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05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及水库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是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安全保障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蓝藻水华成因复杂、治理困难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富营养化水体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蓝藻水华问题。蓝藻水华应急处置日益常态化,且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该文对目前常用蓝藻水华应急技术进行了梳理,以期通过采取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地控制蓝藻水华,从而减轻或消除其对水生态环境健康以及用水安全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正>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于2019年12月初在我国被发现,呈现出高传染性及快速传播的特点,并可导致一定比例患者出现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SARS-CoV-2是一种与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关系密切的新型人类冠状病毒[1-2],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引发了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SARS-CoV-2引起的临床表现包括无症状感染、轻度流感样症状、
期刊
为探究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同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樱桃番茄乐粉3号为试材,设不施肥(NF)、常规施肥(CF)、生物有机肥替代18%化肥(18%BF)和替代36%化肥(36%BF)4个处理,测定果实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CF、18%BF和36%BF处理之间的产量、维生素C含量与
期刊
学位
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成得益于人类知识共同体的持久发育,当下日益发达的信息科技为二者同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深入认知数字文化遗产事业的未来愿景,需着眼于知识共同体理念,阐释知识共同体的发育与文化多样性的生成、知识共同体理想与数字文化遗产事业的关系,审视知识共同体愿景下中国数字文化遗产事业在统筹性、学术性、可持续性、前瞻性等方面的局限。未来数字文化遗产的发展应以开放共享、关联互通的姿态最大化地拓展其价值,
期刊
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并非简单的城市化,而是应该结合新时代乡村特性构建现代乡村文化。在当今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背景下,手工艺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能够在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中产生积极的作用。由手工艺与乡村文化空间的关系以及身体、技艺、体验3个维度的内涵,可见乡村文化空间不是简单的再造,而是需要通过与文化及其生成方式的联结互动进行重构。而乡村文化空间重构,首先要在空间中汇聚从
期刊
<正>2021年12月7-8日,由舜登生物主办的"BIONNOVA生物制药创新聚焦"大会将在上海召开。BIONNOVA以"质变-深化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推动生产工艺技术升级"为主题,将为生物制药产业链上的同行举办一场抗体、疫苗生物制品行业的盛宴。将邀请70+行业大咖分享,1000+业内领导专家莅临大会,并针对抗体药物和疫苗行业再一次深化议题,进一步升级规模,聚焦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新
期刊
如何能让学生在线上学习的环境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既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不加重家长的负担,还能让孩子在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上均有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意识,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运算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机械记忆的内容较少,对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适宜于将跨学科的综合与实践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使小学数学课堂呈现新的教
期刊
<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且影响最广泛的国际性公约,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截至目前,该公约已有180个缔约国加入2,成为引领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国际准则和规范。中国作为世界上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积极履行《公约》宗旨和义务,通过完
期刊
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进行基于弗林蛋白(Furin)受体的虚拟筛选,以寻找Furin的潜在抑制剂。利用Sybyl软件构建基于Furin受体的药效团模型,在ZINC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药效团模型的小分子,将小分子与Furin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最终筛选出4个符合条件的小分子。对4个复合物进行10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并对轨迹进行RMSD和RMSF分析。通过分子力学-广义Born表面积法(
期刊
非遗,一个舶来概念,因与口头传统、民俗与艺术的关联而被纳入相关的讨论视野,似乎非遗多是一些存在于社会生活表层的物什,且局限在口头传统、民族惯习与某些艺术品类等。其实,在文化遗产结构内部,精神性与物质性高度契合,不但难以分离且还会呈现精神新质,最终都统摄于文化的复合性。非遗扎根民族的情感、价值,文化主体性恰又是重建人文精神并重构精神与物质谐和关系的依托。四书五经甚或二十四史中有历史观,神话传说、祭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