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毛主席曾称赞“安阳是个好地方”。11月16日开始,这里有了一个新的好去处——中国文字博物馆。这座世界上首个以文字为展示对象的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4000多件,八件西周青铜器堪称镇馆之宝。
  四千文物集-“墉”
  
  距离甲骨文发现地殷墟约8公里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正门前两只造型奇特而夸张的金色铜质“凤鸟”各立一边,寓意中国文字腾飞。
  经过“凤鸟”,就是“字坊”了,采用了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而建。从字坊通向主题馆干道两侧,由28片铜质甲骨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代表28星宿,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古典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穿过广场,正前即是博物馆主体建筑,它源于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哲理,最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象——象形文字“墉”字造型,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字文化内涵,也显示了文字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和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让人想到了殷商宫殿的“四阿重屋”。
  博物馆主体建筑共四层,一至三层是展厅。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四块巨大的白色浮雕,顶部采用穹庐顶样式,大气磅礴,美轮美奂。四面的浮雕分别介绍了一片甲骨惊天下、中国文字发展简史、中国书法简史,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博物馆现已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反映了中国文字发展史基本脉络,被誉为“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
  博物馆除五个“中国文字发展史”展厅外,还设有故宫博物院院藏中国历代书法展临时展厅,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民族文字文物精品展临时展厅等。
  
  一片甲骨惊天下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穿越时空,将生命延续至今。
  100多年前,当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文并由此展开对甲骨文的研究时,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甲骨文发现地会为中国文字建造起一座殿堂。
  甲骨文的发现使安阳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文字之都”。安阳殷墟遗址不仅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商城。宗庙宫殿群和王陵大墓,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玉器,甲骨文,陶器等珍贵文物。特别是自1899年起,相继出土了16万片甲骨,成为轰动中外的考古发现。
  博物馆一楼展厅以“一片甲骨惊天下”为名,集中展示了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历程。
  游走厅内,仿佛置身于殷商文化的历史长河,一个个浸润着商代独特气息的名词扑面而来:小屯、殷墟、占卜、甲骨;一位位研究甲骨文大师也迎面而来:王懿荣,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凝望着一幅幅历史久远的画面,聆听着一段段令人慨叹的佚闻逸事,真切地触摸到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甲骨文的发现宣告了我国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如今,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
  
  中国汉字本源
  
  博物馆第一展厅有处是反映古人制陶的场景。一台投影仪正在工作,栩栩如生的雕像后,是看起来触手可及的一泓清水和飞翔的鸟儿。精妙的声光电技术配合,把观众带入史前时代,体会汉字起源阶段的文明脉动。
  据载: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揭示了文字“出世”所产生的惊心动魄的力量。
  在二楼北侧的第一展厅,栩栩如生的仓颉像和典型的考古地层剖面向人们述说着文字产生的不同版本。在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还有一个漫长的发育过程。大汶口文化刻画符号,邹平丁公,高邮龙虬庄的“陶书”,良渚文化陶器上的连刻符号……目前,在河南漯河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刻画符号,距今8000多年。
  不过,汉字的确切年龄仍然是个谜,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世界上最高寿的文字一直传承至今。除甲骨文外,刻在青铜器上的商周金文同样重要。金文从商朝开始,至西周达于极盛,共经历1200多年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对此进行了细致展现。
  殷商文字至西周演化为大篆,其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然而,至战国时,各诸侯国“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汉字进入一段混乱时期。秦朝的大一统结束了这段混乱期。公元前223年,李斯奉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创制小篆。
  由于书写不便,小篆渐渐“隶变”,一种新的字体——隶书在秦代出现,成为古今汉字的分水岭,从此,汉字又发展出行书,草书、楷书等,但其形态再无大变动。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考古发现,主要依靠的是文字载体。所以,我们看到早期社会比较多的都是刻有符号的陶缸陶罐,以及甲骨、玉器、石器。这些符号既有形象的图画,又有抽象的纪事,真实地再现了现代文字的最初起源。
  
