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从联结到实现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h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的概念中,我们觉得要有人可管,才是一个领导。其实,领导力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即使你不带人,在生活中你也可以是一个领导者。
  在强生,我们把领导力分为有逻辑的四个方面:
  第一是“联结”。“联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合作。合作的基础是了解对方的需求,并能给出独到的见解。
  我们每天要面对内部合作和外部合作:如何能与团队顺畅沟通,如何与客户建立有效的交流?我刚入行时,做的是销售。一个客户为什么愿意与你合作?即使你的产品和服务是最优秀的,你仍然会面临许多拒绝。如何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如何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既需要毅力,也需要职场人的“洞察力”。你每天面对的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你如何辨别和抽取其中的精华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景,发现你想要的结果。想拥有这样的能力,需要你对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倾听他们的建议,愿意主动助人。
  第二是“塑造”,永远挑战现状,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塑造环境。“塑造”不是让你不断挑战别人,而是挑战自己。你的心胸是否够开放,你是否与过去几年做得不一样,你如何拿出有效的改良方案?比如在强生,我们有时会请其他部门的人来参会,大家从各个方面挑战你的方案,甚至可能会在很基本的方面鸡蛋里挑骨头。但是,你可以从各种尖锐的挑战中发现客户可能在想什么,合作者在想什么,如何完善自己的工作。
  第三才是“领导”,如何发展人才,建立人才梯队,怎样带领团队完成项目,不断取得进步。
  而第四是“实现”,你不仅要能自我激励,还要懂得如何将目标任务和工作动力传递给整个团队,激励团队实现共同的目标。
  因为领导力有这样丰富的层次和内涵,我们希望职场人在自己的职业之初就要有培养自己领导力的意识。在校园招聘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已经有非常优秀的职业潜质。但是他们走到社会上时,我很难讲他们真的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工作准备。
  职场和学校有很大不同。再顶尖的学校,学生其实都是受保护的对象,也是服务的享受者。学生在学校里会得到父母的资助和老师的指导。到了职场以后,学生也有机会学习,但这时候更多的是要学生认清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要如何为这个集体做出贡献。而且,学习方法也与学校不同。大学是通过课堂和书本学习,到了工作之中,课堂知识只占很小的部分,大概10%左右吧,20%的知识来源于周围同事、同学和一切和你有接触的人的反馈,大约70%的知识是要在实践中学习的。可能会退一步、进两步这样地反复学习。领导也会关心你的成长,但如果自己始终是“婴儿心态”,就很难取得大的成绩。这时面对最大的问题是,我要怎样变得更加主动?
  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这样的变化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适应。但前提是,你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改变?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和培养领导能力,我们也在许多高校开办了“未来领袖学院”(TLS),开办学院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提早做好进入职场、培养自己未来领导力的准备。
  在上海交大做活动时,学生想了解一下进入社会后,商业是如何运营的。我们就专门为他们做了相关的培训,讲授了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帮他们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如何运营个人品牌等等。学生们反响非常热烈,很有收获。在四川大学,我们组织了一场“达人秀”。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观点,经过几轮的PK比赛,最后评出优胜者。
  我们希望学生在学校时不只埋头于书本,也要多关心一些社团和企业的活动。是否在学校参加过社团活动,或者在系统中担任过某些职务,这代表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我观察过认真参加过活动、做出贡献的同学,他们的沟通方式会更成熟。因为只要贡献过力量,一定会学到东西,这些收获也是未来进入职场时最需要的素质。
其他文献
在中国电子商务厮杀得烽火连天之际,亚马逊依然在以自己的节奏迈步前行,从它的员工身上,你会发现亚马逊人独有的专注、思辨和充实。  减少让你猜测的过程  王庆皓最快乐的生活,就是和自己的两个女儿玩,她喜欢和她们的沟通,更愿意看见女儿们能够慢慢长大,能够自己解开对这个世界的疑惑。  王庆皓在公司的身份是亚马逊(中国)研发中心CBI组研发经理,主要负责带领网站应用团队提高用户体验。她更愿意在亚马逊网站扮演
