱和期待,震撼了他的心灵。我们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与沟通的桥梁,筑起了一座爱的平台,实现了真正的真情告白。
  案例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怎样沟通?如何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针对不同学生,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与学生交流,与时俱进,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案例中的小鑫处于单亲家庭,属于外来农民工子女,性格内向,不善与同学特别是老师言语交流,农村生活知识丰富。思想上有些叛逆,特别是对他父亲表现尤其明显。这类学生光凭规劝或说教方式教育、高压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使其更加与世隔绝。而师生间的短信交流却对教育像小鑫这样的孩子有着独特的妙处:
  1.消除畏惧,让心靠拢
  与人面对面的谈话交流会给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孩子带来压力,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向别人,特别是老师吐露心声。即便是心里想好的话,到了嘴边又不知如何表达,要么沉默,要么简短的不知所云。久而久之演变成“你说我听”的尴尬局面。
  2.彰显语言文字魅力,开启紧闭的心扉
  我们要善用文字和语言,尽量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文字来善待别人。我想,小鑫这类学生属于不太会言语交流的人吧。但是,在案例中小鑫却能一口气写下了那么长一段流畅、充满深情的文字,非常明白地讲述他痛苦、失落、寂寞的心情。
  3.真诚鼓励,无形力量鼓舞前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教师以坦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可以交心的。老师以共情的方式进入学生内心,由于有了共情,小鑫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于是,小鑫通过作业短信才自然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家世,这样大大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不但用这样的真诚搭建沟通桥梁,作业短信交流更能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学生的肯定、欣赏、鼓励和积极的期待。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得好:“用鼓动或说服的语言来造就一个人的道德,显然远比法律和约束更能成功。”老师从一开始的不断鼓励,到后来小鑫不能约束自己,老师仍然坚持抓住其闪光点频频加以鼓励欣赏,这热情洋溢的话语,形成了一股无形的鼓舞力量,能让他从中得到指引、教益、启迪,唤醒了小鑫不愿开启的童心,他用“老师,我又让您失望了吧!我知道您很生气,可您千万别不理我,我一定改。”的肺腑之言表达了改正的决心,老师也成功地深入了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战胜了自己。
其他文献
在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新世纪初,平面媒体继广播、电视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国内平面媒体刚刚开始市场化进程,前进道路上还会面临许多问题,如产权界定、市场竞争等问
为什么要写作?有务实的原因,也有务虚的理由。  阎连科最初写作,原因是想调到北京,因为他看到张抗抗通过写小说,成功进了城,于是苦练笔,勤写作,废稿很多,但精品也有不少,就凭这些精品,他也调到北京,成了专业作家。因为专业,越写越好,直到如今的不可思议。  莫言写作的初心,只是为了每顿能吃上饺子。在粮食匮乏的当时,饺子成了闪着诱惑之光的圣物,而这,就是莫言为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目标。因为这个目标,他
期刊
爱情、婚姻、家庭在汉语中就像一串步步成熟的甜蜜果子,一直都是带着情感温度的词汇。相爱日久的恋人最终走进了婚姻殿堂,从此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相守一生。我们在电影电视里见过很多神圣的西式婚礼,庄严的教堂,庄重的誓言,引得国内不少男男女女心神向往,有潮人甚至不怕犯“再婚”之忌,中式西式婚礼各来一次,当然此举也可能只是一些人在炫富烧钱或体验新奇,但不管怎么说,婚姻对一般中国人而言,是一件极其严肃、慎重的人生
期刊
在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建立儿童文学的新的评价标准。儿童文学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不斷在动态变化的观念,这个观念里边的评价标准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理论界、评论界如何能够应对这种变化,建构起相对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呢?我个人觉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来探讨一下儿童文学新的评价标准。  第一个方面,就是建构儿童文化产业理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儿童文学图书的出版已经完全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形态。在
期刊
最近,《长城》公映,影评人“亵渎电影”公开抨击《长城》是一部烂片。“亵渎电影”的长文发表没多久,乐视影业CEO张昭转发回复:“不用码那么多字,改改你的微博名。”随后,乐视影业官微还发布了一张警告函,要求该影评人删除微博、置顶道歉,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某部影片进行评价,是每一位公民的权益。不管评论的是否客观,是否到位,这与评论者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平等有关,但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而乐视影业不但CE
期刊
壹  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传媒盛宴的时代,是毫不夸张的形容。今天我们确实处在各色各样的媒体的包围之中,除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以外,数字化的网络新媒介更以无孔不入的神力侵蚀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脑、手机、视频、微搏、微信……每天传播着数以亿万计的“有声有色”的信息,几乎包揽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领域里的资讯、交流任务,甚至“越俎代庖”地充当起文学、戏剧、影视等文艺作品的超级传播者,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