  八大镇馆之宝
  
  博物馆第二展厅钟鼎千秋、物以载文两个单元,展示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各式造型古朴、庄重肃穆的青铜器;长短不一、难以保存的竹简;造型精致小巧的铜印,晶莹剔透,质地温润的玉器,这些珍贵文物,见证着数千年的文字演变历程。
  由国家文物局移交的伯梁其盔,太师虐簋,善夫吉夫酃(2件)、善夫吉夫鬲(3件)、环带纹铜壶八大青铜器,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第一批藏品,为镇馆之宝。
  1940年,陕西扶凤县任家村农民任玉在耕种时发现一窑穴,藏有100多件青铜器。当地土匪得知任家村挖出青铜器后,多次包围村庄,拷打村民,导致4人被枪杀,5人被拷打致残,但这批青铜器因被事先转移而未被抢走。两年后,这些青铜器陆续流出,八大镇馆之宝就属这批出土文物。
  长方形的伯梁其盨,两端有兽首耳,圆足正背面有壶门形缺,盖上有四个云朵形扉,共31字,记载伯梁其制作此盨,为周王祈福的事,太师廑簋则记载了周王册命赏赐,对研究西周晚期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善夫吉父酃2件,盖上有圈状捉手,肩,腹、盖上饰鳞纹,颈饰环带纹。盖榫和口内壁各有铭文15字,对研究西周历史及“善夫吉父”家族有重要意义:善夫吉父鬲3件,系西周晚期标准器,铸造范线范缀清晰,皮壳锈色清楚,有一件尚有挖掘时碰伤的痕迹,铭文17字,对研究西周青铜器及生活礼仪具有重要价值环带纹铜壶,此系西周晚期标准器,壶形制,纹饰属西周晚期典型器制,形体壮美,无铭文。环带纹铜壶颈部有一对衔环兽头耳,非常规整,有较高艺术价值。
  馆藏太师虐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转送。据周代礼制,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因此完整的太师虐簋应为一组4件。另两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还有一件流走海外,2008年现身上海崇源秋季拍卖,拍卖价为800-1000万人民币。
  从工艺鉴赏的角度来看,馆藏太师虘簋造型矮而厚重,鼓腹,圈足,颈两侧有风格独特的兽头耳,这个“耳朵”的造型在上万青铜器当中是唯一的。有盖,盖顶捉手为喇叭形。盖面与器腹均饰竖直纹,颈部及圈足上各饰粗弦纹一道,也非常别致。
  但是,太师唐簋的价值绝不只体现在它的工艺上,更体现在它的考古价值上。太师虘簋是入藏8件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这样的青铜器在万余件有铭文的殷周青铜器中,也不过70余件,这也正是太师虘簋价值上千万元的主要原因。
  太师虐簋铸铭文7行,共70字,记载周王十二年正月既望甲午日,赏赐太师虐簋的史实。铭文中纪年,月序、月相,日辰四项皆全,可作为西周推断王世的标准器。铭文中“师量宫”为西周很多宫名中仅见,对研究西周晚期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敬惜字纸”是中国绵延千年的传统。甲骨、青铜器。简帛等都曾做过文字的载体,但同文字关系最密切的当属纸张。公元105年,蔡伦历时8年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这些看起来毫无分量的薄片,却成为中国献给世界的最沉甸甸的礼物。进入第五展厅,可以纵览汉字从雕版印刷到计算机时代的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文字种类最丰富的国家,曾出现过近40种少数民族文字。博物馆专门开设了“民族文字大家庭展厅”,不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在中国社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少数民族文字,也展示了像粟特文、龟兹文等虽然在中国文字史上昙花一现,但是对于解读一些少数民族典籍,了解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十分重要的文字。
其他文献
《俺是山东人》    郝桂尧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312页  定价:36元    作者从一个普通山东人的角度出发,注重细节、故事和感受,注重地域文化里具体的人和事,从而表现整体的山东人,表现当下的山东人,而不仅仅是历史和书本里的山东人。全书充满了阅读的快感,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兼备,让很多人在书中找到了似曾相识的自我,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谜底。    以“忠孝”著称的齐鲁大地,为什么是历史
期刊
  
