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常规枯燥的音乐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下,音乐课越来越受到重视,成為小学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对美妙的旋律是充满着向往的。随着时间的累积,接触到音乐理论以及五线谱知识,却望而却步,音乐课堂失去了应有的魅力。由于教师习惯于固定模式的教学方式,课堂结构简单,教法单调,缺少创新性,使学生无法投入到课堂中,不能更好体会和学习音乐知识。
  如何告别枯燥课堂呢?那么就需要改革,这就急需我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以及学生观。传统的音乐教学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地域不同、城乡差异等方面。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更具弹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如:童话故事表演唱、音乐家的故事、外国儿歌等。音乐的实践有很多,如:演奏乐器、唱歌、欣赏、舞蹈、创作等。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
  一、音乐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活动,教师应很好地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特有的对集体活动的热衷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将学习内容与多样活泼的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共同完成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集体的凝聚力,分享成功的喜悦。在一个个开心的游戏中,学生们不但舒展了肢体,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并为自己融合在一个时时闪耀着创造火花的大集体中而感到热情高涨。如在课上训练听觉能力时可设计“听听这是什么乐器声”的游戏:在帷幕内打击、演奏不同音色的乐器,让同学们来猜。低年级可选用音色差别较大的乐器,中高年级可选用音色差别较小的乐器。这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乐器知识,了解到各种乐器表现不同情感的功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听觉能力。又如,学习五线谱时,可设计“跳五线谱”游戏:在地上画好五线谱,编一首简单的曲谱,让学生唱出音名的同时,用脚在地面的五线谱上,踏住这一唱名的音位。这种游戏动口、动脚又动脑,有利于同学们快速掌握五线谱,诱发其音乐兴趣,从而感受音乐的美。我在教学歌曲《火车开啦》时,除了运用现有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外,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学具代替正规乐器为歌曲伴奏。有的同学敲铅笔盒,有的同学敲墨水瓶,还有的同学用直尺敲击桌面为歌曲伴奏。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其中,这样的欣赏课突破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人人参与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外,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参加校、市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是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善于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美
  音乐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在低年级学生音乐课上,他们更是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因而,为歌曲编配动作,通过音乐形象创编故事,边唱边表演就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在遇到歌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时候,应尽量让学生自编动作来学习感受。例如:学习《洗手绢》一课时,歌词是易于用动作来表现的。像“红太阳”,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斜上举来模仿太阳的样子;唱“妈妈洗衣我也来”这一句时,学生会用挽袖的动作来表示等;当把这一系列的动作贯穿起来做时,由于学生对自己编创的动作特别有感情,以情带声,歌曲也就会唱得特别投入,效果也特别好。这种把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编成小故事的教学方法,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们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要实施此第一步,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
  三、汇聚多种方式,表达音乐情感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平时要 善于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我们要激励学生想象并且使其爱 想象,激励学生创造并乐于在各种场合创造;激励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动、玩、乐”并在“动、玩、乐”中争着表演。老师的激励是学生产生兴趣、进行游戏、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催化剂,是让学生个性、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甘露。 教师还要寻找机会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与学生同乐, 同创造。如唱《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后,我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美术纸,把本节课所学歌曲的主要内容画出来,老师作一些提示。比如:国旗的形状,颜色以及上面五角星的大小等。同学们画得很认真。最后教师把画的好的同学的画给大家展示一番,此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画得不好的同学老师也多多鼓励。我觉运用音画结合的方式上课,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滥用激励,让学生感觉得之太易,这样会适得其反。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无时无刻都能感受音乐的美。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告别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快乐的氛围里学知识。
其他文献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许多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忽略了体能的锻炼。不少孩子经常躲在家里独自玩耍,却很少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场地宽阔的户外进行游戏和锻炼。交往意识、合作精神往往欠缺。现在的孩子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需要健康的身体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做保障。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单调枯燥、陈旧单一,已难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创设良好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教学修养所决定。”目前小学课堂教师用语或是单一或是繁琐,或是枯燥或是机械化,这些都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低年级学生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若是以这些低效率的课堂用语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会产生抵触排斥情绪,甚至会厌倦本该声情并茂的语文课堂。  一、教学语言精准性  教师说话不拖泥带水,简洁明了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普通话标
期刊
韩非子曾经说过:“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丈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板块。一个学校就如一个大家,各个班就是家里的各个成员,如果各个成员都严格的管理好自己,我想:学校的发展将会蒸蒸日上。如何科学的管理好班级,我一直在摸索,学习,借鉴,总结。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  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1.教师全面把控,学生投票选举  我和德育辅导员老师根据孩子们平常表现,提出每个岗位
期刊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  在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族、哈族、回族、蒙古族、汉族等等。我班的幼儿也是多民族幼儿组成的班级,如何让他们从小都知道有着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知道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在我
期刊
“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實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转变角色  在教学
期刊
小学生作业拖拉已经成了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二十年的教学生涯里,我头疼的事就是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存在作业拖拉的现象。究其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学生作业拖拉的现象,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整齐划一地解决,我们得深入分析,寻找对策,对于不同得学生得采取不一样的方法。  一、认真分析学生作业拖拉的成因  1.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没有认真听课,作业时似懂非懂,迟迟无法下笔。  2.长期知识缺失,造
期刊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历来都把它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习总书记也特别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
期刊
审美教育,又简称为美育。狭义的审美教育,通常指利用艺术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而广义上的审美教育,主要指利用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或者自然界中所有美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行为、语言、形态以及心灵上的美化效果,从而达到学生道德品质与智慧共发展的目标。若教师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其审美教育资源,便可有利于引领学生如沐春风般地感受美。  一、小学英语教学美育渗透教育现状分析  1.小学英
期刊
教师言语表达是将潜在的知识和情感信息通过内部的组织、加工而后变成现实信息,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听懂、看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情知内化,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由于教师是成人,学生是儿童,师生之间的言语交际就不可避免地具有重复性、跳跃性、诱发性、生动性等特点。为适应这些特点的要求,结合儿童身心的发展特点及学科特点,可以对教师的言语表达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准确真实性。它一方面是指教师言语所反映的内
期刊
总有人问:“怎么才能学好高中数学?”也总听到有人说:“这个非常简单,把定理、公式都记住,多做几道题,不就行了。”作为一个以教数学为自己工作的老师来说,真的希望就像这么简单。我教数学已经有六、七年了,高中的很多学生害怕数学,怕上数学课,怕考数学。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摆在我们这些数学老师面前的难题。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