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社会化两大趋势的作用下,"公共外交"这一外交新概念、新形式正在成为当代外交实践的鲜明特征之一,甚至更多地被视为对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进入各国外交政策的顶层设计。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外交只有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才能不断释放自身的潜力,消除前进中的阻力,获得更多更大的外部发展机遇和空间。中国应转变国家中心主义的传统思维,构建和传播具有中国价值观特色的国际公共关系理念,优化公共外交议程目标、力量布局和工具手段,进而提升中国公共外交水平。
其他文献
针对公路桥梁施工监理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公路桥梁施工监理质量控制策略,包括加强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核、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监管、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管、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监督
以2018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华北赛区决赛参赛选手在辩论过程中即兴英语口语素材为例,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即兴演讲语言的使用能力,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对外开放、外交上走出去的结果,反过来又对中国外交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外交决策机制上,首脑外交频繁而活跃,外交机构水平和垂直双向扩展,公众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提供了中国对外政策变迁的一大根本背景和动能。两个寓于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密切相连的概念———“经济第一”和“愈益并入世界体系”———
某电解铝厂生产的6063合金铸棒,所用原料为电解铝液,采用竖井式半连续铸造法生产,熔炼炉与静置炉共用一台15t电阻反射矩形熔铝炉,采用钢丝绳卷扬式半连续铸造机,在铸棒生产中存在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安全政策70年的演变,从其内在动因的逻辑来看,可以说总体上就是一个构建与加强自身安全保障能力的动态过程,即追求"安全保障自主化"、"国防正常化"
高校图书馆是现代化高校的重要标志和支柱,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各高校图书馆间分工合作,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开发馆藏资源,满足读者日益广泛和多样
目的 探讨凹槽式功能枕在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他们
由于持久的经济恶化与社会动荡、腐败的政府政治架构、在反恐议题上同西方进一步结盟与合作等原因,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不断塔利班化,主要表现为极端主义、武装暴力和群众参与
<正>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进一步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