期刊
在露天温泉里,在漫天的飞雪中,泡一个暖洋洋的澡,该是何等逍遥!    峨眉山    峨眉山灵秀氧温泉是西部第一氧温泉,也是中国最大的露天氧温泉生态浴场,位于峨眉山报国寺景区旅游客运中心旁的灵秀湖畔。氧温泉水源自峨眉山上海拔1000米的清音阁,深藏于地下3000多米,属世所罕见的极品氧温泉。氧水温泉是一种保健神泉,可以杀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可消除疲劳,松弛紧张神经。  入夜的灵秀温泉,在雾气袅袅升
期刊
2008年12月19日,哈尔滨当选“新浪2008网络盛典”惟一年度风情城市。  那有音乐和白鸽环绕的教堂,铺满石块的百年老街,咖啡厅里穿善欧式花边裙的女招待,西餐厅里满头银发的领座老人,皮草、高靴、大列巴、里道斯幻成一道流动的风景,冰灯雪影中,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新艺术,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筑就一曲凝固的音乐……  在众多面目模糊的中国城市里,历史上从未设过围墙的哈尔滨,曾经以开放包容的情怀接纳
期刊
每到一座城市,人们关注的大都是当地的标志性景观和特色美食,而对这座城市的精粹——那些潜藏于各个博物馆内,在漫长岁月中所积累下来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却往往不闻不问。这就像我们常常满足于欣赏美女的外貌一样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能了解她的经历,了解她一路走来的故事,对她的印象无疑会更加深刻。  我喜欢通过博物馆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这座城市的文明进程,喜欢用自己的目光去轻轻碰撞那些古老的器物,让前人的
期刊
一个世纪前,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随着来自30多个国家各种肤色的探险家们,沿着中东铁路切入这片寂静的荒原腹地,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诞生了这座“教堂之城”。  如今,城市上空那道由圆穹顶,帐篷顶、尖塔楼和金瓦重檐组成的天际线,还在重温着那场历史盛宴。那些拜占庭式的、哥特式的、鞑靼式的,还有黄瓦朱垣的建筑,裹着巴洛克、土耳其和晚清风格的外衣,诉说着辉煌过去。    圣·索菲亚
期刊
雪乡过大年    离开家乡四年后的这个冬天,再一次临风松花江畔,再一次穿越林海雪原,再一次感受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原始味道。  原来我还爱着家乡的凛冽甚至粗犷。  我贪婪地用镜头采撷那里的冰雪,直到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冻僵了相机的电路,再也无法启动快门……  原本从牡丹江或哈尔滨去雪乡,要四到五个小时,但是,很幸运,新修的旅游路线开通,我们只用了不到二个小时。我们选择了一个最普通的林业工人家住宿。
期刊
进入12月,旅游市场吹起了圣诞节“风潮”,探访圣诞老人故乡、借圣诞节之力疯狂购物等,成为圣诞出游产品的热门选择。    探访圣诞老人故乡    近年,一些旅行社在圣诞节大搞新意——举办旅行团到访“圣诞之父”(Father Christmas)家乡的芬兰罗凡尼米(Rovaniemi),置身于这位红衣长须老人家的故乡的确意义不凡。  北极圈线上的城市罗瓦尼米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当年,仁慈的老人,为了在圣
期刊
整理影像才发现,自己跟踪并记录都市里的村庄,已两、三个年头了。是什么牵引着内心的悸动去关注,说不清。直到某日它们倏然不知所踪,才猛然明了——那些牵念,是因为它们身上盘亘了城市的根系,循着它们,能够找到繁嚣都市中最坚实的沉静和深远,而它们的缺失,让城市少了耐读的一面。  面对城市化的步伐,或许,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懂得欣赏我们身处的都市每一个过往的曾经。    离歌:官洲的昔今与未来      自驾
期刊
斐济号称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180度经线贯穿其中,使它成为世界上最东也是最西的国家。  三百多个椰林摇曳的碧绿岛屿,构成了这个诱人的天堂岛国。  飞机掠过南太平洋中心时,那个头戴木槿花的漂亮空姐向我微笑,她指着窗外散落在海水里的一片岛屿说:“那就是我们的国家斐济。我们正飞翔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是纽澳前往北美的必经之地……”困意中睁大双眼,我被那一种销魂摄魄的蓝绿蛊惑了。    岛国历史   
期刊