期刊
最近,莎莎暂时放弃了年营业额已经达到200万的淘宝店,去了一家天猫的网店做客服经理。朋友们对她的选择万分不解:淘宝店已经过了货源、产品展示、淘宝营销这几大网店经营最困难的时期,根本不用再去“偷师学艺”。莎莎的解释也出人意料:我希望能积累管理10个人团队的经验,做淘宝到今天,请了10多个员工,在团队管理上,越来越力不从心……  的确,一般来说,虽然从普通员工晋升为管理层,都是从小团队管理开始的,但是
期刊
对于那些勇于同抑郁症抗争的人,我们一定要给予最大的尊重。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请放下所有的事,把自己带入下面的状态中,每一句都要感受。  每时每刻,大脑都像灌了铅,或者像被一个无形之手攥住,像生锈一样转不动,昏昏沉沉,思维缓慢,说话磕巴;胸口火烧火燎地难受;不想做任何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很犹豫、畏缩;不想说话,不敢接熟人的电话,不看短信,或看了短信也不回。当然不想见任何人。每天早晨从一睁眼
期刊
某些时候我们要么就卑微地言听计从,要么就像个发号施令的帝王,而更要命的是我们对此浑然不觉。  住在我家楼上的于老师半年前从牛津学成归来,由于青春期来得比较滞后,加上常年住在国外,对祖国情况比较陌生,使她在国内的这半年来遭遇了一个高材生死活也明白不了的情感问题,积累了一肚子困惑。有天晚上,我俩聊天,她问我,你们男的是不是都特别不愿意给commitment?我以为这是在向我发出某种暗示,忙说,不会啊。
期刊
这是一种全新而有趣的职业规划方法——开发自我职业的“商业模式”。你可以在一块商业模式画布上,以可视化系统思维的视角一步步搞清楚自己现有的“经营”模式,对职业道路加以规划和调整,  实现“个人经营”的成功。  身边的朋友五个人里面总有那么两三个在考虑换工作,而五个人全部都在时刻琢磨着目前的工作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但是,对于改变职业这个棘手的问题,其实我们很多人并不具备系统化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一
期刊
工作为什么要努力?为了遇到机遇。当努力遇到机遇会怎样?呵呵,会产生幸运。  不过,努力这个词跟吃药一样,如果不假思索地用时间长了,会产生副作用。症状就是容易持续纠结于对结果的两元判断和对过程的过分关注,简单说就是较劲。我提倡把努力分成三部曲:首先,努力找到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同的角度能看到问题不同的侧面,对应的解决方案也随之不同。其次,努力找到获得解决方案的途径。第三,像开锁一样解决掉问题。  最难
期刊
我是一个悲观的人,有时也愿意跟悲观的人一起共事。我的理由是,悲观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人生,集中做那些有价值有结果的事情,剩下的时间从容地享受生活。可是你看那些成功的人,几乎全都是乐观派。他们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能承受别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和痛苦,能用自己的乐观感染和激励别人。这里说的别人,就是那些悲观派。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在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里,乐观派和悲观派各占一半。当我觉得一定要把事情做成,
期刊
当80后的话题余温尚存时,不知不觉90后的毕业生已经开始步入职场。他们比70后少了顾忌与世故,比80后少了压力和羁绊,他们崇尚快乐,期待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充满个性的90后踏入职场,会吸引更多人的注目。  神州数码的HR部门及时而敏感地捕捉到了90后身上的这些特质。为了更加熟悉90后的工作现状,帮助其快速成长,今年神州数码的HR们特别邀请了十几位90后的同事座谈,畅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面对职场,参与
期刊
能够在职业的专业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人,生涯往往是最“无趣”的。他们从职业之初开始做一件事情,反复磨炼,没转行,没跳槽,无职业规划,不和人竞争……突然有一天,他们声名鹊起,就成了高手。  小野二郎,就是这么一个人。2011年,日本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寿司之神》,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小野二郎二战后回国,开始学做寿司,就这么一直做了60多年,现在已经86岁了。他的寿司店在东京银座地铁站旁边,只设十个坐席,
期刊
心理学家凯伦·霍尔尼在20世纪初针对乐观主义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研究,发现多数人只要决心全力以赴、达成某事,最后都能成功。研究指出,人们所谓的“失败”,多半是怀疑心(恐惧)作祟,让他们有所保留、太快放弃。我很喜欢在网络上看到的一句话:“如果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说明你迈的步子还不够大。”  恐惧包含恐惧失败、恐惧自己不够好、恐惧被人发现自己的缺陷、恐惧他人否定、恐惧贫穷、恐惧未知等等。而恐惧他人否定、恐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