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在严重产科出血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fzqgkvbav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孕妇在生产过程出现严重出血,严重威胁到孕妇自身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严重产科出血的治疗因给予高度的重视。现对20名在产科出血的孕妇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研究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在治疗过程起到的作用进行概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纤维蛋白原的适应症
   纤维蛋白原是血小板中释放的一种凝剂,一般用愈合伤口前的出血;对适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等疾病,纤维蛋白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1.2 凝血酶原的适应症
   凝血酶原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在人体主要是又肝脏合成;适应于:(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2)肝脏疾病及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3)术前的准备,防止手术中出血。
  1.3 临床资料
   分析20名产科出血孕妇的资料,使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为实验组,只使用血浆和全血的为对照组。实验组平均年龄26,5名孕妇应子宫收缩力缺乏致产后出血,2名孕妇晚期产后出血,2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名胎盘前置;对照组平均年龄24岁,子宫收缩乏力6名,胎物残留2名,胎盘前置2名
  两组孕妇均出现休克现象,对两组孕妇血液进行实验室检验得如下表结果(例):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血小板减少﹤10×109/L 7 10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6S 9 9
   纤维蛋白原﹤2g/L 10 10
   两组失血量的比较(例):
   失血量(ml) 实验组 对照组
   2000~3000 7 5
   3000~4000 3 4
   000~4500 0 1
   两组孕妇休克时长的比较(例):
   组别 2~3h 3~4h 4h以上
   实验组271
   对照组361
   两组输血量的比较(ml):
   组别 血浆 少浆血 全血 总量
   实验组 500 1200 600 2300
   对照组 800 900 700 2400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凝血功能好转时间上有显著差异。
  2.2 两组孕妇在休克时长上无明显差别。
  2.3 两组所需输血总量亦无较大差距。
  3 讨论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易出现于孕妇的生产过程中,同时,严重的创伤、烧伤等原因,受损的组织会产生大量组织因子,这些因子进入血液后可促发凝血,也会导致DIC;此外,对于肿瘤病患者而言,肿瘤位置的改变和肿瘤的坏死,肿瘤细胞中的促凝血物质和蛋白酶类物质分别刺激外界凝血系统,凝血因子受到刺激而被激活从而产生大量凝血酶而促发凝血。相比于肿瘤细胞的自然死亡,化疗及放疗杀灭肿瘤细胞释出其中促凝物质,更容易触发DIC。DIC的治疗十分复杂,尤其是对于急性白血病(AL)合并DIC的患者,其本身的凝血能力较普通人底,故而疗效和预后会更差。应用全血和血浆的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应用PCC(凝血酶原复合物)+Fg(纤维蛋白原制剂)实验组,对照组的凝血因子浓度相对较低且凝血因子有受损的可能性,实验组有针对性的PCC加Fg的治疗疗效越显著。AL本身凝血因子的缺乏更加严重,仅仅使用血浆和全血的情况下,对输入的量要求较大,若对于一些危重病人,由于身体机能状况,对于输入量有诸多限制,因此使得得不到足够的凝血因子而疗效造成影响。此外,人体血液中有着抗原的存在,对进入身体的“外来者”有着强烈的抗性,极易引起免疫反应,所以,大量的全血输入也是不切实际,不可取的。弄清DIC的原发病对与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只有了解清楚原发病,DIC才能可得到改善。据调查显示,应用PCC与Fg的患者,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且无一例死亡,基本可以断定PCC和Fg安全可靠,在临床的治疗上值得推广。
   资料表明,实验组好转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状好转显效快,这对于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产科DIC的发病十分急剧,死亡率也较高,若能及时的补充血浆的输入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注意,单一的药物无法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应同时给予凝血因子的补充,若在经过多种治疗仍无法止血时,子宫的切除也是抢救的重要手段。
   由于纤维蛋白原的功能,会造成这样的误解:纤维蛋白原的使用会使得脏器受到进一步的循环阻塞,沉积量也越来越多。据可靠数据表明,但纤维蛋白原的剂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并无任何的危害。当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同时孕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无法控制的大出血,这时大量的输血是必要的。血液中对止血的有效物质如纤维蛋白原仅仅占血液比例的很少一部分,能起到的凝血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对单独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输入能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同时起到止血作用。
  产后出血、休克、羊水栓塞是妇产科DIC的常见诱发因素,DIC的发病会给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对DIC能做到及时、尽早的诊断与治疗是预防产科出血的有效手段,是保证孕妇与胎儿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有可能发生DIC的孕妇的照顾和护理要从多方面来加强:(1)找出DIC原发病的病因是预防DIC的关键手段,在日常的护理中对注射物的功能引起重视,要阻断一切可造成血液凝固物质的使用。DIC严重的孕妇在生产时,接生医生和护士应加快孕妇的生产,如果孕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休克,应及时的给予抗休克治疗。(2)按成分输血:对产科DIC的救治,新鲜血液的输入是最优选择。若是仅输入某些有促凝作用的血液成分,如少白红细胞时,需要同时补充加输血浆,输入量以实际情况而定。也有特殊情况出现的可能,要求输入新鲜的冰冻的血浆,因为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含量高。在血液的凝固过程中,血小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治疗产科DIC的时,适量补充血小板也能够起到止血的效果。(3)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应用:当孕妇出血量过大,依靠输血以无法对其进行控制时,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输入就成为这时治疗的重要手段。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使用量需根据孕妇实际的出血情况来做出判断。一般认为,首次对纤维蛋白原的输入量可控制在2~4 g。除此之外,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也是很必要的,它含有一些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一些凝血因子,如Ⅱ、Ⅶ、Ⅸ、Ⅹ等,这些均为凝血所必需,补充的最佳时机在高凝期后仍有持续出血现象时。(4)产科DIC对肝素的使用要慎用:肝素能减少凝血因子的衰竭,对产科DIC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同时肝素有抑制凝血致活酶的作用,是纤维蛋白原不能转化成纤维蛋白,妨碍凝血酶的形成,对血小板的凝聚也起到阻碍作用。肝素肌注可引起局部血肿,静注后可产生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输入的肝素量过大不仅起不到止血,凝血作用,反而会抑制凝血酶的作用,造成出血加重等后果。因此,在产科DIC中是否使用肝素,应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和DIC的原发病病因来决定。
   认清DIC的原发病,对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正确合理使用,对于产科临床出血的治疗,降低危险程度,减少死亡率有重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屠伟文.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在严重产科出血中的应用[M].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11(5).
