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班牙到希腊、土耳其r——康有为的南欧、东欧纪行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元旦康有为自西班牙乘船渡直布罗陀海峡前往摩纳哥游览时写的一首感怀诗.康有为次女康同璧所编《康南海先生年谱续编》说这是康有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除夕所写,有误,康有为西班牙游记作了更正,原因是船中没有日历,康有为误以为写诗那天是除夕,所以诗中应作“今宵元旦渡非欧”.汗漫,形容漫游之远.唐代陈陶《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缙云仙子住清都.” 明代张煌言《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蹒跚.”旧历元旦,年近五十,康有为还在欧洲与非洲漂泊.自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流亡海外,至此已有九个年头,但他人在异国他乡,心却记念祖国.这正是康有为异国流亡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他文献
新加坡在华经商、投资及各行业的专业人士的中国在地书写已渐成一种文学现象,祖籍潮州的新加坡知名企业家、作家蓉子2001年起居留上海经商、写作,并长期在新加坡华文大报开设专栏,书写上海和新加坡之间的双城故事.蓉子的中国叙事从潮州祖乡到上海“我城”均基于中华亲情,其叙事内置“新加坡眼”,同时以中国经验反观新加坡,书写全球资本、技术、知识流动及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在中国的新加坡人的乡愁与“中国梦”,思考新加坡的华语教育.以蓉子为代表的新加坡华人作家的日常化中国叙事通过情感共享、文化平视客观公正地传达出崛起的中国形象
在看展览前,先看到的是这个城市的介绍.几分钟长的城市图景在屏幕上闪现,画面下面出现“谷歌”地图字样,不禁让人想到谷歌地图的神奇.瞄准一个地方,点击一下,那个地方的地貌和地理情况立马显现在你的眼前,就像身临其境.贝加莫(Bergamo)城在谷歌广角镜头里一展俊俏的身影,让你有了一种俯瞰的感觉.城是建在山上的,高高低低的丘陵赋予了建筑群的层次感.但同时风格又是那么和谐,屋顶几乎都是红色,模样几乎都是老式,古典在这里是一种活生生的土生土长.很多年前在佛洛伦萨的一个教堂顶上俯瞰城市,看到的就是这么一片红色.再后来
期刊
尽管莎士比亚根据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改编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对政治的兴趣并不亚于对爱情的兴趣,但爱情毕竟要比某一政治事件更具永恒的人性.克莉奥佩特拉(CleopatraⅦ,前69—前30)和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前82—前30)两个都是年轻人,克莉奥佩特拉虽然\"没有沉鱼落雁的容貌,更谈不上倾国倾城的体态,但是她有一种无可抗拒的魅力,与她相处像是如沐春风,俏丽的仪容配合动人的谈吐,流露于言语和行为之间一种特有的气质,的确是能够颠倒众生.
期刊
马华作家朵拉的微型小说创作回避了华文文学创作中的“海外/家国”的叙事模式,而关注和探讨极具普遍性的两性问题.爱情主题可谓是文学叙事的“老调”,朵拉以情爱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探讨现代社会中精英女性对恋爱观、婚姻观的追求与思考.然而,通过分析朵拉微型小说中的爱情叙事内涵,可以发现她所表现的“真爱”背后,却呈现出了两性之间“畸恋”的事实,以此思考其写作策略,或有助于客观评价其文创意义.
《南洋商报》于1923年由华侨商人陈嘉庚创办,其副刊呈现了马华文学与文化场域之特质——追求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学的兼容性,雅与俗互为表里,看似大杂烩书写的副刊实则展现了马华文学的原生态面貌.文学的原生场域如何影响了副刊的特质,雅与俗的分野,副刊书写的通俗性和严肃性对马华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尚待挖掘.基于1976-1978年三个关键年份的《南洋商报》副刊内容分析,可以展示马华文学中作为旁支学科之“副刊学”的可能性.
音乐剧《冥界》取材自古希腊神话,但将故事背景置于美国的大萧条时期.伴随商业之神赫尔墨斯(Hermes)的念白,两段故事缓缓展开:神话中宙斯与艺术女神之子俄耳甫斯在这里是才华横溢的流浪歌手,他立志写出一首能唤回世间生机的歌,贫穷的女孩欧律狄刻被他吸引,两人结为爱侣.但他们的命运同时被另两位神左右.颓败着出场的珀耳塞福涅是春之女神,也是冥王哈迪斯的妻子.他们之间的爱情似乎已荡然无存,但由于冥王和珀耳塞福涅母亲的契约,珀耳塞福涅每年只能够在人间待上半年,余下的时间则要深入她厌恶的废土一般的冥王之城.
期刊
郑振铎在《访笺杂记》中说:“由清秘阁向西走,路北第一家是淳菁阁.在那里,很惊奇地发现了许多清隽绝伦的诗笺,特别是陈师曾氏所作的,虽仅寥寥数笔,而笔触却是那样的潇洒不俗.转以十竹斋、萝轩诸笺为烦琐、为做作.像这样的一片园地,前人尚未之涉及呢.我舍不得放弃了一幅.吴待秋、金拱北诸氏所作和姚茫父氏的唐画壁砖笺、西域古迹笺等,也都使我喜欢.”淳菁阁的笺纸,令郑振铎耳目一新,竟耗费了三个小时的时光搜罗、鉴赏,直至夜幕降临才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
期刊
胡安· 冈萨雷斯· 德· 门多萨(Juan González de Mendoza,1545—1618)是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传教士和学者.他一生从未踏足中国土地,亦不懂中文,却写出了一部影响深远的旷世巨著——《中华大帝国史》,令人称奇.该书对16世纪的中国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成为当时欧洲最权威的“中国学”著作,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期刊
美国作家、知名记者凯瑟琳·布的《美好时代的背后》是一部描写印度孟买安纳瓦迪贫民窟生活的纪实性作品,它以民族志式的笔触详细记录了处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的生存、死亡和希望.正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作者在这里为我们展示的是当代印度的另一幅图景:繁荣又衰颓、发展而扭曲.
期刊
2021年11月1日至11月12日,第二十六届全球气候大会(COP26)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由英国中央政府(联同苏格兰自治政府)与意大利政府合作举办.本次会议共合并三个国际公约缔约国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国会议、《京都议定书》第16次缔约国会议(CMP16)以及《巴黎协定》第三次缔约国会议(CMA3),简而言之,COP26的目的就是给各个国家定下具体的减碳份额和时间表.纵横君希望借此时机聊一聊“碳中和”这件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