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绍:门庭儒韵,敝舍书香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555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家风家训不仅是一种无言的教育,还是一种无声的嘱托,更是一个家族世代沿袭下来的家庭文化传统。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到清代末期的2000多年时间里,孔氏家族成为中国古代最早形成的文化世家。作为孔子后裔,曲阜市民孔令绍挖掘整理孔氏家风家训,以学传家、以德立世,用实际行动践行良好家风传承。近日,本刊记者联系到了孔令绍之子孔颖,听他讲述了孔氏家风传承背后的故事。
  我的父亲孔令绍是孔子76代后裔。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到清代末期的2000多年时间里,孔家取得进士、举人、生员等各级功名的孔子后人达5000多人,占本族人口总数的1.7‰。后来,随着家族成员的不断壮大,孔氏家族也成了中国古代最早形成的文化世家。
  我们的这个小家族是孔家的“旧县户”。明代末年,家族从曲阜旧县迁到陵城的马家庙村。祖父的高祖孔宪珍一边劳动、一边读书,成为咸丰皇帝御批的七品执事。后来,孔宪珍又把4个儿子、8个孙子都培养成文化人。1957年,我的祖父去世时,那时我的父亲还不到5岁,祖母带领一家人生活,日子过得很艰苦。那时候,一般条件较好的家庭也很少让孩子上学,可祖母依然把父亲姊妹六人送到学校读书。祖母是裹过小脚的,干不了重活,生产队就让她干点轻活。后来父亲上了高中,生产队长气愤地说:“你家连工分都挣不上,还让孩子上学?”从此,生产队就不照顾祖母干轻活了。即便这样,我们全家都没有灰心,每天起早贪黑、割草拾柴、贴补工分,直到父亲上完大学。成年后,为报答父母之恩,父亲在孔林里立了一通石碑,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以羸弱之躯蹚出一线之路,让我姊妹六人有路可走。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力求让子女求知识,使其上小学、读中学、上大学,充分展示出一位普通女性的博大胸怀及远见卓识。
  工作后,父亲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上班时,父亲一年作几十场报告。退休后,父亲讲儒学、写文章、做公益,不仅注重家庭、家教、家风领域的研究,还将自己家庭、家风传承的状况和对家庭建设的研究成果广泛地向全社会宣讲。从机关到学校,从工厂到农村,从集市到社区,从高校到省城,父亲每年作上百场报告,受众达几十万人次。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他曾到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讲家风,南到湖上广,北到黑吉辽,东到青岛潍坊,西到甘肃西藏,人们说他“传递党的声音四十年不停歇”。如今,一二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听众遇到我时,竟还能说出父亲当时讲课时举过的例子、用过的警句。这几年,我的儿子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也开始跟着父亲同台讲国学、讲家风。
  父亲经常说,在家族赓续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支撑。我的家庭至今还保持着一个传统,每逢孩子将要入学时,大人必带着他拜孔庙。从父亲的高祖开始,这个传统就代代相传。父亲常说:“人不仅要知道血脉的传承,还要懂得文脉的传承,这叫不忘初心。一个人、一个民族要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今年我刚过了四十岁,父亲待人时的诚恳、率真、热情,对我有着直接的影响。很多人都曾对我说:“你身上,有你父亲的影子!”现在,我不仅是曲阜市家风传承志愿服务队队长,还被聘为“山东省好家庭好家风宣讲团”成员。
  在良好家风的传承下,各级组织还授予我们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文明家庭、山东省最美书香家庭、济宁市“十大最美书香家庭”等荣誉。
  (图片由孔颖 曲阜市妇联提供)
  (編辑/王勉励  助编/景敏)
其他文献
那是一块宽2.6米、高2.8米、厚0.305米的巨大铁甲,马骏杰也不清楚,一百多年的海水侵蚀,是不是已经吞噬掉它昔日铮铮铁骨的风采。“在水中锈了一百年,不应该变成一块铁疙瘩了吗?”端详许久之后,他还是忍不住用手拍了上去。谁知,“这一拍,铁甲竟发出钟声一般的回响”……  也只有如此之高的钢铁铸造工艺,才让那艘铁甲船在被300多发炮弹击中,累计1000多处伤痕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任何沉没的迹象。但,正如
期刊
看过台风“烟花”路径概率图,得知“烟花”对刘公岛的影响完全在可控范围内之后的胡雨尘总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回想她在岛近四年的时光里,每逢极端天气,整座刘公岛都如临大敌、全面戒备。  “我们会挨家挨户提前通知岛民停好车辆、船舶,每天晚上都会带好提前配发的救生衣、缆绳等救援物资进行夜巡,一是看岛民有没有停好车船,二是看岛内有没有突发状况。”刘公岛派出所女警胡雨尘说。  “就怕遇到突发状况。”一旁的杨子桐
