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青枯病对茄果类蔬菜的危害及其综合高效防控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性青枯病,是辣椒、番茄、茄子等茄果类蔬菜上普发、重发、多发的严重病害之一,近些年随着栽培方式的不断变化,其危害逐渐加重,毁灭性的菜园并不鲜见,菜农朋友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应对。
  一、病症与辨诊
  茄果类蔬菜植株染病,初期不出现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入开花期或结果始期才出现症状。病株初期只有顶部少数枝叶凋萎,零星叶片变浅绿色。天气晴好时,病株部分枝叶或整株枝叶轻度凋萎,到傍晚或阴雨天又恢复似常,如此反复几次加重病情,最后全株萎蔫青枯而死。天气晴朗,气温、空气湿度及土壤湿度大时,病情发展快,有的病株3~4天会整株青枯死去,且无明显落叶、落花和落果。病情发展较慢的植株,部分嫩叶会萎蔫脱落,顶部枝发生枝枯;有的植株叶片逐渐失绿黄化,最后焦枯。
  病株莖表面症状不明显,高湿、低温时抗病品种有的茎变粗,长出少许不定根或不定芽,也有的茎表面出现长1~2厘米的褐色或浅褐色水渍状条斑,维管束褐变或变浅黄褐色。如将切开的病茎放入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可见有乳白色的病菌群析出。病株多数落花落果不多。与枯萎病的最大区别是:该病病情发展快,重病株3~7天会青枯死亡,但病死株初期茎叶仍保持青绿色;横切病茎或用手挤压切面近处,可见白色菌脓或溢出白色菌脓。
  二、病原与发病规律
  病原为青枯假单胞菌,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菌,有数个致病性生理小种,可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西瓜、花卉和林木等200多种作物。病残体、带菌土壤和生产用具、带菌肥料、部分菜园杂草等是初传染源。无寄主时,病原可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存活期可达1~2年。病菌可通过病苗、雨水、灌溉水等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当植株根部和茎基部有伤口时,易侵入并引起发病。病原菌生存温度为10~41℃,气温在20℃时开始发病,超过20℃发病加重,适宜发病温度为30~37℃。高温、高湿、土壤偏酸(pH值3.5~6)、时雨时晴等条件有利于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长势弱、土壤含水量较高、久雨后骤晴,会加重发病;地下害虫多、连作、土壤通透性差、定植过密、菜园通风不良、偏施或过多施用氮肥、管理粗放和土壤缺乏磷、钾、钙等,发病会多且重。茄果类蔬菜生育中、后期是发病的高峰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病盛期在5~10月,华南地区一年四季都会发病;长江以南地区发病比北方多且重,不过北方棚室茄果类发病也正在加重。
  三、综合高效防控
  1. 农业措施
  ①实行轮作。茄子、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不要连作,最好与水稻、玉米等实行3~5年轮作,与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轮作防病效果最好。
  ②选用抗病品种或用抗病砧木实行嫁接栽培。较抗该病的番茄品种有浙杂301、年丰、莎龙、盛夏红、益丰、冀东216、樱红1号、抗青19号等;抗病番茄砧木品种有砧木1号、斯克番、赣番茄砧1号和BF兴津101(也称兴津101)等;抗病的茄子砧木品种有赤茄和托鲁巴姆等;较抗病的辣椒品种有强丰7318、抗病新8号、哈椒5号、辣优8号、朝鲜683等。
  ③营养钵育壮苗。应选用无病原或未栽培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育苗,最好用基质进行营养钵棚室育苗,不用病苗、弱苗、徒长苗和来路不明苗等。
  ④科学选地、整地、定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通透性差、光照不好、通风欠佳、雨水过多的地方,最好不要选为茄果类蔬菜的栽培地;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土壤通透性差的地,若要栽培茄果类蔬菜,应进行深沟高畦栽培。夏秋季或冬季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经阳光暴晒或霜冻等,可减轻该病的发生。偏酸的土壤,翻耕整地时每亩撒施生石灰粉80~120千克,有较好的防病作用。
  ⑤管好肥水。最好进行沟灌、穴灌或滴灌,严禁漫灌或串灌,以免加重发病。重视腐熟有机肥和磷、钾、钙肥等的施用,不偏施或重施氮肥。
  ⑥调控好温湿度。棚室茄果要重视通风和排湿,雨水多时常到菜园巡视,发现积水或堵沟及时清沟排水;棚室内相对空气湿度超过70%时,要适当加大通风量,以降低空气湿度。种子播后出苗时,白天温度保持22~25℃、夜间14~19℃;幼苗移栽前应炼苗,白天由25℃渐渐降至18~12℃,夜间降至12℃,可培育出优质壮苗。
