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志:站在人生的“吸烟处”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o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当年人称“白石虾”、“悲鸿马”一样,圈内把“立志牛”的称号送给王立志,无论从他作品或本人来看,都再合适不过。年过古稀的王立志身上,有一种专属于他这一代画家的姿态与精神保持并贯通始终,温和率真却不失狂逸之韵,上下求索而又不忘初心。站在人生的“吸烟处”,王立志享受着另一番自由快意。
  一头牛的绘画“远征”
  5月25日下午,记者走进山东艺术学院王立志教授的画室,“扑面而来”的就是三头黄牛。在王立志笔下,有的公牛狂奔而来威风凛凛,有的小牛犊伸长脖子和学童一起看画书,有的牛发起犟来,任牧童使出浑身解数把缰绳扯的崩直,也难拽得它回头。
  像当年人称“白石虾”、“悲鸿马”一样,圈内把“立志牛”的称号送给王立志,无论从他作品或本人来看,都再合适不过。
  “画着玩”,王立志热情的招呼记者坐下品茶,并笑言“与牛结缘纯属偶然”。
  在王立志还未出生之前,父亲一人北上“闯关东”,他自幼跟随母亲长大。一次在家中画画时母亲站在旁边笑问,“你画了这么多,不会画头牛吗?”这一句话竟激发了他的灵感:母亲是属牛的,自己又从小就很喜欢牛,于是便当即回答母亲说:“行啊,一准能画好。”兴起之下他画的第一头牛得到了母亲的肯定,也自此走上了“画牛之路”。
  实际上,“牛”,是一般画家不愿画的题材。从韩湟、徐悲鸿,到李可染、范曾,历代不乏画牛高手,在这方面很难再有新突破。还有,人们对牛太熟悉了,画得稍有不足,便不会被接受。正如古人所说:“画鬼怪容易,画狗马难”。
  不过,上了牛劲儿的王立志背起画夹到江南水乡画“水牛”,到内蒙古草原画“蒙古牛”,到陕西黄土高坡画“秦川牛”,到鲁西南沿岸画“鲁西牛”,到青藏高原画“牦牛”……他还画“西班牙斗牛”、“麝牛”、“瘤牛”、“犀牛”、“非洲野牛”……汉化石刻牛的神态、诸葛亮“木牛流马”的形貌、蒲津古渡唐铁牛的作用、华尔街牛的气势、深圳拓荒牛的健犟、济南金牛公园牛的丰富、卡通牛的情趣……各种牛的风格与意向在他的心中堆积沉淀,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心中形成了:如果能创造一种牛,使其造型具有各种牛的长处,它的表现语言不将会大大丰富?
  王立志笔下的牛并非工笔细作,而似用笔墨肆意涂刷出来。记者看到,《春回大地》中的“立志牛”,身躯异常雄健,浑身透着阳刚之美,锋利的双角似有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然而,在風光明媚的春天里,它迈着猫步悠然前行,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前方,透出“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意象。“最终画得不像牛就成了”,王立志此言或许正暗合了大师齐白石那句“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形式与境界,不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嘛?
  一代“画魂”的道心逸气
  谈起丹青之路,年过古稀的王立志直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有许多事都是在道法自然中成功的。”
  “走遍大江南北,内心最惦记的还是老家烟台的一条小路”。王立志告诉记者,那条小路当时叫做儒林街,“小时候,我可以拿着滑石从南头到北头画满整条街”。回忆儿时,王立志满脸的快乐与恬淡。
  上学后,老师的培养方式也非常独特。老师经常把画了一半的画拿来,让王立志完成另一半。“硬着头皮完成,结果画完老师一看还不错。”就这样,从最基础的点、线、面和造型构图开始,王立志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绘画童子功。
  初中毕业,王立志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山师艺术专修科,这个选择无关情怀,也并非挚爱,理由很简单——“一个月12块5的补贴可以保证不饿肚子。”后来,“1979年,山艺恢复大专招生”,王立志又成为学校国画班的一名老师。
  “当年老师们教导的是潜心做学问,当了老师之后也同样教给学生们”, 王立志坦言:“当年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画也能卖钱。”
  第一次“出卖”自己的画作是在1985年前后。彼时,王立志担任学院的艺术研究所长,因工作忙无整体时间画油画而改画国画。他先是从师画鱼名家张鹤云,从张老师的“九笔成鱼法”入手,两笔画头,两笔成身,5笔画鱼鳍。某次,一位朋友慕名到办公室欲求一幅国画。王立志挥毫画成之后拱手送给友人,却被问到“多少钱?”惊愕之余王立志反问:“还要钱吗?”“当然了!他们都要钱!”“他们?多少钱?”“30一幅”“那我也30”。