期刊
下午五点之后,刘公岛上的游人已经大多乘船离港,只有少部分喜欢安静地人选择住下来,三三两两在岛上散步。  酷热散去,隋海滨的小饭馆门前支起小桌,客人们显然更喜欢在露天的环境里吃喝聊天。住岛的客人本就不多,一家人也就没有那么忙碌。菜上齐了,隋海滨就跟妻子在屋里悠闲地看电视……这样安逸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多年。  2021年的这个夏天有些不同,7月1日建党百年纪念日来临之前,隋海滨的父亲隋振斗和母亲孙淑卿,
期刊
在刘公岛,如果你运气足够好,在凌晨三点的草地上,在密林之上的缆车里,都可能看到梅花鹿的身影,它们三五成群,或静立、或跳跃、或穿行……那茂盛的绿林,是属于它们的世界,它们是这个岛上独具魅力的“精灵”。  梅花鹿与刘公岛的故事,要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说起。当时,威海从外地引进了7只野生梅花鹿,放养在刘公岛的森林公园里。刘公岛四面环海,无人打扰,有丰富的食物却无天敌袭扰,梅花鹿们的“快乐生活”就这样开
期刊
刘公岛有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年代,发生在不同地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敲响民族警醒之钟的巨锤,鲜活在历史的回声里。  今天,它们是刘公岛诸多展馆里一张张图片、一件件物品,是讲解员心中的一段段记忆、一份份感悟,等待每一个登上这座海岛的人,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去铭记。  这其中,有一个特别想给大家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898年。  那一年,距离中日甲午海战刚刚过去三年,北洋海军壮士尸骨未寒。  那
期刊
2021年6月24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的毕业生走进济南宁家埠街道向高村,进行“双报到双服务”形式的校地共建,举办“漾青春”人物形象设计秀艺术乡建展演。  其实早在半年前,同学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为毕业秀做准备。他们设计的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的,以不同的地域文化为背景,通过丰富多彩的造型、特殊的材质,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人物造型。  得知要去乡村走秀,同学们既惊喜又紧张,走出校园去展示毕业设
期刊
山巅  虽然刘公岛的至高点旗顶山海拔只有150余米,但得益于海岛的独特优势,登上山顶,整个威海湾与威海市区的美景,便可尽收眼底。因为海拔不高,森林丰茂,所以登山的过程也会愉悦很多。更为幸运的是,在这里既可以看海上日出,又能欣赏湾区日落,无论对摄影人还是对喜欢体验安静时光的你,都是绝佳的选择。  密林  登上刘公岛,便是满眼的绿色,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7%。早在1992年,就经当时的国家林业部批准
期刊
爱上一座岛  刘公岛,是历史之岛,是警醒之岛,但同样是一座生态之岛。这里有碧蓝的海水、清涼的海风、细软的沙滩还有茂密的山林,你所能想到的关于海岛的美丽风景,在这里都能找到。在读懂历史之余,于蓝天碧海间漫步,放松心境,更能感知现世的美好。那时,你会更爱这座岛。  刘公岛的建筑群最早由北洋海军建造,后经英军及日军改造,中西方的建筑理念在这里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但与19世纪六七十年
期刊
摘 要:蚜虫虫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蚜虫虫生真菌种类与地理分布,对其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和侵染循环、田间流行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蚜虫虫生真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发出具生防能力的虫生真菌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蚜虫;虫生真菌;种类;生物学;流行学  中图分类号:S4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
期刊
[编者按]  2017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成立了一支新的考古队伍,对齐故城进行发掘及研究工作,最核心的工作是寻找稷下学宫的位置。队伍全部由年轻的技术人员组成,除了领队董文斌是“85后”,其余的均为“90后”。他们于齐故城“安营扎寨”,一干就是4年。  背上行囊、走向田野,挥起洛阳铲,考古青年似乎离现代生活有些远,却是离人类历史本源最近的人。他们用双脚丈量广袤大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