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将德育渗透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加以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该门学科的教学中,确保学生形成明辨是非、坚韧不拔、勇于承担等品格。本文就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展开论述,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德育;品德与社会;策略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增强使命感。《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教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到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理论与生活场景结合,提高学生认同感
  教材的理论知识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单纯的文字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作用有限。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材知识和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传达的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中华美食》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采取生活中的场景作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食物,提问学生:同学们,大家最喜欢吃妈妈做的什么菜?可否详细描述一下这道菜呢?引发学生的积极讨论。让学生以妈妈做的饭菜为讨论点,展开论述学习,讨论范围一步步扩展到全国美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最后,教师还要以生活中的场景为例,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教师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浪费粮食的行为正确吗?“粒粒皆辛苦”这句话,大家知道背后蕴藏了什么道理吗?在学习完教材内容后,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浪费粮食是一种陋习,通过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认识到珍惜粮食是正确的行为习惯。此时,课堂教育能够达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德育教育才能够有效渗透入课堂教学。
  二、开展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课堂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如果不在实践中运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知识永远都是死知识,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教师在课堂讲解完知识之后,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书本上所讲的道理,学以致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我与家庭》时,为了让学生知道应该尊重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教师在讲授完课堂内容后,可以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帮助父母干一件家务。家务的形式不限,可以为洗衣服、洗碗、扫地等形式。要求学生在干完家务之后,写一段内心感受,在课堂上朗读分享。學生在帮助家长干家务的同时,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自己的肩膀上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同时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学生在实践活动完成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在旁加以引导,教育学生要体谅家人的辛苦,感受到家庭亲情,要懂得感恩,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生在实践之后,对教师的教导理解地会更加深刻,教育意义也更加深远。
  三、跳出教材限制,多种方式深入学习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应该跳出教材限制,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教学,全方位教育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一蹴而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主题辩论,主题以教材为依托,适度拓展。如“尊重父母”、“热爱祖国”、“摒弃生活陋习”,都能作为辩论主题,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深入讨论。
  以“摒弃生活陋习”为例,教师可将班内的同学分为几个组,组内讨论生活中存在的陋习,比如,随手乱扔垃圾、不排队、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些都是生活中的陋习。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如何摒弃生活中的陋习,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学生在辩论时能够展开思考,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使道德教育深入学生心中。除了开展小组讨论辩论之外,还有很多形式可以用来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可积极思考不同的教学方式,跳出教材限制,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中,优化教学成果,达到教育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责任心,让学生成为有担当的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格。教师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探寻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活动开展要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起到《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真正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19,(50):116.
  [2]王丽丽.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9,(3):238.
其他文献
摘要: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课间十分钟为例,对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课间十分钟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 课间十分钟 探究   以往的校园,只要下课铃声一响,整个校园将成为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可是实然,很多学校不准许学生课间出去玩耍,课间活动一片沉寂,没有应该的欢声笑语,出现了“沉寂的
期刊
摘 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以断尾求生的勇气,破除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以热情主动的姿态,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方略,从而点燃一盏盏“兴趣”之灯,进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pep小学中年级英语教学为例,探讨了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  兴趣,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字眼。兴趣犹如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为了保证单位与员工的有效沟通,成立了工会这一组织。它的成立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让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事业单位,为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员工也得到了一定的成长,从而实现双丰收的效果。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形势下的政工工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做出了详细的探讨,希望为后期的政工工
期刊
摘要: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莫过于计算,让学生学好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因为计算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然而,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就感到很困惑,觉得非常简单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却感到很困难,总是没能达到老师自己想要的效果。为了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
期刊
摘要:追问在教学中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通过追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课堂气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有层次、有逻辑的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问运用;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是奠定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重要环节,而追问则是对问题的再一次开发,
期刊
摘要: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法治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学校教育是培养公民法治意识,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极为重要的途径。高中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利用科学的方法渗透法治教育,调动学生学习法制的自觉性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组织辩论赛等各种各样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
期刊
摘要: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教学的管理来完成的,还有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 创造良好环境 做好“启蒙老师” 父母重视程度 正确对待失败  父母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
期刊
一、概念教学需要怎样的情境  如果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个数学情境,学生只是停留在情境的表面,不能进入数学实质性的领域,感觉不到今天的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那么这种数学情境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那么有价值的概念教学情境必须体现哪些特点呢?  1.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前提。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我带着敬畏和感激,读了《面向个体的教育》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对李希贵校长有了初步的了解。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李校长对教育的理解,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让我感受到李校长的智慧和对教育深深的爱。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有这样一所学校,原来有这样一位校长,原来,教育可以这样……  一、当教育成为服务业,我们要学会等待  他说:一个孩子犯错误了,他往往需要时间反思,甚至需要一些经历和体验帮助他认识自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型的教育手段都被应用到了课堂之中,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对小学生而言,语文课程相对比较无趣,学生很容易走神,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更加灵活,很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原本沉闷的教学氛围。借助讨论式教学,学生互相讨论,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会了自主解决问题,养成了自主思考的习惯,进而巩固所学的知识,深化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