  “成交”之后,王立志的心情久难平复。纠结过后,他“还是决定坚持自己,无论对与不对。”面对今天的艺术市场,王立志有诸多无奈“上次去英雄山书画市场,四张我的画作竟然有三张是假的。”
  画品即人品,风格即人格,在王立志人物画的一片禅机之中,他的道心逸气可见一斑——《李白醉酒》中明月青松下酒仙半醒半醉依枕酒坛举杯邀月;《共饮秋色与菊同醉》中陶渊明野菊丛中向菊敬酒;《苏学士纳凉啖荔图》中苏轼遭贬后摇扇唤清风;《郑板桥敲驴得句图》中郑板桥神游天外……“胸中无尘滓,下笔如有神”。王立志认为,“从佛教哲学来看,世界的本质是“心”,心体为静,以心役手,神会融通,方能画出高品位的作品。”
  一画一世界:浑厚苍润中的设色浪漫
  “我从作品中感受到的那种意境传达,是东方的,但绝不是阴柔之美的;画面中飘洒的狂逸之韵(我尤其喜欢那些“牛”),是现代的,但绝不是“现代主义”的。也许就是这种介于中西与古今之间的模糊性,恰构成了吾师作品中的“个人性”。”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说。
  王立志早年对油画、年画、国画都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多年的创作,成绩颇丰。早在1959年的学生时期,他和几位同学以大跃进时期的东平湖腰斩黄河水利工程为写生底稿,联合创作以群体人物为主的48米长的国画《奇创》,当年入选全国美展并在《美术》杂志发表,成为山东名载史册的巨作。
  “同学们分成4组,歇人不歇马,白天晚上轮流作画,高处踩凳子画,中间的站着画,下面的蹲着画,足足画了两个月。”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王立志表示:“我和同学们当时没考虑那么多,后来一下子竟成了我们的成名之作。”
  此后,王立志先后应邀为《迎春花》、《山菊花》、《大刀记》等著名小说作插图,更使其名声大震。他凭借自己的笔墨功力,逐渐形成了融汇中西、浑厚苍润的独特画风。如今中国美术馆收藏了王立志一幅题为《过去的岁月》的油画。画作描绘了一个黄河边收麦子的场景,捡麦穗的老人、翻花绳嬉戏的小姑娘、哺乳孩子的母亲皆入其画。
  “那是80年代初,我把妻儿赶到亲戚家,一个人关在美术馆宿舍埋头苦画一个月完成的。”王立志告诉记者:“你无法想像在那样一个年代,画家是怎样生存下去的”。他以“过去的年代”为名,送到北京参展。“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题材,经过众多专家的考核,最终竟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收到北京寄来的400元收藏费,传达室大爷感叹:“王老师发财啦!”王立志心想:“这张2米长的画总算有地儿安放了。”交谈中回望过去,王立志娓娓道来,平静地出乎我们的意料,用他的话说“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早已渐行渐远”。
  画家朱新建在《决定快活》一书中说道:坐火车的时候,我经常空着好好的位子不坐,一直摇摇晃晃地站在或者蹲在车厢与车厢连接的地方,虽然不很舒服,却另有一份快乐,这儿是“吸烟处”。……边缘就边缘吧,另有一番自由自在,可以胡说八道的乐趣,这大概就是人生的“吸烟处”。
  王立志的日子好像也是这样,“传统的”或者“当代的”、“中国的”或者“西方的”、“民间的”或者“经典的”、“年轻的”或者“老到的”……“实在搞不清自己究竟喜欢哪一类,我总是很边缘”,在人生的“吸烟处”,王立志享受着另一番自由快意。
  王立志简介:
  王立志,祖籍潍坊昌邑,1941年生于山东烟台市。196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当代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山东花鸟画院副院长,齐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
其他文献
还记得北野武在69届威尼斯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句话么?——“3D也就拍黄片还有点用,对其他片子根本没用。”现在这个想法终于被阿根廷导演加斯帕·诺埃付诸实施搬上大银幕。  每年都会有这么一部视觉上、心理上、情节上独到或出位的情色电影,让见过大风大浪的电影记者们也瞠目结舌。只不过,当“性”失去了文化救赎,而仅仅成为电影史上的噱头,能让人记住的或许只有曾经坐在影院里被喷了一脸。  《爱恋3D》:  
期刊
1、动物福利起源  动物福利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1822年,英国国会议员Richard Martin在议会倡议设立草案,认为基于人类的慈善仁慈之心,应当禁止虐待马牛羊。他参与创建了英国反虐待动物协会,这个协会不久被英国王室所认可,被授予“皇家”称号。到了20世纪,现代动物福利者遍布西方各地,动物福利的理念广为传播,许多国家对动物福利进行了立法。  2、动物的“五大自由”  概括地说
