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抗日硝烟的蓝康精神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wy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阅《广东揭阳潭前王村志》(以下简称“村志”),一张“国家授予潭王村抗日老同志纪念章照片”引人注目。只见照片中的共产党员王勃、王娟、王彻、王思、王镝、王若银等老同志戴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虽已银发苍苍,但却精神矍铄。望着这些毕业于蓝康中心学校的可敬的老同志,以及他们胸前那闪烁着夺目光彩的纪念章,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
  那座留下枪击痕迹的梅哥楼
  “咚咚咚”,急促有力的鼓声,响彻在潭王等邻近村的大地上。听到鼓声的抗日游击小组和抗日自卫队,迅速会同邻近村的爱国村民,操起土枪、土炮、耙头和尖串到潭蔡西面祠堂前集结出发,从大、下寮至石洋村一线,围攻溪头村的敌伪据点梅哥楼。此时大批日寇进攻丰顺,此据点兵力空虚。抗日军民中的敢死队员凭借土枪、土炮的火力,冒着硝烟,手提刀枪,用草捆做盾牌,冲锋在前,瞬时间枪声、鼓声和冲锋声大作,日伪军乱作一团。这是1945年4月5日发生在揭阳锡场溪头村梅哥楼的故事。据记载,1945年3月8日,日本侵略军第三次攻陷榕城,在锡场成玉楼设立了一个据点,溪头、东仓桥各设分点。日本鬼子经常派小分队在周边乡村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日寇丧心病狂,蛮横要求周边乡村百姓每月上交米粮、蛋肉菜蔬等,甚至到石洋等周边村庄强抢民女作为“慰安妇”,种种劣迹激起极大的民愤。当时在潭王村由王勃任组长的抗日游击小组随即发动爱国村民,配合抗日自卫队“河山部”趁日寇进攻丰顺时对驻防据点的日伪军发动围攻。是役结果虽然潭察村不幸牺牲三人,伤十余人(村志载:当时的《揭阳报》记者曾撰写专稿进行报道),但却极大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
  斗转星移,如今梅哥楼已经老旧,它墙上留下的枪击痕迹也已被修补填平,但这面历尽沧桑的斑駁墙壁上所见证的,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正是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民族气节!
  而谁也没有想到,发动、组织爱国民众参与抗日的,却是“蓝康中心学校”这一党在农村的革命据点──
  “红色的革命摇篮”
  这所被誉为革命播种机的“蓝康中心学校”,建立于国共合作抗日时期(1939年秋~1945年)。当年,根据中共揭阳工委书记林美南的指示,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王液趁当时国民政府规定每个行政乡要办一所中心学校之机,取得时任乡长父子的支持,进而说服广美村的一些士绅,让出“谦受公祠”作为校址。并找当时的中共县委领导人林美南、吴灵光调派老师。先后引荐了郑筠、方思远、谢芳郁、陈彬等17名有教学经验的共产党员到校任职任教,建立了中共蓝康中心学校党支部,使学校实际工作置于中共揭阳工委领导之下。
  一直到1945年这所学校共有五届学生毕业(有四届校长是党员),发展了一批学生党员,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学生和革命群众积极分子。这些革命种子又传播到潭王村以外的坤洋、松山王、江边、蓝和市等村,传播到榕城各中学,成长为那里的抗日领导骨干。
  今天,“谦受公祠”的周边依然水绕田围,阡陌纵横,而当年创办这一红色革命摇篮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却已经如田里的种子一样,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当年那充满神秘色彩的革命教育生活,又如何一睹端倪呢?──
  蓝康毕业照中的勃发英姿
  村志中静静地躺着一张“蓝康中心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合影”的黑白照片。照片中共有10名教师(含3名校董)和25名学生(1人因事没参加)。照片中的学生,衣着统一,昂首挺胸,队列齐整,英姿勃发,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当年这所经受战火洗礼的学校非同一般的校风和学生素质──
  1940年春的一个下午,一架日本军机呼啸着在蓝康中心学校的上空盘旋、俯冲,敌机有时飞得很低,几乎贴近树梢,猖狂得很。村民惊慌失措,四处躲避。蓝康中心学校的校长、老师临危不惧,一面大呼“隐蔽”,一面组织学生疏散、观察。随着几声刺耳的声响,投下的炸弹在距离潭王洲不远的田野上爆炸。敌机并没有炸中学校,蓝康的师生却把它当成了一次非常难得的防空演练机会。
  据村志记载,蓝康中心学校是当时潮汕地下党的一个重要活动地点,特别注重纪律教育和国防教育,注重危难中实行军事训练。这样的教育和训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和斗志,而且锻造出了“一切行动听指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蓝康”校风。
  这里尽管地处偏远,校舍简陋,学习生活条件较差,又随时面临危险,但校长郑筠等人却坚持开设了学生喜爱的图、音、体、工等课程,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堂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革命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国文课渗入当时进步作家的作品,地理课结合当时“青抗会”编印的乡土教材《我们的潮汕》,并联系当年的潮汕抗战形势进行讲解,使教学内容切合实际,富于时代感。
  蓝康毕业照留下的,不只是师生们的勃发英姿和优良校风,更有危难中共产党员身上那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而当年那个距离日本炸弹爆炸点不远的潭王洲,更勾起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流水激荡潭王洲