  [2]段婷,常瑛. 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在DIC治疗中应用价值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12).
  [3]杨华,朱启娟,黄秋云. 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在抢救产科DIC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
  [4]李浩生,林静吟. 纤维蛋白原在产科DI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05,2(26):259-260.
  [5]王兆钺. 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临床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08(14):238-240.
  [6]夏勇,张月香,石光.分成输血在抢救产科出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3).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调查普外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情况,分析切口部位感染的原因,采取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切口的感染率。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1 概述   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占医院外科感染患者的20%左右,是医院最常见的感染患者之一。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不但增加了医疗费用,使患者的负担增加,而且使患者的痛苦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更有甚者会引发脓毒血症,导致死亡。  
期刊
肿瘤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相当常见。我院急诊观察室自2008年6月以来共收治37例,占同期急诊总数的11.5%。在综合医院,约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5.5~8.7%。由于此类疾病的病情严重,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预后不良,故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将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1 常见病与治疗原则   上消化道指空肠上段以上的消化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表现是呕血与黑便,以及由大量出血所引起的
期刊
【摘 要】 恶性肿瘤、感染、肺栓塞、结缔组织病变等都有可能引起胸膜炎,对于胸膜炎病因的分析,能够有效的找出治疗胸膜炎的方法,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胸膜炎;病因分析;诊断   胸膜炎也可以称为肋膜炎,显而易见是胸膜上的炎症。由于病毒或者细菌等致病因素刺激胸膜所导致的胸膜发炎,就是胸膜炎。根据胸腔内有无积液,胸膜炎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胸腔内有积液称为渗出性胸膜炎,一种是无积液称为干性胸膜
期刊
【摘 要】 本文作者以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呼吸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呼吸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关键词】 呼吸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1 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1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
期刊
【摘 要】 的:观察改良开塞露灌肠法解除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方法:对60例因卧床导致便秘病人采用开塞60ml+0.9%生理盐水40ml不保留灌肠(实验组)和开塞露60ml不保留灌肠(对照组),观察两组开塞露灌肠后病人排便的效果。结果:实验组60例便秘病人灌肠后60例均排便,总有效率为100%;灌肠后第一次排便平均时间1.5h;排便次数1~10次。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7.3KPa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两例Richter综合征(RS)临床特点及观察R-CHOP的疗效。方法: 报道了两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并对其进行R-CHOP方案治疗。同时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两例患者腹腔内巨大包块明显缩小,近期疗效明显。结论:RS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由惰性向侵袭性转化的一种特殊类型,预后差。R-CHOP方案是值得推荐的方案之一。   【关键词】
期刊
1 病例报告   飞行人员,男,31岁,飞行机种:直升机。发作性眩晕6个月后入院。自诉6个月来发生视物旋转4~5次,近期发作则较为频繁,每次持续6~15s,可自行缓解。近期睡眠欠佳,记忆力下降。在院期间发生眩晕2次,每次持续约10s,均自行缓解。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 118/78 mmHg,心率72 / 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眼、耳鼻喉、口腔、神经内科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X线
期刊
患者***,女,47岁,因子宫肌瘤入院手术治疗,访视评估患者ASA1级,采用全麻,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g,行全麻设备、药品准备,患者于7:50由护士带入手术室,核对患者,监测Bp105mmHg,HR80次/min,8:05静注咪达唑仑5mg,丙泊酚50mg,芬太尼0.3mg,维库溴铵8mg全麻诱导下气管插管成功,8:18开始手术,术中全屏静脉麻醉维持,手术顺利,术中患
期刊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气管切开术能解除呼吸道阻塞、恢复气管以下呼吸道通气、缩小呼吸道死腔、增加有效呼吸量。应用于喉部机械性梗阻、喉外伤气管上端阻塞、预防性手术等[1]。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就我科2007年9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12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2例,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8
期刊
1 病例摘要   患者,孙秀英,女性,82岁,因“站立、行走、咳嗽后小便不自主排出半年,无痛性肉眼血尿一周”入院。病史特征:患者于半年前起出现站立、行走、咳嗽后小便不自主排出,每次排出尿液量可沾湿约2张手纸,平卧和睡眠时无此症状。1周前出现肉眼血尿,尿初淡红,尿末鲜红,不夹有血块,不伴排尿时疼痛,无尿频尿急。既往史:哮喘、慢支病史3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腹稍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