期刊
1974年,一位挪威体育历史学家研究了1924年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的情况。他发现,最终的冬奥会成绩出现了差错。他重新计算了得分,发现挪威运动员豪格不应当获得比赛的铜牌。  实际上,获得比赛第三名的应当是安德烈斯·豪根,由于两人都是挪威人而且名字十分相似,一个叫豪格,一个叫豪根。不过,豪格不会听到这个肯定会令他痛苦异常的消息了。因为这个错误被发现时,豪格已经死去40年了。
期刊
快步走:步行是最简便易行的有氧运动,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量效果最好。还能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可降低血压,调节血脂,调控血糖。推荐运动频率:每天步行约4.5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5次左右。如果工作忙,抽不出整块时间,可以上午、下午、晚上各10分钟。快步走也可双手使用手杖,使运动更协调平稳。  游泳:游泳对人体神经、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环有神奇的锻炼作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全身性运
期刊
人和动物之间本没有界限,人类本身就是动物之一种。当有一天人类成为宠物,一切安身立命的资本荡然无存,这个时代会变成什么样子?让动物来统治地球,或许会比人类做得更好。那个被固化的“领地”,本来就不是人类的专属。  狗遛人的故事:人类一旦脱离集体,将一无是处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
期刊
2013年11月初的一个上午,我致电约访张春秋老师。87岁的她将采访定在下午三点,地点则约在附近咖啡厅,理由是家有重孙,采访环境欠佳,有失待客之道。  在约定时间按动门铃,张老穿着暗红毛衫与同色长裤走出来,皮肤白皙精神矍铄,整个走廊顷刻生辉。采访在并不繁忙的咖啡厅角落里进行,张老轻言细语,将癸巳年的冬天隔在珠帘外,卡座里则是八十年的伶人春秋。  在上海少年成名,跟师姐妹到照相馆拍照,摄影师独留了自
期刊
3日下午至晚间,一场暴雨突袭济南。根据济南气象局信息,截止到4日早9点20分,全市平均降雨量62.7毫米,级别为暴雨。市区平均降雨量为78.4毫米,全市最强的降雨区域出现在商河,截至昨晚20:10,商河县24小时内降水量已达166mm。按照大明湖120万方蓄水量计算,济南这场雨大概相当于447个大明湖的蓄水量。济南部分路段降雨量1小时超50mm,十几条道路积水严重交通管制,百余辆车熄火抛锚。  从
期刊
导盲犬们的城市命运  自5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明确,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同一天,由郑州导盲犬服务中心组织,3只导盲犬与10名视力残障旅客,从郑州东站乘坐G6911次列车到洛阳游玩,这是铁路部门对导盲犬政策放开后,国内首次由视力残障旅客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  中国目前有1691万视力残疾人士,在大陆服役的导盲犬只有67只。导盲犬和盲人之间的故事,某种意义上是对城
期刊
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医学院的学生们带着担架,拎着兔子牵着狗,走向实验室。解说词说:担架是为狗准备的,兔子没有,這意味着兔子将不再生还。影片的结尾,是师生们为实验动物建立了纪念碑。每年清明,他们会去献上鲜花。易中天说:“这不是虚伪,而是人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生命尽可能的尊重。要知道,只有尊重一切生命,才能最后真正尊重人自己。”  还记得前几年吗?山东的枣庄、蒙阴等地出现了“野狼”,顿时舆论沸腾。
期刊
“前场美如画,后场豆腐渣”,这是球迷们对鲁能在今年各项赛事表现的戏谑之言。客观地说,尽管王大雷、戴琳的到来,对鲁能后防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对攻防节奏日益增强的中超赛场来说,这点改变还不够。  亚洲外援的迟迟未定,戴琳的受伤与停赛让李松益“横空出世”。這个生于1993年的年轻小将,天降大任于其身,以出色的技术与超越年龄的成熟为鲁能后场带来了质的改变。球迷为这名新星的崛起深感欣慰,主教练库卡更是盛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