  1944年12月,日本侵略军进犯揭阳县城,蓝康中心学校的中共党员和进步学生迅速响应回乡,组建抗日游击小组,由潭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勃任组长。当时邻村一保长一直监视潭王村的抗日活动,对抗日救国活动形成了严重阻碍。抗日游击小组抓住其利用职权贪污公产的事实,组织各族房代表揭发他,并罢免了其保长之职。随后另选举保长,掌握了村政及公枪的管理权。由于被罢免的保长存心报复,内外勾结密谋杀害新选举保长,经上级决定,先下手将其枪决。1945年6月21晚,配合梅北武工队将其押往潭王大洲枪决。
  站在蓝康中心学校前面的榕江北河十里长堤上,但见滔滔榕江水,激荡着绕过潭王洲往东流。而流不走的,不只是潭王洲那碧空下的生态景观,更有那永远定格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和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团结精神。
  光阴似箭,这些毕业于蓝康中心学校的抗日功勋和这所学校的党员,以及受到教育影响的革命群众,好多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红船精神和抗日精神,不仅在揭阳抗日斗争史中占有光辉的一页,在揭阳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活动中绽放光芒,而且将成为家乡人民不忘初心,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陈延伟 揭阳真理中学教师。本文涉及史料主要引自2006年12月王镝主编、潭前王村志编纂委员会编的《广东揭阳潭前王村志》,另据退休校长王锦龙、陈松风等提供资料并考证)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向高速增长的状态,在该过程中其结构同样也在不断优化,继而形成了经济新常态,为社会的进一步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与社
期刊
近几年,我国知识经济正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企业若能在这时候将自己的企业竞争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主动抓住商机,先于其他企业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才能存活下来.越来越多
期刊
“互联网+”时代发展步伐的持续加快,对我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模式产生了较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现阶段,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主要以“80后”、“9
期刊
常客庞巴迪是一家中德合资的地铁车辆制造企业,公司成立于1997年,近几年常客庞巴迪也开始了战略转型,但是其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在几年前的管理水平上,虽然比传统的人事管理有
期刊
二战后,法国作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四大成员国之一,开展了对德国西南部的占领管制。然而,由于战争破坏以及法方军政府特殊的管制政策,法占区一度出现的恐慌极大影响了占领区的稳定,造成了法国对德占领初期的占区治理危机,并引发国际关注。为了应对危机、维持稳定,法方军政府进行了应急宣传,并且就已然存在的物资匮乏和供给导向进行了应急处置,在缓解社会危机的同时尽可能对占领区既有形势加以利用,一定程度上将危机转化为法德双方战后人员相互接近的良机,并为盟国对德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借鉴和铺垫。
受制于行业特性和从业人员不足的现实情况,交通建设监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招聘工作对企业尤为重要.管理实践中,随着组织竞争要
期刊
编 者 的 话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百年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党史故事,如《朱德的扁担》《水缸的秘密》等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最朴素的文字和最感人的细节广为传颂。但还有很多普通而平凡的党史人物,他们的故事
期刊
“老漂族”是老年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隔代照料行为是否会带来本地人的身份认同在理论上存在异议,在实证中缺乏检验。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老漂族”的隔代照料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会抑制“老漂族”身份认同感的产生,但在社会支持因素的影响下,该抑制作用程度削弱;不同群体的抑制程度具有异质性,其中,女性、有配偶、低龄组、流动范围小的“老漂族”的隔代照料行为有更加明显的抑制作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参与同乡交往或社会活动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正式照护服务成为西方国家老年照护服务的重要方式。为了规范和促进非正式老年照护服务的健康发展,西方国家采取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实践:实施多种照护服务报酬方式,保障照护者的收入与被照护者的权益;为照护服务者提供服务性支持,提升照护服务者护理效果;完善照护服务者的社会保障,稳定照护服务者队伍。非正式与正式照护服务相结合成为当代西方国家老年照护服务的重要趋势。
我要画画  在冬天,画上一个火炉  讓炉火熊熊燃烧  火花四溅  然后让那些流浪的猫狗  围拢过来,取暖  我要画画  在夏天,画上一片绿荫  让劳累流汗的人们  来树下乘凉  当然,树叶间还要画上  不停唱歌的蝉  我要画画  画白天要画出太阳  白云,蓝天  画夜晚要画出月亮  月亮周围,有星星陪伴  让人一看,心中就觉温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