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m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观察组(甲状腺全切除术),每组各2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显著降低(33.3% vs 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有降低(20.8% vs 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相对提高预后质量。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除术;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8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196-02
  结节性甲状腺肿作为甲状腺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比较常见的手术方式,而前两者的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多,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而限制了其临床疗效,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呈逐年增高趋势[1]。本研究中,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观察组(甲状腺全切除术),每组各24例。24例对照组患者中,其中甲状腺Ⅰ度肿大1例、Ⅱ度肿大21例、Ⅲ度肿大2例,男6例,女18例,年龄43~65岁,平均(53.0±6.0)岁;24例观察组患者中,其中甲状腺Ⅰ度肿大1例、Ⅱ度肿大22例、Ⅲ度肿大1例,男7例,女17例,年龄44~66岁,平均(53.5±6.5)岁。两组甲状腺肿大程度、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颈丛麻醉,钝性分离甲状腺,结扎甲状腺上极血管,注意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依次结扎甲状腺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肿静脉,分离甲状腺峡部,并切除甲状腺侧叶,但需要保留甲状腺背侧腺体及其包膜组织。
  1.2.2 观察组手术方法 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颈丛麻醉,钝性分离甲状腺,结扎甲状腺上极血管,注意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依次结扎甲状腺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肿静脉,分离甲状腺峡部,并切除甲状腺侧叶。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通过超声、CT等检查,术后对甲状腺肿物进行检查,评估其复发情况。常见并发症为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术前发音正常、双侧声带活动对称,术后声音嘶哑、声带活动异常;甲状旁腺损伤:术前血钙正常,术后血钙降低,并伴有抽搐症状;甲状腺功能低下:停用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钠2周,复查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或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降低,而促甲状腺激素升高[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33.3%),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25.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有减少(2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见表2。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前些年临床上多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术后剩余的甲状腺组织相对较少,术后多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刺激促甲状腺激素的过多分泌,导致剩余甲状腺滤泡增生,并且有文献报道,甲状腺手术切除越多,剩余甲状腺组织越小,其术后复发率越高[3]。近年来研究发现,应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能够明显抑制甲状腺滤泡增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等情况。
  甲状腺手术治疗前需要掌握甲状腺的解剖结构及其可能的变异情况,术中操作规范、仔细,保证输液清晰,充分暴露喉返神经,尽可能减少对血管、神经的不必要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甲状腺全切除术能够相对彻底的根治病灶,避免二次手术的创伤和痛苦[4]。
  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作为甲状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影响手术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预后质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甲状腺的解剖结构、甲状腺切除范围,以及手术操作水平有关[5]。手术切除过程中,需要充分显露喉返神经,于甲状腺固有被膜、外科被膜间充分剥离,并且紧贴甲状腺固有被膜,进行手术切除操作[6]。术前了解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的性质、位置,以及血供情况,手术过程中,需要仔细辨别神经、血管,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甲状旁腺组织,同时注意组织的解剖变异情况[7-10]。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显著降低,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有降低,总而言之,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患者预后质量相对较高,术后适当给予外源性甲状腺素替代疗法,能够有效避免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11-12]。
  [参考文献]
  [1] 罗天平.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4):77-80.
  [2] 陈文晓.甲状腺全切除术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首次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6):113.
  [3] 申阳.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7):2541.
  [4] 虞正鑫.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全切除术36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218.
  [5] 邵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7):757.
  [6] 阮立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价值思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9):1059.
  [7] 郝长恒.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老年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结局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11,3(17):116.
  [8] 赵亮.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治疗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140.
  [9] 农跃.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39-140,142.
  [10] 曹玉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159-160.
  [11] 蔡去病,洪浩波.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囊内甲状腺切除术11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58,162.
  [12] 李伟文.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再手术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07-108.
  (收稿日期:2013-05-2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型钢板置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普通解剖钢板)和实验组(锁定钢板),术后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疗效。 结果 锁定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普通板组(P0.05);根据Johner-Wruh评分结果,
期刊
[摘要]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创新性活动,对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乃至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科研成果呈现多样性,对其业绩的评价日趋复杂。科学、系统的医学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是医学机构科研绩效评估的核心。对医学科研机构的科研绩效做出科学的评价,就必须具有评价组成科研机构不同单元(人员、科室)的科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主要介绍新建三甲医院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中不同单元的赋予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对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时间段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同一类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2次/d,30min/次,持续训练2周。于入院时及干预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干预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用于检测临床标本乳头瘤病毒HPV18亚型的应用价值。 方法 设计针对HPV18-L1 基因序列中6个区段的4条特异引物,在等温条件下(65℃)进行核酸扩增反应1h,在扩增前加入钙黄绿素作为反应指示剂;利用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进行敏感型检测以及检测正常体检妇女和患者子宫颈分泌物的HPV18亚型。 结果 LAMP检测HPV18 L1基因的敏感度为1000拷贝每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专病门诊患者长期管理中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哮喘专病门诊接诊的哮喘患者4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9例,对照组210例,均进行规范治疗及肺功能检测,观察组给予ACT,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显著改善,ACT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明显,差
期刊
[摘要] 目的 检测牛黄清感胶囊对甲型A/Brisban/10/2008(H3N2)流感病毒抑制和预防的作用,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在MDCK细胞培养内,采用病毒细胞形态变化CPE法、MTT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牛黄清感胶囊对甲型A/Brisban/10/2008(H3N2)流感病毒的抑制和预防作用。实验分1次用药组和3次用药组,计算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最小有效浓度M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治疗效果。方法 39例HL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HP+CVVH组(A组,n=19),对照组(B组,n=2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HP联合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甘油三酯(TG)、白介素-6(IL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GIST临床资料。 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部11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8例,结肠2例,直肠2例。行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和小肠肿瘤切除术5例;2例直肠GIST经肛门切除;17例行开腹手术,无广泛转移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仅有4例患者按疗程口服伊马替尼辅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药物(戊巴比妥钠、三溴乙醇、乌拉坦和水合氯醛)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6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普萘洛尔对照组、戊巴比妥钠组、三溴乙醇组、乌拉坦组、水合氯醛组。腹腔注射给药,缺氧瓶法测定小鼠缺氧耐受时间及耗氧率,并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心率变化。观察常温下不同药物对小鼠缺氧耐受时间的影响,并分析缺氧耐受时间与耗氧率、心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影像特征及生物学危险度评价。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合文献分析与肿瘤危险度相关的MSCT征象。 结果 21例患者肿瘤极低危险度1例(4.8%),低危险度2例(9.5%),中等危险度5例(23.8%),高危险度13例(61.9%)。GIST的生特学危险度与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界以及肿瘤坏死出血、邻近器官侵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