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显示3种P波,第1种直立P波为窦性,Ⅱc中P12.2.8.9为连续出现的窦性P波,其PP间距为660ms,频率91次/min,PR间期160ms,其余散在出现的
【机 构】
:
重庆市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心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显示3种P波,第1种直立P波为窦性,Ⅱc中P12.2.8.9为连续出现的窦性P波,其PP间距为660ms,频率91次/min,PR间期160ms,其余散在出现的窦性P波,相互之间的公约数为660~680ms,是短的窦性PP间期的整倍数(图上方数字表示);第2种逆行P′波为交界性,均为连续出现,RR间期恒定为740ms,频率81次/min,P′-R110ms;第3种P波的形态介于窦性P波与交界性P′波之间,为房性融合波(图上方AF表示).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65岁,反复胸闷心前区隐痛9年,再发1天来院就诊.查体:HR72次/分,可闻及早搏,心浊音界不扩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电图示(图1):P1、Ⅱ直立,PaVR倒置;HR85次/分,PR间期0.20
患者女,86岁,因反复心悸2年,伴气短、不能平卧3天入院.既往有快速房颤病史.临床诊断: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衰竭,心功能Ⅲ级;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入院后曾作三份心电
患者女,38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收入院.发作心电图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它心脏病史.查体:BP130/75mmHg,术前常规检查血肝
患者,男,17岁.因心悸、胸闷2周就诊,2周前有"感冒"史.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示基本心律为窦性,PP大致匀齐为0.98~1.04s,约合频率94~103bpm.下传的
病史简介:患者男,65岁,因反复头晕、胸闷、黑蒙,2001年2月诊断病窦综合征后植入VVI型心脏起搏器,起搏器植入1年4个月后,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晕厥人院.人院后磁铁频率的测定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于1976年报告.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未明,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1]因其特殊的心电图特征,
对象与方法1、病例来源:从1998年1月到2001年1月,住院手术患者3000人次.其中男1518例,女1482例.性别无显著差异.年龄5岁~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