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濒危兽类保护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来源 :兽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pl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示濒危兽类的演化历史、濒危机制及适应性演化策略,是保护生物学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近十几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揭示濒危物种的演化历史、遗传结构、适应性演化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协同演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由此产生了保护基因组学和保护宏基因组学两个分支学科,为野生动物尤其是濒危动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本文综述了我国在保护基因组学和保护宏基因组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濒危兽类保护生物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目前全球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开展有效的评估与科学的保护是阻止濒危物种走向灭绝,保持其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手段。本文针对我国的食肉类、有蹄类、灵长类、小型兽类、海洋兽类5个类别的濒危兽类,综述了其栖息地评估与保护研究进展的现状和成果,对相关学术成果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为栖息地的科学保护与管理梳理出系统、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并对其理论和技术的挑战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我国濒危兽类栖息地评估和保护研究应走向整体化、定量化、智能化,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的“精准化”发展方向
在我国的各个企事业单位中,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事务工作较为繁多及复杂,所以特别要求行政事务人员具备较强的耐心及处理事务时的严谨细心程度,并始终保持积极求知的工作态度,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及职业素养,已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作为工作目标。所以在日常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行政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完善处理方式,并提高处理日常事务的时效性及高效性,使行政事业单位逐渐形成一支专业技能水平高、职业素养佳,思想道德水平优良的行政事务管理团队。
审前羁押制度是法院作刑事判决前将嫌疑人关押在看守所从而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制度。我国的审前羁押存在与逮捕混同、羁押期限受制于办案期限、羁押替代性措施运用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从逮捕与羁押相分离、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权、合理配置捕后羁押侦查期限、扩大非羁押性替代措施的适用等方面构建中国特色的审前羁押制度。
针对企业信访维稳工作,采取实践总结与分析的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优化信访维稳工作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借鉴。首先,概述了信访维稳工作的特点。其次,结合实践对信访维稳工作做法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信访维稳工作的策略。
自 2009 年《合同法解释(二)》发布以来,涉及“违反强制性规定订立合同的效力”方面的探讨逐渐增多,引发学界热议。从我国当前的立法来看,强制性规定包括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对于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法律行为、法律法规规定、法律实质等方面,判断其效力。看起来较好判断,不过因强制性规定概念还是较为模糊,司法实践适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强制性规定入手,梳理我国相关规定演变历程并针对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措施。在实践中可运用比例原则进行利益衡
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使与克减,从宪法的角度来看,实际是宪法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宪法实践中社会生活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宪法如要更好地维护公民权利,在适当的时候也应当做出调整。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积极的保护和消极的限制,这都是宪法运行的常态。积极地保护是权利实现的基础,消极的限制也是权利实现的重要条件。
美国学者罗福林(Charles A.Laughlin)主编的《中国文学现代性之争》体现了美国学界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现状。编者力图展现一种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新景观,以概念重构的方式来界定和挑战传统的研究假设与框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展开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讨论。理解和评价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中国学者应该秉持一种积极对话的态度,即认识到西方现代性理论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照,但绝不是唯一权威,中西现代性差异是文学对话的基础和起点,也唯有对话才能更加认清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新型种类的病毒,其自身的易传染性、致死性等特点导致众多国家的经济、社会、民生、政治等出现延缓甚至是倒退的趋势,全世界都对此病毒给予高度的重视。后疫情时代中,各国的经济、文化都会形成诸多的困境,尤其在社会层面,疫情在影响社会成员正常生活的同时,同样会对社会成员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而社会工作作为疏解个体心理困境,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社会福祉的职业,已在现阶段的抗击疫情中表现出有效的成效。在后疫情时代,需将社会工作同“互联网+”的思维结合起来,探索新的社会工作模式。本文主要描述
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系统研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横断山脉等地理分布区的代表性物种的生理适应性,研究主题包括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冬眠(蛰眠)、水代谢、生态免疫、肠道菌群与宿主的能量代谢和产热调节,研究物种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在新时期除了进一步加强对极端环境的生理适应研究外,也需关注大型动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发展新兴领域如保护生理学等,同时要借助多组学技术、同位素技术、遥感技术、红外技术等,加强对动物生理适应的机理性探究。本文回顾了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
党领导下的人民兵工形成了独有的精神特质,在其九十年的发展建设中,内涵逐步得到丰富,无论是从事兵工科研还是装备生产,人民兵工精神始终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为人民兵工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力量。本文依据某型号史料的研究,对人民兵工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延伸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