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征

来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sxw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报道我院确诊的3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国内外报道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19例(29.2%)早期被误诊,46例(70.7%)预后良好。经采取降压、脱水及对症等治疗1~3周后,59例(91%)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M RI复查病灶)可完全或大部分恢复至病前水平。结论 RPLS主要以急性、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头痛、精神行为异常、癫痫、皮质盲、精神行为异常、视觉改变、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等。采用降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方法将50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
小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2.3%~4.3%,常见临床表现为眩晕、眼颤、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小脑性语言等,但临床上对于有眩晕而无共济失调等体征,发病早期头颅CT检查未发现明显责任病灶,易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