  ⑦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及时清除病残体和菜园内及四周的杂草等;发现病株要及早连根挖除并将病株集中烧毁,病穴及四周土壤撒生石灰消毒;夏秋季棚室或露地大田于翻耕整地前,每亩撒入切好的5~6厘米长的稻草等1000千克、40%氰氨化钙颗粒50千克、未腐熟的猪牛粪等1000千克、饼肥100千克,随后深翻耕细耙平并按要求整好畦,灌透水,接着用地膜等将畦面全部覆盖并用泥土压实四周,密闭棚室20~28天,10~20厘米土层温度可达60℃以上,能杀灭绝大部分土壤病菌、线虫、害虫及其卵等,可较好防控此病;始花期、幼果期各叶面喷洒1次0.3%硼砂溶液,每亩每次喷50千克,可提高抗病力;抓好蛴螬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防治,农事作业时尽量减少伤口产生,以利于控制该病。
  2. 药剂防治
  ①预防。播种前、播种后或幼苗移栽前苗床浇灌2.1%青枯立克(主要成分黄芪多糖、绿源酸)300倍液,每平方米用药液3千克;幼苗定植时或定植后用2.1%青枯立克300倍液灌根,每株每次灌药液200~250毫升,每7~8天用药1次,共用药2~3次。
  ②土壤处理。用40毫升40%甲醛溶液,对水3千克,均匀喷于1米2床土中,后用塑料薄膜盖严床土表面,密封消毒4~5天除去塑料薄膜,松土后10~13天可播种。基质装入消毒桶或箱中,接入90~100℃蒸汽密闭2~3小时,可杀死基质中所有的害虫和绝大部分病原菌。苗床土表用塑料薄膜盖严实,畦土中接入90~100℃蒸汽4~5小时,同样可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绝大部分病菌。
  ③大田防治。大田防治重在一个“早”字,要早发现、早防治,不可延误,否则防效很有限。一是用0.1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500~600倍液,或300亿/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每次用药液250~300毫升,连用3~4次,每次间隔期10~15天。二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灌根,每株每次灌药液300毫升,每隔10天1次,共用药2~3次。三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灌根,每株每次用药液250~300毫升,每次间隔7~10天,共用药2~3次。四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或5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灌根,每株每次灌药液300毫升,每隔10天用药1次,共用药2~3次。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中国如何向国际社会贡献新的价值、理念和模式,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课题。与传统认识不同的是,基于世界观、行为准则和制度体系的三层次规范内涵分析,中国进行
在茄子完成春夏早熟栽培后,利用茄子再生能力强的特性,通过修剪进行秋冬再生栽培,可以克服茄子重茬障碍和夏季育苗困难,节省耕地翻耕整理和育苗定植用工,促进秋冬茄子果实提早成熟,是长江流域实现茄子稳产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措施。以下将这一技术进行介绍。  一、品种选择  选择根系发达、节间短而密、生长势强、株形紧凑、抗逆性强、再生能力强、早熟、高产、优质、商品性状好,适合当地栽培和消费习惯的早熟茄子品种。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为领导和各项事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围绕医院经营和管理涉及的临床、医学、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密
老干部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新时期老干部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老干部党建工作,不仅责任重大,而且意义深远。油田近年
油菜生长如果冬季管理不当,肥水过多,生长过嫩,遇到寒流叶片容易发生冻害。因此,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油菜安全越冬。  一、叶片受冻类型  目前栽培的甘蓝型油菜,一般能忍耐-3℃的低温,低于-3℃时叶片易发生冻害,表现为以下四种症状:  1. 叶片冻僵  叶片在早晨全部冻僵,叶色油绿,脆而易折,其主要原因是细胞间隙结冰。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时,冰粒消融,叶片复原。  2. 叶片发白、干枯  当气温降
孙健忠是湖南人,他是土家族民族文学的倡导者之一,作品的巫楚文化底蕴深厚,展现巫楚文化的特点,同时表达对民族落后愚昧文化的深刻感悟。不论是环境叙述、情节展示、人物形象
<正>2017年,氟化工行业行情高位主要是因为供不应求和成本推动,2018年氟化工行业面临萤石、氢氟酸供应受限制,供应量大体维稳,而制冷剂与含氟聚合物产能有所增长,因此行业对
本研究通过合理设计强化体能训练方法,在训练中应用心率表监控训练的强度,用血色素、血尿素、CK、血睾酮和晨脉等生理指标监控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给运动员补充合理的营养补剂等
现代企业的发展核心多在走低成本战略,降本增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成本运作主体多在基层单元和个人,上级管理部门只有在制度上规范,以考核为杠杆,才能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