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二甲苯纳米纤维阵列的CVD液晶模板法制备及降解性能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对二甲苯(PPX)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将其构建成仿细胞外基质结构的可降解纳米纤维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以向列型热致液晶E7为模板,以4-羟甲基-对二甲苯二聚体(PCP-CH2OH)为聚-(4-羟甲基-对二甲苯)(PPX-CH2OH)的前驱体,通过在其分子链上引入5,6-苯并-2-亚甲基-1,3-二氧杂环庚烷(BMDO)链段制备BMDO/PPX-CH_(2OH共聚物纳米纤维阵列,探讨了共聚物纳米纤维阵列形貌的
其他文献
通过化学浴和连续离子层沉积法构筑了BiVO4/CdS和CdS/BiVO4两种S型异质结薄膜光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形貌、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两种薄膜电极的光催化和光电催化产氢性能.结果表明,CdS和BiVO4之间形成S型异质结,BiVO4/CdS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产氢性能,而CdS/BiVO4
采用一步滴涂法在掺氟二氧化锡(F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Bi1-xFexVO_4(x=0,0.05,0.10,0.25,0.40)薄膜,表征了其结构、形貌、光学以及光电化学方面的性质.结果表明,掺入Fe后Bi1-xFexVO4薄膜的光电流密度与BiVO4薄膜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25%Fe-BiVO4薄膜表现出最优的光电化学性能.在0.1 mol/L磷酸缓冲
以单层SiO2胶体微球为模板,利用Au/SiO2/Au交替沉积结合后退火处理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垂直堆叠且均一取向的等离子体二聚体结构.该方法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通过调节实验流程来制备大面积取向相同的同质或异质纳米粒子二聚体.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杂化效应明显,在消光光谱中可以观察到成键及反键共振峰.由于所得纳米粒子二聚体具有垂直堆叠的特殊规整取向,还可以观察到所得样品等离子体吸收峰的角度依赖特性.此外,还探讨了Au/SiO2/Au同质
以聚醚砜(PES)为黏结剂,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芯层,聚醚醚酮(PEEK)薄膜为皮层,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MWCNTs/PEEK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将适量的黏结剂PES引入到MWCNTs芯层中,当芯层层数增加到3层时,复合材料的平均厚度仅有0.28 mm,其密度、拉伸强度、5%热失重温度(Td,5%)、导电率、电磁屏蔽值及比电磁屏蔽值分别可以达到1.349 g/cm3,80 MPa,581.8℃,2.6 S/cm,32 dB及115 d
设计合成了对称型菲并咪唑荧光探针PIP-ph-PIP,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随着探针溶液中水体积分数的增加,探针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加,荧光强度先增强后猝灭.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水相体系中探针PIP-ph-PIP能以ON-OFF-ON的方式分别对Ag+和SCN~-,Cu2+和PO43-进行连续识别,且连续识别效果可通过裸眼比色观察,其中对Ag+识别具有超低检出限(6.1 nmol/L).结果
制备了一个衍生于咔唑的双氰基二苯代乙烯型双光子荧光脂筏探针——(E)-2-甲基-5-{2-[9-正辛基(3-咔唑基)]乙烯基}对苯二甲腈(DLR),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LR属于推-拉电子结构(供体-桥-受体,D-π-A),其最大发射波长随介质极性递增,而其荧光强度却随极性递减.DLR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中的发射强度是在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中的20倍,其对DPPC,模拟脂筏[n(DOPC)∶n(鞘磷脂)∶n(胆固醇)=1∶1∶1]和DOPC的荧光强度比为20∶12.8∶1,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VmoLac的非特异性底物催化活性,模拟了VmoLac/3-oxo-C10-AHL,VmoLac/3-oxo-C6-AHL,VmoLac/γ-nonalacton和VmoLac/ethyl-paraoxon 4个复合物.分析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不同底物结合引起VmoLac构象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3-oxo-C10-AHL和γ-nonalacton的结合会使VmoLac活性口袋附近的Loop8结构域运动明显,利于底物结合在Loop8疏水通道外侧进而引起催化反应;VmoLa
利用化学沉淀法,以乙二醇(EG)、聚乙二醇(PEG)和甘露醇(D-M)分别为表面改性剂制备了改性的Fe3O4颗粒(分别命名为E-Fe3O4,P-Fe3O4和D-Fe3O4).实验结果显示,醇类分子能成功地修
将Zr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H2-UiO-66(Zr)]作为热释电材料应用于冷热驱动催化降解罗丹明B.研究结果表明,NH2-UiO-66(Zr)具有良好的类铁电响应,在冷热循环的驱动下其表面可因热释电效应而诱导产生正负电荷,该电荷会与染料溶液中的氢氧根或溶解氧相结合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进而降解有机染料分子,其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高达99.5%且具有良好的可循环性.
通过水热、原位磷化及HCl选择性刻蚀的方式构建了一种在泡沫镍上生长的新型Zn掺杂NiCoP多孔双层阵列结构,与传统的单层阵列相比,顶层纳米叶片阵列在泡沫镍载体上的底层纳米线阵列上均匀生长,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催化的活性位点,提供了较大的电解液接触面积.多孔等级结构也加速了氢气泡的释放.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多孔H-Zn-NiCo-P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1 mol/L KOH)中展现出优异的电解水产氢性能.该材料驱动电流密度10和100 mA/cm~2所需要的过电位仅为59和156 mV,Tafel斜率为66 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